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好人榜
天津敬业奉献好人(2019年1月) 吴海升
2019/01/17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吴海升,34岁,有着十多年初中教育教学经验,是全市首批“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援藏教师中的一员;自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先后参加了蓟县支教、援藏支教工作,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在雪域高原上追逐梦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吴海升,34岁,和平区教育系统普普通通的一名教师。当国家需要支援藏区教育建设,他不顾孩子年龄小,家庭负担重,主动报名,请缨前往!在藏区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将肩负的责任化成一种动力,一种光荣的使命。大爱无疆,情暖高原,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初心,体现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

  他没有惊人的业绩,只有平凡的琐事;没有显赫的荣耀,只有默默地奉献。他是一名“不安分”的教师,自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先后参加了蓟县支教、援藏支教工作,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在雪域高原上追逐梦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他,就是天津市第六十一中学化学教师——吴海升。

  2018年3月,吴海升老师怀揣着对西部土地和西部教育的责任,成为全市首批“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援藏教师中的一员,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藏支教工作。

  吴海升老师是第一批到县级初级中学支教的教师,援藏的学校为江达县第一初级中学,距昌都市五小时车程。县里环境恶劣,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路险海拔高,医疗条件有限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藏后,吴海升老师克服了因高原反应带来诸多不适,短暂休息两天后就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为了能尽快地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各科的教学策略,吴老师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很快熟悉了该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做足准备。

  在西藏支教期间,吴海升老师承担了毕业班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每周平均22课时,并担任初三化学组备课组长。工作中,他与当地教师积极合作,团结本组在藏教师,认真组织集体备课,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组织的各项活动。除此之外,吴海升还主动承担了整个初三化学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编排工作,积极配合教研室与教导处,多次参与学校学校出题工作,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一学期下来,吴海升克服与内地教学进度和难度不同、教学资料不全等困难,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并与当地教师研讨出一整套适合江达一中的教学方法。这对江达一中的化学教学的成绩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以后的江达一中的化学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个人教学工作中,吴海升对当地学生认真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小学基础几乎为零。为此,吴海升从零起点教学,帮助学生打开化学知识的大门。他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虚心向当地老师请教,创新调整课堂教学等方式,积极探讨适合当地学情的教学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虽然所教班级处于多个层次,但在多次考试中,他所带的班级均成绩突出。在“援藏老师观摩课”的教学活动中,吴海升主讲的《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得到上级领导和单位同事的充分认可。

  作为化学学科组长,他积极参与、组织学科组教研活动,为提升化学学科的教研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积极参与评课,帮助青年教师找出不足。做了“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等发言,开放自己的课堂,欢迎学校的老师随时听课,做公开课两节获得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好评。作为援藏老师还带了两个徒弟,在教育教学中指导青年教师,真正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其中一位徒弟在昌都市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一年的支教时间里,吴海升老师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教育以育人为先,援藏以援心为上。吴海升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潜移默化的给西藏的孩子们带来了“新希望”,初到江达县一中,了解到当地学生可以考内地藏生班,而且吴海升老师是学校里第一位天津来的老师,所以吴海升的第一节课就是介绍天津,用PPT展示了天津的煎饼果子,麻花,天塔,地铁和大海,告诉孩子们明年我在天津等你们。第一次燃起了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也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们和吴海升老师的距离。

  慢慢地孩子们和吴老师地距离越来越近了,“吴老大”“吴主席”“阿爸”“阿妈”这都是孩子们下面对吴海升老师地称呼。由于离家远,一半多地学生都是住校,半年才能回一次家,每到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吴海升老师都会在操场上和孩子们在一起,聊家常,谈理想,诉诉苦,不记得多少次吴老师为孩子们流泪,也不记得多少次孩子们抱着吴老师流下了眼泪。好多女孩子有些心里话和吴老师不好意思说,吴老师就打给爱人,让爱人和孩子们聊,“吴老师,我要和于阿妈说话”吴老师有一段时间还因为这一点吃爱人的醋呢!“我要当医生”,“我也要当医生”,“我要当司机”,“我要当飞行员”…孩子们的理想是那么的简单,朴实。理由是“我阿妈病死了”,“我爸妈弟弟妹妹没有离开过家乡,我想让他们出去看看”,“我要让我阿妈住在昌都市里的楼房里”…吴老师含着泪告诉孩子们只要好好学习,考出去,一定能实现的。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话语深深地打动着吴老师地内心,让吴老师坚信自己地援藏选择是正确的。

  “老师,你歇歇吧!”“老师,你喝口水!”吴老师又开始咳了,这已经是第八周了,吴老师本身就有咽炎,来到西藏后咽炎更严重了,再加上一周24节课和中午晚上辅导的超负荷,慢慢变成了支气管炎,肺炎。江达县医疗条件有限,吴老师只能用消炎药扛着,这一次又咳出血了,孩子们看着吴老师不停的咳,眼眶都湿润了,就这样吴老师没有耽误一节课,孩子们对吴老师也更尊重了。

  寒冷的十月来到了,教室温度零下19度,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孩子们冻的瑟瑟发抖,吴老师看着孩子们,冷的瑟瑟发抖,心里好难受,但现实条件就这样。吴老师只能让课堂热烈起来,让孩子们忘记寒冷,进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手操”,“搓搓手呀,跺跺脚呀,我们不冷了!”这是吴老师每节课的开场白,为了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吴老师身上,吴老师一节课下来话不停,动作不停,好几次因为缺氧头晕,但依然扶着桌椅把课讲完。给孩子们在这个寒冬带来了温暖。

  吴海升老师的努力,受到藏族学生一致好评与尊重,在日常工作中用自身实际行动为当地老师树立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为解决学校后勤工作负担,他会同学校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的内勤工作,还积极配合级部主任和学校领导,做各种辅助性工作。他深知自己是带着党的“精准扶贫”使命来到西藏的,积极参加扶贫活动,资助了三位贫困生,为一位学生家长捐款。为灾区群众捐款等各项捐款捐物活动。最难忘,在波罗乡境内发生山体滑坡,阻断金沙江形成堰塞湖,水位快速上涨,导致该乡部分房屋、农田被淹的灾难发生时,吴海升心系灾区群众,积极参加救灾工作,随同天津援藏江达县工作组,来到波罗乡安置点,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全体抢险救灾人员,并伸出援助之手,积极为受灾地区群众捐款捐物,进藏时间虽不到一年,但却已同受灾群众心连心。回到学校不定期的和受灾家庭的孩子们谈心,让家长放心,孩子们安心学习。吴海升老师的工作收到了江达县一中老师们的认可,被授予校级“优秀援藏教师”。吴老师的事迹也先后由天津广播、天津今晚报、北方网、东方网、津云新闻进行了专题报道。

  教育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育人工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恒心,更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育人智慧。在援藏的这段时间里,吴海升带领全体化学教师, 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创新教法和学法,走出了一条适合藏区教育实际情况的初三教学路子。谈起在西藏支教的收获,吴海升说:“援藏,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历程,使它固化为我终生的精神财富。援藏,更让我意识到援疆援藏教师存在的意义,即一种责任,一种孤独的坚守。”面对西藏的格桑花,面对一张张黝黑朴实的笑脸,吴海升明白,其实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最简单的事情——安分守己:安心于教师的本分,恪守为人的道德规范;不声不响,不争不抢。静下心,沉住身,带出一批自己一辈子不能忘记的学生。

  吴海升老师深知他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教师,更是民族团结的使者,在藏区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将肩负的责任化成一种动力,一种光荣的使命。大爱无疆,情暖高原,吴海升老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初心,体现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  

  推荐单位:和平区文明办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天津文明网  编辑:李悦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最后的告别书 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天津媒体评论:为地铁“可以携菜筐”点赞
·26号就是林古里社区“老人节”
·小小善心之举暖人心
·外卖员抽搐摔倒 天津民警化身“外卖小哥”
·天津“90后”红娘眼中的中老年婚恋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天津刘春慧、孙明胜入围“中国网事·感动2024”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 快来投票
·[视频]天津和平区盘活五大道唯一中式庭院蔡氏家祠
·天津媒体评论:一边火热一边倒闭 社区食堂需要精准布局
·天津河西区桃园街道:绘制服务地图 完善便民生活(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天津红桥区桃花园社区:网格群里集民意 件件回应办实事(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视频]天津:陈敏尔张工调研盘活存量工作
·评论:将文明行为内化于心 不能仅靠“奇葩标语”
·中药学院梦源公益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大型公益活动志愿服务
·天津快板:清明更“清明”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H5:倡文明新风 促文化传承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