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志愿服务网
 
  天津文明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有礼  >  国学
大讲堂:把国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06/20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把国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

■ 嘉宾档案

罗澍伟,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开区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南开区文联主席,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顾问,《历史教学》荣誉编委,英国剑桥传记中心荣誉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和天津历史的研究,主编有《天津简史》《近代天津城市史》《沽上春秋》《近世中华国耻录》《天津的名门世家》《引领近代文明 百年中国看天津》和《天津史话》等,发表论文近百篇,其成果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于当下大家正在议论或研读的国学来说,无疑也是一个纲领性的文献。

■ 珠玑妙语

★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遗产变成社会继续前行的力量而不是惰性,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方针。

★原封不动地把一些所谓的国学拿到今天,造成了重形式、轻内容等泥古复古的现象,不利于今天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补充、拓展和完善,更无法赋予传统以现代生命。

★立足中华文明,坚持交流互鉴,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而是开放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

★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中华人文精神是什么?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践行。

★生命的价值多半不是以活了多久来衡量的,而是要看经历了多少有价值的瞬间。

国学产生的背景

关于国学的产生以及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至今仍不清晰,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想,还是先从历史上考察考察吧。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虽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政体的国家,实际上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1912年,原清王朝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就任了中华国民政府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本来就是一场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中华民国建立不久,思想文化领域便率先出现了乱象。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执政者的多数主张“向后看”,开历史的倒车,结果造成了思想文化领域中复古主义大肆抬头。

1912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上提出“学校不应拜孔子案”,未获通过,而教育部却公布了以每年10月7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全国各校都要举行纪念活动。1913年,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颁发了《祭孔令》,公开恢复清代的祭孔规定;然后亲临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冬至那天又去天坛祭天。孔子的儒家思想一时成了恢复帝制的理由和复辟者的思想武器。显然,这与共和政体下中国要走的民主化、科学化道路是背道而驰的。

不过,这时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容逆转的变化。政治方面,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经济方面,一战期间得到新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政治民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扩散到中国,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已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最终,在满布阴霾的天空上,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专制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这就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运动中首当其冲的,显然是孔子的思想体系。因为这一体系的核心历来就是“尊君”,是与王权、帝制相适应的,目的就是使专制政权的统治者能够更好地治理老百姓。一批思想激进的民主知识分子,在探索新思想、新道路的同时,全盘否定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观念和传统价值,“打倒孔家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诚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功绩不可磨灭,但也有不足,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走的是一条“形而上”的道路,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采取的,是一棍子打死的办法。

孔孟之道等传统文化,不能再作为整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了,但把传统文化留下的诸多学问,作为有根基的遗产来传承行不行呢?一些知识分子不但这样提倡,而且身体力行,并做出了成绩。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是促使国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国学的内涵与外延

那究竟什么是国学?

对于国学,至今还没还有统一的、确切的定义。一般来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国学,指的是传统的学问、治学方法及基本知识;最初,国学是不包括童蒙读物的。

中国传统的学问和治学方法,主要分为“汉学”和“宋学”两大门类。

汉学又称朴学,说的是汉儒治经,侧重训诂文字、考订名物制度;到了清代乾嘉年间形成为一个有名学术流派,这就是汉学。汉学包括文字学(小学)、考据学、训诂学等。汉学重实证,轻议论,自群经至子史,突破前人;但训诂一字一音,往往数百言,其支流末端,形成脱离实际的繁琐学风。

宋学说的是宋代理学。宋儒治经,以孔孟之道和三纲五常为核心,重义理,重思辨,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同时兼谈性命,所以称为称理学或性理之学。《宋史》为这些学者专门立了“道学传”,从此宋学也被称为道学。

这两门学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都有所复兴,是最典型的国学。后来逐渐影响于社会,举凡流行的文学艺术、武术、医药,等等,均被冠以“国”字,如传统绘画被称为国画,传统医学被称为国医,京剧被称为国剧,武术被称为国术……至于把传统的童蒙读物以及传统诗词歌赋的背诵与朗读视为国学,不过是近一二十年的事。

毫无疑问,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专制主义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简单地把前人留下的童蒙读物和其他古书重印一遍,让孩子和大家背诵并作为行为规范,显然不符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精神,也是与时代发展和进步背道而驰的。既然如此,那么,对当前弘扬国学应持有怎样的态度呢?

弘扬国学的态度

既然如此,那么,对当前弘扬国学应持有怎样的态度呢?

我以为,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为指针,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国学能够与现实文化相融通。

如果说,“创造性转化”指的是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那么,“创新性发展”指的就是如何从现代走向未来。因此,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遗产变成社会继续前行的力量而不是惰性,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方针。其中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注意:

第一,今天的国学、特别是那些传统的启蒙读物,产生于农耕社会和专制制度之下,有些内容显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穿透力,但也有些内容包含着与现代社会不兼容或有争议的价值取向,与现代人格与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让人们很纠结。因此,原封不动地把一些所谓的国学拿到今天,造成了重形式、轻内容等泥古复古的现象,不利于今天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补充、拓展和完善,更无法赋予传统以现代生命。退一步说,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能把握和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那么,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就不可能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不可能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也无法回应现代的需求和挑战,我们也无法融入所处的“全球化”时代。

第二,对待国学,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我们既反对历史文化虚无主义,也要抵制复古主义;坚持科学,反对迷信。关键是下大力气,在“优秀”两个字上做足功夫,悉心鉴别国学、特别是传统童蒙读物的内容,不能简单照搬,更不能无选择地全盘接受。古今历史条件不同,过去已被证明是错误的,现在不应再次重复。

第三,学习国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需。这些,都是从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经过读取、检验的选择与坚守。凡与此背道而驰的,将会造成历史不能原谅的过错。

还有一点必须补充的是,学习国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不矛盾。中华文明,门庭广阔,博大精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绵不断、传承至今的文化体系。究其原因,应与千百年来善于汲取外来文化、与时俱进有很大关系。因此,立足中华文明,坚持交流互鉴,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而是开放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换言之,只有大胆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才能使中华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国学的现代价值

说到这儿,一定有人会问,国学的现代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

如果我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只有八个字,就是:激活经典  服务当代。

我们若把国学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考量,一定会发现,今天的国学仍处在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意识提升过程。所以,弘扬国学,首先就是要把国学融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中华人文精神是什么?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梳理,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萃取其中的精华,提炼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纲领要义,并科学阐明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如何能在当代中国得到应用,是时代赋予当今国学的首要任务。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学已经成为昨天停顿的钟摆,仅仅诵读几部旧时的经典,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还有多大的意义呢。只有让国学的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的各领域、各环节,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转化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组成部分,方能使国学有长久的生命力,方能让国学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践行。

为此,《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一文件为我们规划出许多方面的工作: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国民礼仪教育,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传统戏曲振兴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将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传统体育,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等。

生命的价值多半不是以活了多久来衡量的,而是要看经历了多少有价值的瞬间。要想使国学成为真正的“中国学问”而不止是一种情愫,必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形成人人参与守护和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打造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养老院里欢乐多 众人高唱社会主义好
·天津非遗少年说
·探访天津黄河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让生命留爱不留憾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新报为外卖哥肖明颁发特别奖
·送餐途中灭火 外卖有了“英雄味道”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爱天津 海河行”传播海河文化——青年梦想家志愿者在行动
·中国妇女报评论:对涉及民生问题就该“大动干戈”
·天津媒体评论:“我为学校写校名”值得点赞
·天津记者调查:年轻人的生活是该平平淡淡还是热辣滚烫
·“青年夜校”火出圈 天津年轻人打开自己的夜生活
·好女塔村的道德评议会很赞
·[视频]天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分析研究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
·[组图]天津河东区天铁街道黄花脑社区:打造“一院一树一园”议事服务载体(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天津河东区常州道街红城社区:报废自行车换袋面 您看多实惠(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天津媒体评论:火车下铺该不该让人坐? 有事多协商 避免道德绑架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