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志愿服务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精神建设进行时  >  工作传真  >  区县系统  >  河西
河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掠影
2016-11-18 10:33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高雅艺术进校园(图片来源:河西文明办)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文化品位是一个城市的魅力之魂。河西区是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城区,这里人杰地灵、底蕴深厚。10月25日,在安徽铜陵召开的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河西区被国家文化部正式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奖牌。这是对之前工作的嘉奖,更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鼓励河西的文化工作者们将百姓需求放在心上,倾力构建符合河西实际、满足群众需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惠民演出(图片来源:河西文明办)

  践行惠民理念,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河西区文脉久远,文蕴深厚,文风浓郁,文源丰富,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区”的荣耀积淀为魅力独具的文化品质,为城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基因。为了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百姓,2013年以来,河西区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积极打造“大文化”格局,使得海河西岸这颗明珠更加缤纷耀眼,璀璨夺目。

  河西区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全员参与,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生动局面,制定实施了《河西区关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办法》等42个制度性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为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做好保障。区财政持续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区文化事业费投入由2012年的293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9224万元,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达到112元。河西区在2016年2月底,组织文化志愿者小分队1000余支,深入全区30万户居民家中,宣传公共文化,调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河西区不断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壮大文化队伍,培育文化品牌,让越来越多的河西百姓了解公共文化、参与公共文化、享受公共文化。

  构筑文化版图,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打开河西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版图,映入眼帘的是文化场所的五光十色、星罗棋布。这里有10个市属艺术院团,9个市属文化场馆,12个各类演出场所,9个大型会展设施,24座不同风格的公园,60个不同规模的文化广场,13个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4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体活动室,200多个公共文化场所,共同织成了“市、区、街、居”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星罗棋布的文化场所积淀为河西区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成为河西区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

  河西区充分发挥市级文化资源高度集中的优势,采取政府购买、提升改造、资源整合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形成“一带两点四层面”的布局。一带即沿着中环线的天津大礼堂、天津文化中心、天津群艺馆、河西文化中心所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带;两点是人民公园区域的文化创意聚集区和陈塘庄地区的文化科技园区;四层面则是指市、区、街、居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也形成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河西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道道文化大餐。

  惠民演出(图片来源:河西文明办)

  探索供给侧改革,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家住挂甲寺街的张阿姨只需打开“西岸文e”网页,便可获取河西区举办的展览、演出等相关信息。河西区搭建“信息桥”,用菜单式供给模式精准投放,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

  河西区利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这一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的成果,建立了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制度,构建“西岸文e”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开设“需求板块”、“我要参加”等互动反馈栏目,实现了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对位供给,以达到公共文化服务更高层次的目标。在河西区文化局,有一份30万户居民的文化需求“大数据”,文化部门通过全面掌握全区整体情况,制定出全年文化活动“菜单”,以“文化365,快乐在河西”为主题,按需购买市级专业院团演出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3年来,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40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50万人次,今年则成功举办了“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2016天津·西岸剪纸艺术展等国家级文化活动,为全区百姓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高水平的文化服务。各街道、社区结合自身特点,按照群众需求,自主采购音响、乐器、服装等设备,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2016年对全区30万户居民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94.3%。

  壮大人才队伍,群众参与率节节攀升

  置身多元文化荟萃的海河西岸,随处可见的是多彩的文化生活。而在人才队伍软实力上,河西区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等10家市级文艺院团坐落于辖区,借助院团人才优势,河西区建立了近500人的国家和市级专家人才库,给每个街道配备了3名事业编专职文化工作人员,每个社区配备2名专、兼职文化管理员。在借助人才优势的同时,河西区还努力提升群众文化团队、文化志愿者数量和质量,全区群众文化队伍达到2056支,文化志愿者37903人,常年参与活动的文艺爱好者超过20万人,群众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在参与融入中得到显著提升。

  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出给百姓生活增添了欢乐的色彩;一个个高品位的节目,陶冶了观众情操提升了欣赏品位,一部部优秀文艺作品,显示了群众文化的实力和水平,这背后离不开文化志愿者的付出和努力,他们用文化的绚丽多彩点染千家万户的生活,为他们送去了更多精彩和欢乐。

  坚持创新发展,群众文化消费渐成主流

  河西区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扶持“西岸相声剧场”等一批民营文化产业项目。河西区积极构建全民阅读新模式,以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为龙头,建成61个城市书吧、37个图书漂流基地,并推出“首善E阅读”手机客户端,形成了“三位一体”阅读服务网络。

  在河西,社区文化、楼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共生互动,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充实;西岸广场演出季、高雅艺术进社区、西岸打开阅读之门等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盛宴。通过精心培育文化演出市场,市民良好的文化需求已经逐步形成。2015年,全市发售文化惠民卡6万张,河西区居民购买了2.2万张,占全市总数的36%,文化消费渐成主流。

  河西区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图片来源:河西文明办)

  构建具有河西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未来,河西区将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河西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的要求,坚持文化创新和文化惠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围绕“美丽河西、首善之区”建设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运行机制,构筑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对位供给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区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全面提升河西文化软实力,为建设天津市中心活动区、创新驱动先行区、和谐优质生活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建成覆盖全区、均等普惠、供给充足、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一带(天津大礼堂、市文化中心、市群艺馆、区文化中心服务带)、两点(人民公园、新梅江地区)、四层面(市、区、街、社区四级网络)的公共文化服务版图,提高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在东部地区建设河西大剧院,加强完善新梅江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面积2500平米以上的街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资源均衡化。

  整合文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市级文化院团的资源优势,加强与驻区市级文化机构的战略合作,并建立长效机制,将市级文化惠民活动引入河西,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进一步完善辖区内学校、企业、协会等文化机构联动机制,推动公益性文化单位向全社会实行免费开放,实现市、区、街、社区图书馆(室)四级通借通还。推行社会化运营模式,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探索部分场馆运营管理、重点文化项目、大型活动的PPP模式,鼓励优秀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河西区文化中心内景(图片来源:河西文明办)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回应机制、效能评价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继续完善“西岸文e”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开发。鼓励和引导居民文化消费,全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对位供给。实施特殊群体文化关爱工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区图书馆探索零门槛阅读服务,读者凭本人有效证件可免费享受阅览、上网、检索咨询等服务。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三馆联动,创办诚信积分卡机制,与惠民讲座、惠民文化培训和惠民演出票发放相结合,鼓励市民诚信读书、借书,爱护书籍。

  实施文化品牌战略

  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统筹整合文化资源,丰富西岸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办好西岸图书展、西岸马三立舞台艺术展等特色文化活动,优选、打造精品活动项目,创新一批具有河西人文特色的西岸品牌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各项活动在全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城市书吧(图片来源:河西文明办)

  推动文艺精品创作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创作的正确方向,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台《河西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奖励办法》,对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给予扶持和奖励,发挥文联作用,组织、协调好专业文艺人才的创作活动,推出更多富有河西精神、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

  深入挖掘利用文化资源优势

  一是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落实历史遗存、风貌建筑的保护责任,展示河西区深远的历史文脉。发挥文化遗产的惠民功能,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利用,实现良性循环。推进非遗项目现代设计,进一步扩大杨庄子永音法鼓会、挂甲禅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等特色项目的文化影响力,围绕“哪吒闹海”历史传说,在海河沿线策划筹建主题公园,培育文化衍生品。二是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非遗等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活动,支持河西文化艺术团体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参加重大艺术节、动漫展、演艺展等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将本区优秀文化作品进行传播和推广,增强区域文化传播辐射力。引进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项目落户河西,借鉴、吸收先进文化元素,提升本区文化活力。发挥京津冀文化联盟作用,开展区域文化联动,服务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西区文明办2016)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河西区文明办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养老院里欢乐多 众人高唱社会主义好
·天津非遗少年说
·探访天津黄河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让生命留爱不留憾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新报为外卖哥肖明颁发特别奖
·送餐途中灭火 外卖有了“英雄味道”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三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视频、评论合集)
·赵睿:天津早点宇宙(每日新报“城市特质·津味食光”特刊)
·天津宁河区大北涧沽镇独立村:道德评议会 文明好推手(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文明网评|让生动文明实践引领时代新风造就时代新人
·统计调查:书香天津建设成效显著 全民阅读氛围愈趋浓厚
·[视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团来津考察
·天津打造演唱会友好型城市 化流量为“留量”
·天津人 今日谷雨 “文明墨水儿”节气海报已送达 快来收集
·[视频]天津召开盘活存量工作交流推进会
·“爱天津 海河行”传播海河文化——青年梦想家志愿者在行动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