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身边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温暖天津文明风
战“疫”见真章 “90后”能担事
2020/03/31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河东区安吉花园社区社工艾垚在卡口执勤,检查居民的健康码。
 
河东区福天里社区秀波园小区网格员王晓方在为居民楼喷洒消毒液。
 
  
岩里社区党委副书记安信保(左)通过大喇叭向居民传达防控疫情注意事项。
 
于文榕在湖北恩施支援当地疫情防控,整理流调信息,梳理成报告
 
坐在实验台前的于广帅

  “三十而立”,2020年第一批“90后”已步入而立之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长辈眼里“蜜罐里长大没吃过苦”“个性十足”的他们,能不能担起大任?能不能经受艰苦的考验?这场战“疫”中,他们用实际行动消除了这些疑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交上了这一代人的答卷。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战“疫”见真章,“90后”能担事!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多位在防控疫情期间经受了考验的年轻人,也记录下他们成长过程中走过的这一步。

  支援恩施 说走就走

  2月27日,于文榕迎来了他最难忘的一个生日,这天也是他抵达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支援当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16天。当地的干部特意给小于准备了蛋糕,点燃了生日蜡烛。非常时期,简朴的生日会,让这位步入而立之年的青年人热泪盈眶。“我许下的愿望就是早日战胜疫情,生活回归正常,愿家国平安。”于文榕告诉记者,这是他平生许下的最宏大的心愿。

  于文榕是东丽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主攻流行病学调查。2月12日他接到单位通知,随时准备奔赴恩施支援,出发时间随时听令,归来日期待定。接到命令后,他二话没说,背上行囊就加入了战队,从渤海之滨奔赴鄂西林海。参加过誓师动员大会后,他被分配到宣恩县开展工作。初到宣恩县,当地潮湿阴冷的自然环境,让这位习惯干燥的北方青年颇感不适,饮食上也难以接受。于是,用大米饭拌“老干妈”、一周吃掉一瓶辣酱的经历,被他记录在了微信朋友圈里。

  生活的不适他能克服,工作中的难题他最关注。“我抵达时,当地已确诊的病例数是25例。这里的乡亲大多在武汉打工,从流调信息中也能看到,无论是确诊病例还是疑似病例,几乎都去过武汉。”于文榕告诉记者。

  流行病学调查对于疫情有效防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项工作看上去挺神秘的。有人说我们像侦探,其实目标就是要查找到感染来源,更要锁定密切接触者。”于文榕讲述道,“要做到这两项,就需要从每一条信息中剥茧抽丝,形成完整的线索链,完成一份经得起检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当地疾控部门的流调记录略显粗糙,于文榕就把天津经验原汁原味地复制到了这里。“我习惯工作台上一边放着《流调表》,一边放张白纸。”这么做是为了收集更多有用的信息。除了表格上必要调查的内容外,对方的一个语气、一声停顿,都有可能成为小于继续追问下去的线索。“我们要调查患者发病前后14天的轨迹,时间点当然是越精确越好。经常有患者说忘记了,记不清了,我就不断地启发他们。”于文榕讲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就像是“破案”一样,“让他打开微信记录,看看有没有当日的消费记录;打开照片文件夹,看看当天有没有随手一拍。一点点构筑起这些天的行动轨迹。”

  于文榕开展工作的时间点,恰巧是患者情绪最郁闷、低落、焦躁的时候,但他们提供的有用信息,恰恰对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至关重要。“遇到对方不配合这类事的情况,那太正常了。我要一边做调查,一边做心理安抚,尽可能让调查一次性就完整,避免二次打扰对方。”他笑着说,“这就要求我把问题想全了,而且注意力得高度集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在于文榕的经历里,宣恩县椿木营镇是他走访过的海拔最高的乡镇。这里四面环山,终日阴雨,车子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格外危险。“这一路坡陡路滑,单程两个小时,我们的车子就在云雾中穿行。望望山路旁的悬崖,心瞬间就提到了嗓子眼儿。”小于向记者形容,“但病毒不会因为路遥而止步,我不到那里,终归还是放心不下。”

  当你从一个年轻人口中听到“放心不下”时,就知道他已经长大了。“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这么重大的流行传染病。2003年非典时,我还是个孩子。谁承想17年后,我站在了防控疫情的最前沿。”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于文榕有很多没想到。但他知道,既然自己是一位专业疾控人员,就有责任保护好大众的生命安全,这就是他在这场疫情中收获的成长。

  站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于文榕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作“小于哥”。他出征恩施后,单位里还有一位“小于哥”,叫于广帅,1994年出生。疫情发生前,这位走出校门不久的大男孩是同事们眼中的孩子;疫情暴发后,“90后”站在了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于广帅工作在检测科。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小于的任务是前往东丽区的多家发热门诊提取疑似患者的化验标本。“每一次都要全副武装,把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及血样带回疾控中心。每一次出发都是在执行一项高规格的任务,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我随时告诉自己确保标本不能泄漏。”于广帅说,那时他距离病毒还不算最近,但随着疫情深入,一些同事纷纷支援湖北,检验科需要有人顶上,这个时候他成为距离病毒最近的那批人。

  第一次穿上三级防护装备,第一次走进生物安全实验室,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新冠肺炎病毒,多少个第一次让这位“90后”迅速进入角色。张甜、崔欲晓既是于广帅的同事,也是他的老师,每一个班都是由她们带着小于进入密闭的实验室。崔欲晓说:“我问过小于,病毒就在你面前,距离你只有四五十厘米,你怕不怕?他说一旦穿上铠甲就不怕了。工作中我不断给他鼓励,但更多的是叮嘱,我始终相信他能做好这项工作。”从老师做、小于观察,到小于做、老师指导,再到分工合作,小于收获了经验,两位老师也看到了小于的成长。

  说起身上的这身铠甲,对于身高180厘米的于广帅来说,略微偏小。穿在身上,额头总是无法完全覆盖,这时他的面部就要加上一层面屏,如此一来,眼前就呈现出“层峦叠嶂”的效果。“我自己的近视镜外是护目镜,护目镜外是面屏,面屏前面是检验设备的玻璃罩。穿上这身防护服后,没过一会儿护目镜就满是水汽,眼睛就得不停地找角度。”小于介绍说。每次值班都是24小时,穿上防护服在实验室一闷就是4个小时,卸下的铠甲从上到下都被汗水浸透。新的任务到来时,他们又毫无怨言地重新装备齐全,再进实验室。

  “拿到病毒标本,要小心翼翼地拧开试管,首先要对病毒进行裂解灭活,之后通过一次次离心,将RNA(核糖核酸)提取出来,然后再用移液器抽取5微升的药液进行基因扩增。”于广帅一边比画,一边讲解自己的实验步骤。5微升是多少?如果以1滴水做参考,5微升只相当于十分之一滴水,隔着四层玻璃,再隔着两层手套,在这样的条件下操作移液器,考验着化验人员的手上功夫。

  疑似患者的化验结果究竟是阳性还是阴性,检验人员总是第一个知道。“拿到标本,无论阴阳,我们都是以阳的标准来对待;但看到检测结果是阳性时,我的心情那一刻却特别复杂。”于广帅道出心声,“这些患者和我连一面之缘都没有,但我通过实验得知其确诊了,那颗心就揪一下。那一刻,我宁愿相信结果出错了。”

  在东丽区疾控中心主任刘冠松眼中,无论是于文榕,还是于广帅,以及中心里其他的“90后”,都是孩子。但经历过这一场疫情,孩子们瞬间长大了。“动员会上我就讲,通过这场硬仗,一定要把年轻人培养起来,让他们学到东西,成长起来。特别组成了‘老带新’的工作模式。”刘冠松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成长得这么快。这场疫情给我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好苗子,他们这些‘90后’能担事,能成大事。”

  风吹雨打有我守护居民

  支援湖北一线的勇士,距离病毒最近的科研人员,他们直接和病魔交锋。面对这场战“疫”,基层是防控的第一线,一群初出茅庐的“90后”驻守在基层一线,守卫着这座堡垒。

  艾垚是河东区二号桥街安吉花园社区的社工,这个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进出口多,统计了一下多达18个。社区实施封闭化管理之后,还剩余5个卡口,这就意味着要有5组人马24小时值守。艾垚作为“90后”,他说自己是正当年,就应该多干点儿。8时到岗,24时回家,这样的值班节奏坚持了多日。比值勤更让他担心的是,他所在的社区还存在着大量“伙单”,一个单元里住着3户人家,推开单元门就像进入了大杂院一样。“这些单元有常住户,也有外来租房户,特别是疫情当下,难免会因为信任问题而出现邻里摩擦。”艾垚解释。每次有外地返津住户回来,艾垚都得千叮咛万嘱咐:“进了家门后14天就不能出门了,你把自己的绿码主动给邻居展示一下,避免产生误会。”但即使这样,依然会出现彼此不理解的事情,艾垚就得上门去调解。“苦口婆心地劝,把两边的脾气都得理顺了,还不忘叮嘱他们在单元公共区域内戴口罩。”

  艾垚是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儿,但做起社区工作,他又总是想得细之又细。“‘90后’一直被人视作没长大的孩子,但大事临头,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就促使你赶快长大,它不会给你留下犹豫的时间。”艾垚说。

  和艾垚一样,还有很多“90后”驻守在社区,他们也在利用自己的年轻和活力,为社区防疫努力工作着。1993年出生的安信保是个十足的文艺小青年,他在社区封闭管理值勤中看到一些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就赶忙录制了一条短视频,既把防疫常识说明白,又把居民配合的重要性讲清楚,一上线就收获了3.5万阅读量。他那句“风里雨里,我在家门口等候你”,影响颇广。1990年出生的王晓方,驻守在自己的网格里,守卫着居民的健康。抗击疫情的这些天,雨雪狂风都赶上了,即使身体疲倦了,她也要克服。“虽然我已经做了妈妈,但我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很多事很依赖他们。但既然站在了这个岗位上,我必须尽快成长。”

  采访中,这些社区基层的“90后”说:“每天深夜回家,路上见到的大多是社区工作者,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那个时间下班,再打开小区里自家的门。看到和自己一样坚守社区的人,彼此对视就能催人泪下。”

  于文榕、于广帅、艾垚、安信保、王晓方……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在这场战“疫”中承担了使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90后”群体已然成为主力军。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负所托,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将美丽的青春绽放在抗疫一线。(伊 健)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打开天津志愿服务网

 
稿源:今晚报  编辑:张丽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养老院里欢乐多 众人高唱社会主义好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买二手、用二手”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旧物流通市场期待再升级
·天津媒体评论:36岁女子存300万后辞职退休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视频]天津:党纪学习教育开局良好推进有序
·5月1日起 天津市动物园对无偿献血获奖者免费
·天津日报系列评论:发展是干出来的(1至3)
·《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答问
·[视频]天津召开“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家智库座谈会
·天津媒体评论:推进全民阅读 凝聚发展动力
·天津“红绿灯爷爷”张树兰:四年多志愿服务 半世纪家风传承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天津市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