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平台·新闻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天津文明网 > 天津志愿者
听献血志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
2014-06-28 10:11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王富雨在天津站采血点献血

  王汝全在天津站采血点献血

  天津中医药大学志愿服务队正在服务

  金街保安余玉超

第二南开中学学生郭宁宁

  勇气

  小小勇气汇聚大爱力量

  6月10日早9点,天津站前广场,一位皮肤黝黑、满头大汗的中年男子背着两大包行李急匆匆地向献血车跑来。还没等医务人员询问,就拿过《无偿献血登记表》轻车熟路填了起来——王富雨,47岁,山东人,第三次献血。

  “我刚从秦皇岛过来,一会儿要赶去咸水沽打工,第一次献血就是在咸水沽,后来血站给我发短信,说血被用上了,那时别提多高兴了。就想着以后甭管在哪干活,碰着这献血车就献一次,虽然我不年轻了,但身体可强壮了。”

  由于熟悉献血流程,王富雨很快走上了献血车,等待采集血液,与他并排坐在一起的是36岁的王汝全。

  王汝全来自湖北,几年前在天津开了一家装修公司,这已经是他第14次献血。

  “忘了第一次献是什么时候了,记得几年前看电视,听说缺血严重,后来碰上献血车就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咱献的血虽少,可是能救命啊。现在我可是我们家的献血代表,家里人都支持,要是哪年忘记献了,小女儿还提醒我呢。”

  献血期间,王富雨和王汝全这两个原本不认识的外乡人聊起了家常。记者得知,原来王富雨本打算下火车后直接坐地铁,但为了献血,背着沉重的行李来到前广场。

  而这样的人在天津站并不鲜见,许多献血者都是拖着行李箱来,操着全国各地的方言询问献血信息。天津站前广场献血车车长刘锐告诉记者,由于天津站地下交通日趋便利,许多南来北往的旅客下火车后都会直接乘坐地铁等交通工具,路过前广场的人流量大幅减少,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因此,每一位前来献血的志愿者都让献血车的医务人员感到格外亲切,因为他们的爱心精神不仅挽救了他人的生命,更感染着每一个和他们接触的人。

  今年23岁的余玉超是金街上的一名巡逻保安,从河南到天津打工已经一年有余。一个月前,他被调到金街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乐宾商场门口的献血车。“每天都能看见好多人过去询问、上车献血,还有不少像我父母年龄那么大的,我觉得自己一个年轻小伙子,也应去献。”

  然而,一个月前余玉超上车查体时,因为体重过轻,医务人员拒绝了他的善意。“但我不想放弃,后来就坚持每天多吃饭、喝牛奶、锻炼身体,结果一个月涨了十几斤,今天终于能献上了。”说着,余玉超将献血证和保安证一起紧紧地攥在了手里,“下午可以高高兴兴上班去了!”记者问他,那身体受得了吗?他的回答依然朴实:“没事,年轻,回家早点睡就行了。”

  郭宁宁是天津第二南开中学的一名学生,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她,和同学结伴到和平路“放松”,打算买几件新衣服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没想到,刚到金街,就被胜利花园前的献血车吸引,18岁成年时就想献血的郭宁宁毫不犹豫走上了献血车。

  当进行查体时,微胖的郭宁宁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忽然有些担心:“医生,献完血会不会发胖呀?”得到否定的回答后,紧张的小姑娘渐渐放松下来。

  其实,同郭宁宁一样,许多第一次献血的志愿者都会有紧张心理,担心献血对身体有影响,但当看到其他志愿者从容地接受化验、捐血,特别是得到多次献血者的鼓励后,他们的勇气便会大大增加,甚至许多陪同伴来献血的人也会参与到这支爱心队伍中来,让爱的力量不断传递。

  习惯

  “老志愿”:献爱心也会“上瘾”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9个采血车主要负责采集全血,平均每天献血人数在500人左右。而临床用血中,仅采集血液中某一部分的机采血小板可以使因止血困难而濒临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能向病人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且献成分血身体恢复快,14天后即可再次捐献,比献全血的6个月周期要短得多,这也使许多经常献血的爱心人士选择更具临床意义的捐献血小板。

  现在天津市血液中心负责血小板的采集,每天平均采集100个治疗量。据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主任刘军介绍,虽然天津每年的成分血捐献总量都处于全国前列,但随着近年来医疗需求的大幅增加,临床用血压力依然很大。

  在天津市血液中心,记者碰到了出租车司机田旭,39岁的他是天津献血队伍中的一名“老志愿”,每14天,都会到血液中心献一次血小板,目前已献血近40次。几年来的坚持时常让田旭觉得,献血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习惯,更是一种义务。(作者:见习记者徐丽)

  “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也不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献血是好事,能救人,也帮助自己。人们都说献血容易疲劳,对身体不好,可你看我,39岁了照样开夜车、踢足球。我现在每周还固定去踢球,他们20多岁的小伙子都踢不过我。我觉得献血的人身体和外貌都年轻,你看我,是不是跟二十五六似的?”

  开朗幽默的田旭确实已经将献血视为一种习惯,不管多忙,每半个月,他都会拿出半天时间到血液中心献血。“我听过一种说法,说人献血身体会上瘾,献一次就总得献,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献过一次就不献的人很多呀!要我看,与其说是献血上瘾,还不如说是献爱心上瘾呢。”

  听了田旭的话,坐在旁边的献血者都笑着点了点头。其中,一位上岁数的献血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位年长者叫栗岩奇,今年已经57岁,是和平区司法局的一名基层公务员,从1986年第一次献血,至今已献血200多次,献血量达4万余毫升。

  如今,栗岩奇已经接近献血规定的最高年龄(60岁),为了保证血液质量,他每天都坚持步行6公里后乘地铁上班,坚持锻炼使他的身体及血液质量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我现在没什么毛病,这都是常年运动和献血带来的益处。”

  在栗岩奇的带动下,他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都陆续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去年3月,栗岩奇一家三口还签订了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协议,成为天津第一个“双捐”家庭。

  对于为何能将献血事业坚持了近30年,栗岩奇说:“人活着,没有谁会一辈子不碰到什么难处。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血液中心职工于勇也是无偿捐献成分血的积极参与者,47岁的他已经献血77次。“多年前第一次献血时我还有些误解,怕献了以后对身体不好。但看到自己单位的医生、护士都踊跃献血,我也跟着去了。”后来,让于勇彻底消除顾虑的是,献血之后他并没有觉得虚弱,反而更有精神了。

  在血液中心工作,于勇每天都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献血者,以及急需血液的患者家属。一天晚上,两位白血病患者的家属先后赶到血液中心,想为自己的亲人捐献血小板。但体检后,他们的身体状况都不合格。眼看着亲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家属泣不成声。这时,正在值班的于勇了解到情况,二话没说挽起袖子开始献血,最终让家属如愿拿到了救命的血液。于勇说:“这种救人的事,咱不能视而不见。”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自2005年本市从计划无偿献血模式转变为自愿无偿献血模式,至今年已进入第十个年头。在此期间,无数爱心人士挽起衣袖,捐献出宝贵的血液,保证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据统计,2013年全年共采集全血254137单位,比2013年同期增加1.57%。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无偿献血志愿者,正是他们多年来源源不断的无私奉献,让津城爱心之水不断流淌。

  传承

  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

  天津作为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每年需要十几万人参加无偿献血才能够满足正常的临床用血。然而,如同于勇最初的经历,并不是每一个人在刚开始时都愿意参与无偿献血,对于献血,许多人还有着不同的疑问和顾虑。

  在天津高校中,有这样两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每到周末,他们便会来到街头采血车,为过往的行人讲解献血知识,宣扬爱心精神。

  第一支队伍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学生街头采血车志愿服务队,自2004年建队以来,连续9届的数百名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而每名成员均参加了无偿献血,其中60%的志愿者献血次数超过两次。

  十年前的冬天,护理学院2004级的张华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后,得知天津正处于“血荒”中,市血液中心正在招募志愿者服务。作为一名医科学生,张华深知血液对于病人来说意味着生的希望,于是果断报了名。随着对天津献血状况的了解,张华感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微薄,便萌生了“组织一个志愿者服务队”的想法,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十年过去了,这支爱心团队不断用自己无私的行动感召着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2011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支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了,他们就是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血液事业部的学生。

  “护理学院的同学们一直做得很好,我觉得我们红十字会也应该组建这样一支志愿队伍,把志愿服务推广到更大范围。”原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会长蔡超说。

  其实早在进入大学前,蔡超就是老家安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也是众多无偿献血者中的一员,至今已经献血三十多次,2012年10月,他还在校红十字会组织的中华骨髓库(天津分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活动中报了名,并采血留样。

  现如今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这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已经从最初的十几名学生,壮大到包含整个天津中医药大学各个专业的120余人,每年都有数十名新同学加入。滨江道和西青区两个采血车都有这些志愿者的身影。每逢节假日,滨江道人流量增大,采血车经常加班加点,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也放弃和朋友游玩的机会,在寒风或酷暑中,与采血车人员一起坚持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学校。他们认为:“多坚持一会儿,也许就多一个人献血,就可以多挽救一个生命。”

  中医药大学现任红十字会会长张磊说:“这是一个传承,我们既是献血队伍中的服务者又是捐献者,多对一个人讲解,多一个人捐献,就会影响周围更多的人。现在献血的主要人群是学生和打工者,但相信以后,随着大力宣传和相互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融入到这支爱的队伍中来。”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谢小燕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青年梦想家五四嘉年华活动圆满落幕
·青年梦想家非遗"少年说"系列活动之老城厢非遗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意式风情街上的“枫叶红”
·好人工作室继续履行承诺 让老人“顶上生辉”
·“党建+共建” 用劳动汗水致敬劳动节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天津媒体评论:让景于客 为城市旅游添彩
·天津西青区精武镇:“拾荒慢跑”解锁文明新姿势
·[视频]天津市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启动
·[视频]天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中国妇女报评论:治理“高额彩礼”需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天津媒体评论:“开封王婆”怒怼“亳州王婆” 搭便车要守正道
·天津“公交头等舱” 迎十周岁生日
·天津枫叶正红老年志愿服务队圆金婚银婚老人一个“婚纱梦”
·人民日报评论:节水护水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视频]天津记者调查:家具以旧换新 如何做好回收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