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即将消失的村落
欢坨村村名的由来存在着两种不同说法
2019/01/09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村情简介

  欢坨村,“文革”时曾更名向阳村。有2212户,6916人,耕地面积27160亩。位于街道办事处东北,金钟河南岸,东至金钟河重型桥,西至南孙庄排灌站,南至华明。2013年,天津市第三批示范小城镇——金钟新市镇建成并启动还迁,欢坨村民以宅基地换房的方式还迁到金钟新市镇。

  村名的由来

  欢坨建村于明朝时期,村里的祖先到底是什么时候来此定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燕王扫北时,河北邵家湾有一张姓人家随军队北上,历尽艰辛,最终落户于此。张姓人见这里土地肥沃,草木繁茂,特别是一条河流蜿蜒数里,流水潺潺……所以给她起了个美丽的名字——伊(依)儿湾(引儿湾),也叫砚洼淀,即今杨北公路与赤欢路交口处。张姓人家在此定居,世代繁衍,随着人口逐渐增多,渐渐形成村落。

  其二,朱棣登基后,从临安迁都北京(1421年),河南于姓人家随其北上,后在今欢坨村所在的地方安扎,休养生息,当时这里一片荒凉,居民寥寥,可狗獾不少,狗獾窝随处可见,人们就把这里称作“獾坨”,因为狗獾多在高处筑窝,所以“獾坨”也意指“高地”。久而久之,口口相传,獾坨就成为此地的村名,后来“獾”字讹传成“欢”字,村名就变成了“欢坨村”。

  欢坨村的历史很悠久,至今大概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从传说中的河北张姓或河南于姓,繁衍生息,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拥有80多个姓氏的大村了。

  注:1996年版《东丽区志》载,欢坨村于明永乐二年建村。

  村中于氏一族的由来

  于姓是欢坨村的大姓,占村中总人口数的近30%。

  欢坨村于氏一族系金陵(今南京)旧族,世居江南省淮南府山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县)大石桥村,后始祖于庆迁至江南省金墰县大水波村。

  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于庆任燕王朱棣禁卫军职,随燕王扫北,来到北方。燕王扫北结束后,在天津筑城,为安置随行人员,按“军、官、民”三类分别驻扎下来。始祖于庆奉准“跑马占地”,经选在丁字沽尹儿湾里定居,而后迁至武清,取名“于庆囤”,最后迁至今住地欢坨庄。

  始祖于庆迁至欢坨,先取名尹儿湾,其意与原占地“丁字沽尹儿湾里”相呼应。但迁入后某年,住地西方忽然发生地陷,变成一片沼泽地,唯有住地之处安然如故,始祖见状大喜,将此地改名为欢栗庄,后觉“欢栗”二字庸俗,于是又改名为欢坨庄。

  始祖在欢坨定居后,开垦良田百亩,植树造林,日夜操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加之“塌河淀”(欢坨北)盛产鱼虾,因此以农业为主,兼营渔业。于氏家族,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日渐繁荣,不断发展,时至今日。

  于魁选和“马桶将军”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欢坨村村民于魁选(生卒年月不详)在北洋直系军阀“靖武上将军”王怀庆手下当文书,后来王怀庆隐退津门,于魁选也回到天津老家欢坨村,他经常和村里人讲王怀庆马桶不离身的趣事。

  王怀庆有个特殊的嗜好,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马桶都不离左右,所以王怀庆得了个不雅的绰号“马桶将军”。“马桶将军”喜爱马桶,是因为他有便秘的毛病,还是因为他嗜臭如兰,王怀庆身边的人谁也说不清,但大家有目共睹的是王怀庆对马桶的确有感情,无论在什么地方,没有枪可以,但是没有马桶却万万不行,一具漆红烫金、上面写着斗大“王”字的马桶总是不离左右。

  一般人办公是坐在办公椅上,但王怀庆的办公桌后面放的不是椅子,而是马桶,王怀庆喜欢坐在马桶上看文件,处理公事。不仅如此,他出去行军打仗的时候,身边也总得有一个班左右的人马抬着他心爱的马桶随行。人们只要看到那只硕大而且鲜艳的马桶,就知道“马桶将军”来这里打仗了。每次攻山头的时候,王怀庆的部下举着上书“王”字的大旗往上冲,他本人则坐在写有“王”字的马桶上督战。

  王怀庆虽然人称“马桶将军”,但是他在部下和北洋圈子里,名声并不像他心爱的马桶那样臭。王怀庆从1905年当协统(旅长)开始,到1924年因为站错队随着直系军阀的倒台而下野,在北洋高层屹立近二十年而不倒,比起那些三五年就树倒猢狲散的同行来,他简直算得上是“长寿将军”了,这跟他的用人不无关系。王怀庆的用人之术,其实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非老实人不用,他挑选士兵从来不在城里挑,越是山里的农民他越喜欢,于魁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上了他的文书。

  于魁选来自天津城外的欢坨村,从小就老实巴交的,小时候上过几天私塾,认识几个字,十几岁就开始帮家里种地,后来被王怀庆的部队挑上当了兵。于魁选在王怀庆的部队里老老实实地当兵,受到长官欺负也不吭声。王怀庆就喜欢这种逆来顺受的士兵,觉得这样的兵才好管,无论遇到什么事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叛变,所以王怀庆看上了于魁选,后来了解到他识字,就提拔他做了文书。在王怀庆这样的用人思想之下,他的部队的确是没有捣乱的,只不过这样的部队也打不了仗,只能给达官显贵看家护院。

  于魁选在给王怀庆做文书的时候,老老实实,长官让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该说的半字不说,不该问的半句不问。即使这样,王怀庆不高兴的时候,还总会朝于魁选撒气,于魁选依旧忍着,一声不吭。正因如此,于魁选深得王怀庆喜爱。只可惜好景不长,于魁选当上文书没几年,王怀庆就下台了,于魁选只得回乡务农。

图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来源网络

  广州起义烈士吴鸿举

  1927年4月以后,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广东省国民党当局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白色恐怖。为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击,共产党发动广州起义,尝试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然而这次起义却因为敌众我寡等不利因素遭遇失败,欢坨村的革命青年吴鸿举在这次起义中不幸壮烈牺牲。

  吴鸿举(?—1927年)从小聪明好学,在欢坨村接受完初等教育后,考入赫赫有名的南开中学继续读书。中学期间,曾经和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起学习。吴鸿举在读书的时候,非常勤奋,善于思考,主动吸收各种进步思想。他曾经与周作人先生通过书信,探讨南开中学的性教育问题。南开中学的学生普遍追求进步,关心国家大事,吴鸿举在周恩来等学生领袖的带领下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成为一名共产党人。

  1927年中学毕业后,吴鸿举考入军校,“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吴鸿举所在军校的全校师生被收编为共产党革命部队。入伍之后,接受了短暂的军事训练,他深知为挽救国家危亡,有许多硬仗要打,因此在训练期间格外刻苦。为了练好射击,他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也总会端起枪,苦练动作,仔细揣摩瞄准的角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实弹演练的时候,他的射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除了练习射击,他还苦练刺杀动作,每天天不亮,就来到训练场,拿起刺刀不断刺向草垛假人。但训练没多久,吴鸿举所在部队接到了发动广州起义的任务。

  1927年1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发动广州起义,吴鸿举随军来到广州。广州起义原定于12月12日晚发动,由于起义计划被敌人察觉,情急之下,广东省委决定将起义提前到11日。

  1927年12月11日晚上,吴鸿举和其他战士们穿好军装,拿好武器,做好攻打广州警察局的准备。为表明身份,战士们脖子上系上红巾,左手手臂缠上白布。起义军跑步来到广州警察局后,连长协同一排长向警察局大门冲去,力图突破防守,他们二人冲进大门连打两枪后不幸中弹,随即倒地,鲜血直流。看到连长和排长倒在地上,吴鸿举悲愤不已,其他战士也都握紧了武器,准备冲进警察局,为连长和排长报仇。

  战士们的斗志更加昂扬,副连长接过指挥战斗的重任,高举手中的枪,大呼一声“冲啊!”只见副连长飞步前进,抬手一枪击毙了敌方警官,敌警顿时乱作一团,吴鸿举等战士们趁机冲入警察局,与敌警进行巷战。吴鸿举在敌警的猛烈攻势面前,无丝毫畏惧,他镇定自若,一枪消灭一个敌人,但是子弹很快用光了,只能用刺刀继续与敌人拼杀。

  没了子弹的吴鸿举依然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挺枪上楼,准备夺取警察局的武器库。不料在上楼的时候,与一名敌警狭路相逢,他反应迅速,立即用刺刀刺向敌警,敌警躲闪一下后,立即开枪还击。吴鸿举被子弹击中,身负重伤,却无暇顾及疼痛,拿起刺刀再一次刺向敌警,刺中敌人的心脏,但敌警临死之前又开一枪,如此近距离,吴鸿举无处闪避,壮烈牺牲。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吴鸿举等战士这种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中国人民以鼓舞,激励着更多人为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

  欢坨桥

  欢坨村有座欢坨桥,横跨于金钟河之上,极大地方便了金钟河两岸村民的往来。相传最早是由萧公母所建。萧公母不是欢坨人,她的儿子在朝中做官。当时从北京去山海关只能走大驿路,欢坨桥所在的地方是出关的必经之路,此地为大驿路的西头,人称津门首驿。萧公母的儿子负责为朝廷传递文书,经常要经过这个驿站,每次走到金钟河都要蹚水过河。萧公母为了方便儿子来往于金钟河东西两岸,于是出钱修建了欢坨桥。欢坨桥建成之初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面记录着萧公母修桥之事,后来石碑被大水冲毁。

  欢坨桥地理位置优越,是连通武清、宝坻、宁河的一座重要桥梁,战争时期有很多故事发生在欢坨桥上。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欢坨桥,在此处修建碉堡,增派三个中队驻守。欢坨桥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被日本人用来运输粮食,日军每次从武清、宝坻、宁河掠夺完粮食后,开车通过欢坨桥将粮食送到军粮城机米厂。

  为了阻止敌人过河侵扰掠夺,1945年6月,县里决定破坏欢坨桥。赤土村武委会干事魏国亮接受该项任务。为确保完成任务,他孤身一人提前深入欢坨桥阵地,仔细侦察桥梁结构及附近的地形。他在侦察地形时了解到,日军在一天夜里要从欢坨桥阵地抽调部分人手去护送日本归国侨民,魏国亮认为这是下手的最佳时机。于是,在这天夜里,他独自一人背着炸药包,携带着汽油摸黑来到欢坨桥下。悄悄地在提前侦察好的地方放上炸弹,在桥上洒上一些汽油,然后扔出一根火柴,点燃汽油,迅速从桥边跑开。只见木结构的欢坨大桥很快燃起熊熊烈火,炸弹也随之爆炸,只听轰的一声,欢坨桥被彻底摧毁。日本兵以及日伪军被迫撤离桥头,从此金钟河北岸抗日地区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重新修缮了欢坨桥,重修的欢坨桥为一座木板浮桥。1948年底,天津临近解放,解放军为了渡河进城作战,决定夺取欢坨桥。守敌在解放军强大攻势下仓皇西撤,为拖延解放军渡河时间,敌人在逃跑前用汽油将浮桥点燃,浮桥燃起熊熊大火。

  当晚,宁河县六区区小队接到命令——夺取浮桥控制权,保障物资补给顺利运输。区小队深感责任重大,解放军的火炮若缺了弹药补给,革命队伍必定会遭受很大损失。区小队急行军来到指定地点,只见曾横跨两岸的浮桥已是火光冲天,就在战士们懊恼不已的时候,河对岸走来十余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几名国民党士兵驱使着壮丁队前去修筑工事。区小队抬枪便射,打了国民党士兵一个猝不及防,几名敌军仓皇逃窜。

  短暂的交火后,区小队研究下一步对策,此时浮桥大火虽已被扑灭,但也仅能允许一人通过,别说是物资,恐怕都难以承载数人之重量,队员们依次过河来到欢坨村后,决定架设临时浮桥,以完成任务。

  战士们在河边遇到几个打鱼的村民,跑去跟他们借船,表明是用来为解放军渡河作战架桥。村民们一听是要为解放军架桥,纷纷积极行动起来,挨家挨户找人借船。不一会儿,全村所有有船的人家都把船停到欢坨桥下,村里的壮劳力也自愿赶来帮忙,大家热火朝天地架起桥来。乡亲们干得十分卖力,可是一个小时过去,桥只架了几十米,按照这样的进度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区小队队长看了看,发现进度缓慢是因为船不够用,可是能去哪儿弄船呢?正在他发愁之际,五个为国民党修筑工事的壮丁队员前来投诚。这几个人对队长说:“你们是解放军吧,我们刚才在对岸的时候就看到你们打国军了。我们几个是从孙庄村(现南孙庄村)过来的,我们孙庄早就盼着解放军来,今天终于见到你们了。”队长听了,回答道:“老乡,咱是区小队,不是解放军,您说的那是我们的正规军,我们主要是配合他们完成作战任务。我们今晚要为解放军架桥,桥架好了,大部队一过去,你们孙庄村也能迎来解放了。”

  五人一听马上就能解放,非常激动,他们再一看欢坨村的村民们干得那么投入,觉得自己也应该为解放军出一把力,于是问队长有什么能帮忙的地方。队长把架桥缺船的事情跟他们说了,五人立即表示可以帮忙从村里推船。队长一听非常高兴,派了几个战士跟着这五人前往孙庄村,组织孙庄村百姓往这里推船。

  区小队战士和孙庄村百姓刚开始从孙庄村东往欢坨桥方向推船,就遭到了村西国民党军的阻击,区小队战士赶紧向附近的解放军求助,解放军很快前来支援。乡亲们冒着枪林弹雨为解放军推船,敌人射击的时候,就停下来躲一躲,射击停了就接着推,在解放军的火力掩护下,终于把船推到了欢坨桥,架桥行动得以顺利开展。

  经过连夜奋战,战士和乡亲们在金钟河上架起了三道大型浮桥,军车和坦克都可以通过。这次架桥行动为部队渡河及包围天津迂回作战铺平了道路,欢坨桥在解放天津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东丽新青年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养老院里欢乐多 众人高唱社会主义好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买二手、用二手”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旧物流通市场期待再升级
·天津媒体评论:36岁女子存300万后辞职退休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视频]天津:党纪学习教育开局良好推进有序
·5月1日起 天津市动物园对无偿献血获奖者免费
·天津日报系列评论:发展是干出来的(1至3)
·《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答问
·[视频]天津召开“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家智库座谈会
·天津媒体评论:推进全民阅读 凝聚发展动力
·天津“红绿灯爷爷”张树兰:四年多志愿服务 半世纪家风传承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天津市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