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好人榜
天津敬业奉献好人(2018年9月) 王希萍
2018/09/14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王希萍,1931年生人,高级政工师。1952年从教至今66年,始终坚持在小学教育第一线。现任天津市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理事长、法人代表。她是三结合教育理念的发起人,她开拓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办教育39年,形成系统的、独立的办学思想。她主持完成了自“七五”至“十二五”一系列国家级科研课题成果,出版了二百八十多万字与教育相关的著作。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我从55岁就该退休了,没退成!65时候以为自己能退了,又没退成;75岁的时候,我觉得组织得让我退了吧……结果,我现在87了,还干着呢。”面对记者的采访,耄耋之年的王希萍风轻云淡地说了这样的话,但字里行间却透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66年前的青春选择,暮年无悔

  1952年8月15日,21岁的王希萍第一次走进河北路小学,那时她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面对学生,她耐心细致;面对工作,她认真负责。1960年就评为天津市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1962年,她担任大沽路小学的副校长;1976年经历大地震的危害,时任岳阳道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的王希萍,面对校舍大部分坍塌的困境,发动教师借助社会力量借教室,保证学生按时上课;1979年,她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理念,成立三结合教育委员会聘请校外辅导员,有效的利用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从大队辅导员到校长,再到操持创办民办公助学校——逸阳小学,王希萍一忙就忙到了75岁。

  她曾经幻想过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买买菜、做做饭,和老伴儿出去旅旅游,在家含饴弄孙。可是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她选择了留在热爱的岗位上。2007年,76岁的王希萍毅然担当起创办和平区第一所民办小学的重任,进入民办教育的新领域,已过古稀的她开始了二次创业。

  选址、校内建筑设计、班级安排……大到学校的谋划发展,小到楼里的一块儿砖,王希萍都亲力亲为。一次一次的商榷,一次一次的返工,王希萍不顾年事已高,依然为了心中的梦想奋斗着。

  在她和同行们的努力下,2007年9月,6个班,14名教师,天津市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从那时候,每天早上7点,总有一名老人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们入校;每天上午,总有一名老人在办公室里处理着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午孩子们吃饭时,总有一名老人穿行在学生们中间问问他们饭好不好吃,够不够吃……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总有人说“王校,您歇歇吧”,但换来的只是淡然的微笑;有人建议她卸下身上的重任,她却平和地说:“大家信任我,我还能干,就干吧。”

  教育不应是学校的单兵作战

  1979年,全国上下处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已经从教27年的王希萍总结过往的经验,率先提出了“学校应当调动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共同办教育”的理念。在她的倡导下,岳阳道小学于当年年末成立了三结合教育委员会。

  赢得社会家庭的支持参与形成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磁石一样的吸引力,需要有政治家那样的号召力,需要有艺术家那样的表现力,这一切都巧妙地集中在了王希萍身上。

  她主动同社会上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挂钩,把学校所在社区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派出所、商店作为社会实践和劳动服务基地;敞开校门请老红军、劳动模范……做校外辅导员;带孩子们走进社会、到大自然中去。她将各级领导、干部、艺术家、革命军人、科技工作者……吸引到三结合教育大家庭中来都积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发挥出自己应有作用。

  “有的家长懂教育,有的不懂。为了让不懂教育的家长能够了解教育,自觉自愿参与到教育中来,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和那些懂教育的家长来讲课。”家长学校的建立,让家长们有了彼此沟通的桥梁。

  1990年她曾受国家教委之聘,在中国教育卫星台进行三结合教育管理经验的专题讲座。全面诠释了三结合教育办学思想的时代性、开放性、科学性以及三结合教育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得到国家教委充分的好评。1992年她作为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代表,应邀赴日本参加国际家庭年“家庭、妇女、儿童研讨会”,介绍三结合教育的经验赢得了国际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可。1992年王希萍校长赴香港接受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对基础教育小学的首批赠款。市区政府投巨资并拨地在著名“五大道”的大理道上新建逸夫教学楼,成为天津市著名的现代文化精品区域“五大道”上的一个亮点。

  三结合教育的实践之路,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实践中她将党在各历史时期对教育的要求、精髓吸纳进三结合教育,以其为灵魂,为指导。把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决策与决定转化为三结合教育的内容要求,从而使三结合教育成为一个开放且不断发展的独立办学体系。作为教育家王希萍有着许多重要的建树和贡献,她主持完成了自“七五”至“十二五”一系列国家级科研课题成果,出版了二百八十多万字的与教育相关的著作,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理论宝库,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教书育人”到“育人教书”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文字,不是一个个任务指标,而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如何让他们身体和心智都能够健康的成长是每一名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大课题。

  韩愈在《师说》中就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在自古的教育理念中,传道是排在第一位的。所谓传道就是传授、教育道德观念,即是我们时下所说“德育”,这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在一般的观念下,我们总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王希萍认为应该是“育人教书”,育人在前,教书在后。

  面对育人的重任,王希萍始终要求所有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先做到。她说“三结合教育,学校并不是不参与,而是作为其中的一个主导环节参与”,因此老师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师德。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太好。卫生有家政负责做,吃饭有人给做,衣服有人给洗,孩子们失去了一些学习生存技能的机会,这样的环境并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让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得到锻炼,王希萍和她的教师团队把德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所有学生都要分担班级的卫生整理,一年级的新生要自己擦桌椅;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家务,学校组织开展做饭比赛,在很多成人还不会做饭的时代,王希萍却教育出很多孩子三四年级就可以烧饭炒菜。

  面对“会做饭会扫地会洗衣服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的疑问,王希萍说:“这些都是人的生存技能,你可以不做,但不可以不会。”

  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育人教书”,教师还有着教书的任务。为了能够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王希萍要求学校的老师从一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她说:“什么叫合格的毕业生?不是六年级考试考得好就是合格的毕业生,合格与否是每一年都要考量的。一年级输送到二年级的时候他是合格的,二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是合格的,以此类推,这样到了六年级才能合格。不能把教学压力全扔给六年级的老师。就像一幢合格的建筑,从地基开始每一层都应该是合格的。”

  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的教师们通过授课方式、学习方式、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具准备,节奏掌握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的渴望。也正是因为有了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学生们才不会感觉学习是枯燥单调的。他们懂得学习的目的,了解学习的方法,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亏欠家庭的是时间,不是心血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想做到家庭和事业兼顾很难。每每提及提起家庭,王希萍有些愧疚。她说自己花了太多时间在学生和学校上,分给儿女的时间太少了。然而王希萍的一双儿女却并没有因为缺少了妈妈的陪伴而迷失自我。

  尽管缺少足够的时间陪伴儿女,但在有限的时间里,王希萍对于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平时在学校怎样要求学生就同样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小不但要抓住孩子的成绩,同时更要让孩子学会生存。四年级时女儿自己包饺子煮饺子结果发现没放盐,她鼓励她“蘸酱油也挺好吃”;二年级的儿子见妈妈忙碌无暇带自己去打针,就主动自己去医院打针;成年后她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潜移默化影响着自己的儿女。

  如今女儿是一名建筑师,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都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骨干。虽然一双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但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养成了知感恩懂孝道的好习惯,遇到重大的问题都会和父母亲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王希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了孙辈人,每到周末,孙子、外孙女都会来到老人家里,全家吃上一顿团圆饭,陪老人聊聊天。王希萍和老伴也格外关心孙辈成长,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如今外孙女已经是研究生在读,孙子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对于事业和家庭的成功,王希萍说最感谢的还是自己的老伴儿。已经度过金婚之年的老两口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对于已经退休却还在一线奋斗的妻子,从教育战线上退下来的丈夫张义福给予了她无限的支持。每天买菜做饭,安排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有时间老两口一起出门遛弯,晚上一起看电视、聊天,到了该吃药的时候,他们互相提醒,有谁不舒服更是加倍关心。

  王希萍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家庭都和谐幸福,那么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美好,整个世界也会因此充满爱。”

  八十七载壮心在,切把余年付芳华。对于未来,王希萍说,要把自己毕生心血献给教育事业,要继续努力,让每天都过得更加精彩。

  推荐单位:和平区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天津文明网  编辑:李悦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养老院里欢乐多 众人高唱社会主义好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中新天津生态城首届半程马拉松 为“无废”奔跑
·[视频]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天津媒体评论:“快递”搭地铁 搭的不只是顺风车
·天津媒体评论:别让孩子因父母离婚受到二次伤害
·天津记者调查:小小“烟卡”为何突然风靡
·[视频]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天津蓟州区青年夜校火出圈
·[视频]天津市委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举行
·天津:饮冰室书斋重新打造“先生的书屋” 欢迎来打卡
·天津首批!2000辆共享亲子车将陆续亮相天津
·天津媒体评论:取名“万事如意” 着实有点任性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