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志愿服务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有礼  >  国学
民俗小常识:鸡年吉年 年俗食俗
2017-01-16 11:22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腊八节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晚上闹一宿

  正月初一饺子

  正月初二面

  正月初三合子往家转

  正月初四烙饼炒鸡蛋

  正月初五剁馅包饺子

  正月初六遛百病

  正月初七人胜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二十五填仓熬鱼汤

  二月二龙抬头吃焖子

  2017年是鸡年,吉也。汉文帝的“博士”韩婴所著《韩诗外传》说鸡是“德禽”,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文武勇仁信——当然是对“完人”的最好诠释,鸡年祈吉,大吉大利,于国家社会有祈愿,于家庭个人有期盼,年俗就是盼望幸福的林林总总。

  从腊八开始,人们就已经为过年做准备,“忙年”,一切都是为了“辞旧迎新”,一直到年后二月二,一整年中热闹的过年才落下帷幕。什么最笼络人心,自然是各种团圆吉祥意义的好食好味: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七宰公鸡、初一饺子初二面……没有什么比安安稳稳地做团圆饭吃团圆饭更地道的“幸福”了。今日,说天津年俗,不管别人说这年味儿是或淡或浓,那种从古至今透着喜庆劲儿的期盼一直没变。

  腊八节粥要大家分享醋是过日子的味道

  老话说,进了腊八就是年,其实也就是从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就开始准备年货了。这一天,整个天津城似乎只有两件事要做:熬腊八粥、泡腊八醋。

  天津收藏协会会长、民俗专家何志华介绍,老天津卫的腊八粥有大米、江米、鸡头米、菱角米、红豆、芸豆等30多种,熬好了还要撒上青红丝、白糖和桂花。过去天津熬腊八粥往往得从半夜开始,熬的时候还要时刻搅动。天津的寺院和一些大户人家还要熬粥施舍,天没亮已香气满城。孩子们拿着大碗,叫着“缘儿了缘儿了,烟儿了烟儿了”,前半句是因为熬粥的豆子被称为结缘豆,后半句则是说有人家起灶开始熬制了。有的人家熬好浓稠的腊八粥还赠送亲戚朋友、街坊四邻,过去叫结善缘,现在则是促进邻里和谐。

  至于这腊八蒜,泡得也很讲究,一是必须腊八这一天泡,二是必须要用独流的醋和紫皮的蒜。讲究的天津老人,却并不吃绿色的腊八蒜,理由很简单——就要这醋的酸酸甜甜辣辣的口感,就是过日子的味道。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抹糖的嘴“言好事”浸心的甜“享好事”

  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小年。年俗中,这一天的头等大事是糖瓜奉上,送一家的“户主”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去,期盼“户主”在“述职”之后,“回宫降吉祥”。在传统相声《对春联》中,开篇的垫话就是这“灶王对儿”,可见这祭灶实为年前重头戏之一。

  在《礼记》中就已有祭灶的记载了,在秦时,就已经成为位列“五祀”之一,在民间更是广为流传。在何志华的记忆中,“旧时在天津,家家的灶台上都有神龛,或是‘单龛’,只供奉灶王爷的画像,或是‘双龛’,供着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画像。”神龛上除了灶王对儿以外,还常常写着“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贡品有三样,糖瓜、糕点、料豆,有些人家还有清水、秣草,“豆、草、水都是给灶王爷上天的马准备的,糖瓜和糕点是为灶王爷准备的。”老天津卫的风俗中,此时供的糖瓜就是“瓜”形,后来才逐渐多了条状的“关东糖”,此外还有拔龙糖又叫大糖。因为,要把糖瓜的碎末或者干脆用大糖抹一下在灶王爷的嘴上,“吃人家的嘴软”,只能说“甜言蜜语”吉祥话,到了正午十二点,把画像揭下来烧掉,就算灶王爷上天了。

  天津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讲法,所以祭灶的一系列事情,都由男人们来办,“等到三十儿晚上那天,再‘请’一张新灶王爷画像来,这才算整个祭灶完成,‘户主’回来了,一家团圆了。”其实在祭灶当天,天津也有“挂影”的风俗,就是“送走”灶王爷后,开始将祖先的画像挂起来,全家祭拜。

  祭完灶的糖瓜,自然是全家分享,也是从这一天起,家长们开始“唠叨”孩子们要多说吉祥话,一些犯歹或不好的词语都要“忌口”,这种自律在年节上也是一种期盼和美的表达。糖瓜多用麦芽糖制作,自然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坚实,中心是空的,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每到腊月二十三,作为时令糖品,自然算是有天津“第一糖品”的“西北角熬糖马家”的糖瓜最受欢迎了。熬糖马家的糖瓜往往只卖这一天,一是因为时令,到了腊月二十四,这糖瓜就乏人问津了;二是因为马家做糖的“传统”,要让顾客吃到最新鲜的糖品。甜而不腻,还有酥、脆、香的特色。让马家的糖瓜大受欢迎。好吃的东西,源自选材、工艺以及火候。选料好不好,吃到嘴里就知道,上等的食材是基础和保障,流传并不断改进近200年的老手艺,让马家的糖品真正做到了脆生的糖不能粘牙,老人孩子都能吃,最近,也重新恢复糖人等糖品的制作,丰富了年节市场的需求;至于火候,由马家第六代传承者马志琪老爷子亲自熬制,自然是讲究个恰到好处。过去,老人们从这里买糖瓜,还会捎上香韧的豆根糖、五彩的水果硬糖、酸酸的话梅糖、晶莹的萝卜糖、奇妙的药糖以及麻酱、栗子、夹心、果仁等酥糖,“全家人一块儿吃,解馋也过瘾。”这是一种对正宗老手艺的认可和情怀,从嘴里到心里,都洋溢着甜蜜的味道。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送完灶后大扫除除陈迎新好过年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民俗专家常建华告诉记者,天津民间关于这个民俗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现在所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在明代时实际上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的,而腊月二十五则是扫房的日子。”常建华解释道,一直到明末清初,扫房子依然是在腊月二十五进行。到了同治年间,根据天津地方志记载,扫房子这个年俗正式变成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常建华还告诉记者,因为“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在农历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糊窗户

  曾代替肉谐音“福”裱糊新窗亮亮堂堂

  常建华告诉记者,在天津地方志中,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磨豆腐、糊窗户两种民俗都有记载。常建华解释道,古时生活资料匮乏,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但是,肉类对于穷苦的人家来说并不是承担得起的,所以他们就会选择豆腐,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现在看豆腐很平常,但是在古代是可以代替肉类来吃的。在过年期间是不能开火的,豆腐食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此外,“腐”字与“福”字谐音,所以做豆腐在民间还有祈福之意。

  常建华介绍,“糊窗户”实际上是跟扫房子相呼应的,在一些古籍中,“扫房子”和“糊窗户”在古时甚至是在同一天。“像天津这边,到了清朝初年还是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扫房子,做完大扫除之后,就要重新裱糊窗户。”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扫房子的民俗逐渐被转移到了腊月二十四,但是糊窗户却一直保留在了腊月二十五。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每日新报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养老院里欢乐多 众人高唱社会主义好
·天津非遗少年说
·探访天津黄河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让生命留爱不留憾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新报为外卖哥肖明颁发特别奖
·送餐途中灭火 外卖有了“英雄味道”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三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视频、评论合集)
·赵睿:天津早点宇宙(每日新报“城市特质·津味食光”特刊)
·天津宁河区大北涧沽镇独立村:道德评议会 文明好推手(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文明网评|让生动文明实践引领时代新风造就时代新人
·统计调查:书香天津建设成效显著 全民阅读氛围愈趋浓厚
·[视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团来津考察
·天津打造演唱会友好型城市 化流量为“留量”
·天津人 今日谷雨 “文明墨水儿”节气海报已送达 快来收集
·[视频]天津召开盘活存量工作交流推进会
·“爱天津 海河行”传播海河文化——青年梦想家志愿者在行动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