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平台·新闻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天津文明网 > 天津好人榜
天津敬业奉献好人(2013年8月) 刘希霞
2013-08-14 16:59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令人敬重的好医生,静海县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刘希霞就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她对待患者动真情用真爱,20年的默默付出。

  刘希霞,一位典型的职业女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和善。她今年43岁,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198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药房、门诊和病房担任药师、门诊助理和主治医生,特殊履历成就了她“全程通”的专业技能。多年来,她立足本岗,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围绕病人搞服务、求真知,表达自己对职业的敬重和使命的担当。

  在刘希霞成长的每一段历程,都伴随着学习、研究和探讨。她勤勉自励,在工作中主动向资深老医生学习,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向权威宝典请教,研读了《历代医案》《中医验方》数百册医科书籍,有针对性地研究中医疑难杂症治疗方法上万例。在自己的岗位上,她结合临床实践,对顽固性眩晕症、顽固性失眠症、糜烂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及结肠炎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医案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整理,在中药治疗肝炎、肝纤维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相关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参与中医药大学组织的《天津市中医药珍本集成》著作编撰,自拟《“虚栀清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2002年获得静海县人民政府授予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者,必当胸怀大爱仁心。用刘希霞的话说:“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神圣事业。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用仁爱之心待人,用真诚和热情为每一位患者做好健康服务。”走近她的工作空间,目睹她的工作状态,感受她的人气氛围,令人肃然起敬。

  采访刘希霞本是一项常规任务,可约见这位主人公时间却总是一变再变。原因在于:患者无小事。第一次前去采访,只见问诊患者从狭小的内科门诊排到了楼道,从患者期待的眼光里看出了对医生的依赖和信任。转天下午3点再次来访,这里依然患者不断。在等候期间,笔者和一位来自王口镇的老年患者唠起了关于刘大夫的话题。老人挑着大拇指说:“这位大夫看病心细,给药不多,效果挺好。说话暖声和气,让人顺心,小病不吃药都能好。”老人的话得到身边候诊患者家属的认同,一位中年妇女接过话茬,说:“我父亲有心脏病,耳性不好,还爱问事,每次过来看病,刘大夫都非常耐心地跟老爷子交流,不光叮嘱吃药,还教给老爷子如何调理生活,科学膳食,有时真比吃药效果还好。”

  医生是病人的精神寄托。刘希霞深深地理解,所以才不会慢待任何一位患者。就当天的门诊情况看,从早晨8点开诊截至下午4点半,共接诊患者58位,平均每人查诊不足10分钟,需要做到问询清楚、判断准确、治疗合理,话语的频率和心力的透支不言而喻。医生不是神,也会感到身心疲惫。可是,面对患者,必须做到和颜悦色,马虎不起,疏忽不得。因为,自己工作的质量,关乎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在刘希霞主任身边的门诊助理杨大夫介绍说:“今天门诊情况是我们中医内科的常态。今年春节前,门诊高峰期日接诊达到100多人,每位患者刘主任都亲自查诊,连口水都没空喝,中午吃饭只用15分钟时间,一天下来口干舌燥,疲惫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家住县城东城的吕大娘年逾七旬,患有间歇型心律失常,犯起病来心慌心悸,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到多家医院反复治疗不见好转,其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中医院中医科,刘希霞根据患者的体征对症施治,通过中药调养,仅用1个月时间使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无反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药王孙思邈医著《大医精诚》的经典名句,也是刘希霞从医路上的座右铭。她常说:“我是一名医生,在为患者排忧解难,付出辛劳的同时,也常常被患者的言行和真情所感动着。”

  2002年,刘希霞在一次车祸中导致腰椎、左手食指骨折,内脏出血和双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工作劳累或天气寒凉潮湿时,腰腿就膝酸胀疼痛难忍,当看到患者那求助的目光,想到患者的疾病伤痛,她就全然忘记了自己的不便。一个冬天的傍晚,她正在病房值班,一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肺炎综合症入院观察的老年突然出现意识不清,测血压180/100mmHg,心率120次/分,她在采取对症治疗的同时,查头CT未发现责任病灶,患者家属又不同意转院做头核磁共振检查。此时,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血压、心率骤增,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压眶反射消失,已处于深昏迷状态,生命危在旦夕。面对危重复杂的病情,她坚定信念,沉着冷静,迅速果断地制定急救方案。在患者的生死瞬间,她对发病诱因做出精准的判断,并及时给予调控血压、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清除自由基等治疗。在人手少,情况危急的时刻,她亲自守护,为患者监测心率、血压及神经系统反射的变化,直到翌日清晨,患者神智转清、血压心率平稳,转危为安。

  10年前,台头镇某村60岁的唐大伯中风偏瘫伴有帕金森综合症,被权威医院判定病程不过10年。严重的病情使老人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成为典型的老大难病人。转到该院后,住进中医内科接受治疗。刘希霞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行医过程中还要注重非医疗技能的运用,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情感交流,搞好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她与这位特殊病人逐渐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信任,关系越来越近,越来越好。老人病愈出院时叫着她的名字说:“希霞,你对俺的照顾比亲闺女还好啊。”从那以后,唐大伯每次来医院复查,都直接去找“希霞”,老人当众就说:“闺女,俺活得好着呐,哪都没问题,就想借机过来看看你。”

  人的感情,就是将心比心。在多年的临床岗位上,刘希霞视患者如亲人,真情奉献,毫无怨言。她的辛劳和付出,患者感知、家属感动。一次,到病房巡诊,和一位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综合病症的老大娘拉起了家常,了解老人的家族病史,查找发病的根源,因势利导对症治疗,那种体谅和知心,让病人在痛苦中感到幸福和宽慰。大娘的老伴捧着一杯热水递到她的手中,眼里含着感激的泪,说:“辛苦您了,大夫。”中医内科中老年患者居多,她不忍心让老人在门诊等医生,有时遇上门诊高峰,饭都顾不上吃。一天中午,细心的患者家属看到时间将近1点,便悄悄地出去买来午饭和热汤放到她的诊桌上,认真地说:“大夫,您也歇一会儿,吃口饭吧。”

  刘希霞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孩子和老人,他们都需要关心,需要照顾。她时时告诫自己,因为选择了医生,就意味着必须竭尽所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健康服务,宁愿愧对家人,也不能在患者身上留有半点遗憾。她拥有很多荣誉,但她认为都是浮云;她珍惜医患间的每一份感情,她觉着那是病人对自己的认可,对一名医者的肯定。

推荐单位:静海县

 
稿源:天津文明网  编辑:洪涛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养老院里欢乐多 众人高唱社会主义好
·天津非遗少年说
·探访天津黄河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让生命留爱不留憾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新报为外卖哥肖明颁发特别奖
·送餐途中灭火 外卖有了“英雄味道”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青马研读: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天津东丽区红领巾巡讲团创新宣讲 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任益萱等担任主讲
·天津媒体调查:“趣味”旅游正在取代“区位”旅游
·天津南开区昌宁北里小区:全市首个“路灯充电桩”进小区 照明充电合二为一(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新华社蹲点记录:“女儿书记”林则银的“治理经”
·刘昭:我在天津河北区日方里小区当网格员的一天
·[视频]天津河北区王串场街道:“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圈(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天津日报评论:打好历史文化这张牌
·[视频]天津:陈敏尔赴蓟州区调研
·2023年天津市政务诚信评价结果发布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