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温暖天津文明风
心声 "乡村通讯员"成新平四十年"信来信往"看变革
2018/11/16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笔墨书信,曾经是祖辈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是维系家人对外联络的一种方式,其中包含着血肉深情与宗族基因密码。当年,我的家乡偏僻闭塞,既不通电灯,也不通电话,更没有互联网,乡亲们与外界的联络全依赖于“家信”。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霞流镇白杨村。少时,我经常给村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代写家信,他们眼中总是充满感激。长大后,我方知晓“鸿雁传书”“柳毅传书”的感人故事,方领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凉,还有那“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心境。的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莫讲战争年代,即便和平时期,家书的影响与作用也直抵人的心灵深处。 

成新平在家乡老屋前。图片由成新平提供

记得1979年,我高考落榜,从大队给爹捎回来一封信。信是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建设兵团一个卫生所寄来的。爹不识字,开始有些莫名其妙,怎么突然冒出个新疆亲戚?想了半天,他颤巍巍地拆开信封,抽出信纸,上面写满了一行行娟秀的文字,横折竖钩,点提撇捺,一丝不苟。我接过信纸念了起来:“大哥,离开你们二十多年了,不知你们过得怎么样,实在对不起,直至改革开放的今天才麻着胆子给你写信。我不该瞒着你,从大浦火车站爬上火车,到衡山县城参军,体检合格后,随着八千湘女坐了半个月火车,才到新疆……”我慢慢地念着,爹一边听一边流泪。他是何等兴奋和激动,字里行间跳动的是兄妹手足情深的气息与惦记。爹说:“我们以为她死了,没想到她还活着!这个死丫头,就是不听劝,硬是要去参军。现在好了,有出息了,活着就好,过去的事还计较干嘛?儿子,赶快写回信,要你姑妈全家回来,告诉她,现在我们吃得饱饭了……” 

1980年的春天,姑妈收到爹的回信后,带着姑父和三个儿子回家了。姑妈身材不高,与爹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姑父穿着四个衣袋的军装,是部队一位团长。他们在家住了半个月,一眨眼就要启程了。临走时依依不舍,走了很远,爹娘还在送,姑妈还在回头:“不要送了,政策松动了,手头的钱活泛了,以后我们会经常回娘家,有事可写信……” 

从此,爹与姑妈天各一方,兄妹的交往全靠鸿雁传书,字字牵肠挂肚。“家信”成为维系村子与外界联络的“鸿雁”,也成为爹的精神寄托。自从村里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收到的信件、包裹、汇款越来越多。只要快半月没看到信,爹碰到邮递员就会问:“有我的信吗?”如果有信,爹就喜在眉头笑在心;若是没有信,则产生一种失落感:“是不是忘记当哥的了?” 

1988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天生不安分的我跳出了“农门”,背着“蛇皮袋”来到衡阳市微生物厂打工,尝试过着城里人的生活。离开爹娘、乡亲与女友,思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晚上,我饱含深情,给恋人写了一封信寄回家乡,同时,抄了一份寄给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特快家信”栏目组。 

过了几天,我拧开收音机,伴随《祖国啊,我永远爱你》的欢快优美旋律,耳边传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男播音员那亲切圆润的声音:“久英,弯月如钩,万籁俱寂。人往往是这样,常在故土时,也许看不到她的可爱之处,可一旦即将离开她时,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情油然而生……生活是一条长长的河流,无论走得多么远,乡村是我不时回望的源头。在乡下,我们一起春耕,一起播种,一起劳作,天天有见面的机会。而今,我们感情的交融,只有寄托于空中的鸿雁了。请你相信,我会倍加珍惜这种感情的……” 

听完这封自己写的“特快家信”,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遗憾的是,由于乡村闭塞,电台播出这封信时,恋人还没有收到。可惜,当时没有录音机,不能将这个节目录下来。好在“特快家信”节目组后来给我寄来了文字资料。

改革开放后,新闻媒体也在大胆创新节目形式,越来越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记得1990年,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连串挫折,电波里又播出了衡阳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主任秦德夫写给我的信,听完那封情真意切、充满鼓励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次日,我赶到电台,紧紧握着秦主任的手,任无声的泪水涌出眼眶。

成新平成为多个新闻单位的通讯员。图片由成新平提供

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衡山县委宣传部打破户籍、地域、学历、年龄等条条框框,破格为我解决“农转非”,将我录用为新闻专干。当时,这事在全省引起了轰动。紧接着,我又被选调进衡阳市委、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工作。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周写信、读信、盼信成了我最充实最快乐的事,那句平常的“见信如面”,排解了我想家的苦闷与乡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了我丰富的“新闻源”,时常让我惊喜万分,我写出来的新闻稿通过“空中鸿雁”寄往各新闻单位后,在报纸上不停地“露脸”。而在我们村里,更多的青年人当了兵或考上大学,我们通过书信彼此交流,谈理想、论人生、道爱情、诉乡情,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特别是捧读着恋人寄来的“情书”时,那种甜蜜与幸福的感觉顿时涌遍全身。 

“乡村通讯员”成新平:四十年“信来信往”看变革

“乡村通讯员”成新平:四十年“信来信往”看变革

左图:成新平保存的当时各式各样的信封。右图: 成新平出版散文集《父老乡亲》后收到的读者来信。图片由成新平提供

那时,乡亲们用的信封很不规范,有的是从供销社买来的白纸信封,有的是印着单位名称的信封,有的是将亲友寄来的牛皮纸信封翻过来重新使用。人们使用的信纸也五花八门,有香烟盒包装纸,有小孩作业本纸,有包装商品的禾草纸……信封贴上统一的“天安门城楼”8分邮票,用饭粒粘住封口。人们利用上街赶集的机会,把一封封家信投入邮电所门前的绿色邮箱,心也随着信件一起飞向远方……那个时候,乡邮员只把报刊信件送到村部,而远远近近的信件传递,全靠村民与学生义务完成。每次经过村部,人们必定去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即使扑了个空,也不失望。

成新平在回乡路上拍到的漂亮新农村。图片由成新平提供

现在,很少有人提笔写信了,就是寄发稿件,用的也是传真和电子邮件。自从有了互联网,短信、微博、微信,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即使远隔天南海北,亲人之间的交流也很便捷。

四十年的信来信往,串联的是山里山外的牵肠挂肚和改革开放的大千变化,见证的是我和伙伴们成长成才的人生轨迹。这些变化,反映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是这个时代前进的缩影。如今,那种相隔万里却能用视频“面对面”聊天的开心劲儿,不正是“美好生活、奋斗中国”里沉甸甸的“获得感”吗?!(作者:成新平)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最后的告别书 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天津媒体评论:为地铁“可以携菜筐”点赞
·26号就是林古里社区“老人节”
·小小善心之举暖人心
·外卖员抽搐摔倒 天津民警化身“外卖小哥”
·天津“90后”红娘眼中的中老年婚恋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天津刘春慧、孙明胜入围“中国网事·感动2024”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 快来投票
·[视频]天津和平区盘活五大道唯一中式庭院蔡氏家祠
·天津媒体评论:一边火热一边倒闭 社区食堂需要精准布局
·天津河西区桃园街道:绘制服务地图 完善便民生活(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天津红桥区桃花园社区:网格群里集民意 件件回应办实事(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视频]天津:陈敏尔张工调研盘活存量工作
·评论:将文明行为内化于心 不能仅靠“奇葩标语”
·中药学院梦源公益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大型公益活动志愿服务
·天津快板:清明更“清明”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H5:倡文明新风 促文化传承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