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身边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网 > 解析区块v5.position时候发生错误,错误原因String index out of range: 6
西青区邓店村以文化育人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
2020/10/19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津城西南、丰产河畔,有一个素有“国画之村”美誉的村庄──邓店村。这里隶属于西青区李七庄街,紧邻西青大学城,属于城乡接合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处于优越地理位置的邓店村早已告别了旧时老树高台、平房村落的农村面貌,成为了楼房林立、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形式多样的书画讲座、展览,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邓店村共有600多户、1600多人。走进村民还迁社区──邓店欣苑,看到整齐排列的小洋房、葱郁繁茂的花园、宽敞气派的广场、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以及承载着几代邓店村人记忆的村史馆,每一位来访者都会被这里悠闲怡然的生活气息所吸引。在围绕着中心广场而建的休闲长廊,错落悬挂着400余幅书画作品。这其中,既有潇洒飘逸的书法,也有形神毕肖的国画,而这些书画作品全部出自邓店村村民之手。

  文化是一个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近年来,邓店村党总支发挥支部核心堡垒作用,积极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成立书画院,以文化育人凝结人心,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在浓浓书墨之香的浸润下,邓店村走上了颜值与内涵并存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求新:盘活文化资源 树立文明新风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邓店村的文体活动室内一直热热闹闹。大家都在为布置节日书画展品而忙碌着。这边挥毫泼墨,几番流畅的动作下,一幅酣畅浑厚的书法跃然纸上;那边轻描淡写,深浅勾勒下一幅水墨山水栩栩如生。

  邓店村有座“十月书画院”,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前身是当年暂居邓店的山水书画家郑壬和先生开办的“邓店画班”,后更名为邓店村“十月书画院”,正是此举将邓店的农民引领到了山水国画的艺术氛围中。当时不到千人的邓店村,学画的村民就有300余人,周边地区也有不少学员慕名前来学习,学员遍布华北地区。为此,邓店村也有了“国画之村”的美誉。

  基于这个传统,村两委始终大力培养书画艺术人才,书画院于2012年开办了少年儿童书画免费培训班,现有学员200余人;开办了女子牡丹班,现有学员30多人;中老年书画班,现有学员40多人。每到春节,村委会组织书画院的学员们免费为全村村民写春联、送祝福。

  57岁的村民张俊云,在女子画班学习了6年的工笔画。从“零基础”到参加书画展,张俊云没想到自己到了当奶奶的年纪,还能成为一名书画爱好者。

  “自打小孙子上学,我的空闲时间就多了。听说村里有书画院,请了专业老师免费教大伙写毛笔字、画国画,一开始好奇就去听听,没想到学了一阵还真上瘾了!”张俊云说,刚学画的时候,自己一画就是大半天儿,哪怕只是画一朵小花,受到了老师表扬都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这些年,她常常在朋友圈“晒”新作,每次都能收到很多点赞,不少亲朋好友还主动跟她“邀”画。她的画作还走出了村庄,走进了在北京举办的画展。更令她难忘的是,展览上有人提出要买她的画,那一刻张俊云觉得特别自豪。

  如今,只要赶上假期,张俊云还会带着小孙子一起来学画。家里祖孙三代都喜欢上了绘画。“画画让我心情舒畅,感觉特别充实。特别是遇上烦心事的时候,来画室坐上一天,心一静下来,什么事都忘在脑后了。”

  和张俊云一样,学习书画让村民程以凤的生活也改变了很多。“前些年生活富裕了,人也清闲了。没事干时就想着打牌,不仅带坏了村风,和家里人也没少闹别扭。”如今,程以凤和家人一起加入了书画院。隔三差五就来这里写写画画,家人有了共同的爱好,日子也越过越幸福。

  不仅如此,村里还建起了长100多米的文化长廊,将400余幅村民作品展示出来。在浓浓的文化熏陶下,邓店村学习书画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所画的内容也从简单的花鸟鱼虫,变成了弘扬家风家训、宣传好人好事、歌颂传统美德,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

  念旧: 村史馆还原记忆中的“乡愁”

  “你看那些土坯房,过去村里住的都是这种房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再看看现在的小洋房,变化真是大啊!还有这些旧农具,都是从村民家里收集来的。现在村里的年轻人没见过这些,我们建这个村史馆不仅让老人回忆过去,也让年轻人感受一下今天的好生活是多么幸福。”在位于邓店欣苑内的“村史记忆馆”,村党总支委员陈子有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起邓店村的历史。

  经历岁月变迁,如今的邓店村早已寻不见旧时的模样,记忆中那些农家村落、稻田菜地,与眼前现代化的新农村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将老一辈人心中这份珍贵记忆留存下来,也让年轻人了解村子的历史,村两委在2014年投资兴建了总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村史记忆馆”。如今,这座承载了几代邓店人记忆的村史馆,不仅是村民心中一抹难忘的乡愁,也成为了整个村庄的“精神堡垒”和“文化家园”。

  徜徉在“村史记忆馆”,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微缩雕塑景观沙盘,“一砖一瓦”真实地还原了村子过去的生活场景。小小的房屋复原模型,从房体、房梁、门窗到院墙,每个环节都力求“原汁原味”。墙上展览着10余幅新中国成立前后各个时期,邓店村村民开展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老照片。在这里,老人们追忆起曾经的艰苦岁月;年轻人看到了祖辈们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激情岁月……

  为了尽可能还原村庄旧貌,村里组建了一支特殊的“建筑队”,这些“能工巧匠”都是邓店村的村民。这其中有村干部也有普通村民,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并制作泥塑。“原先也想聘请专业泥塑师,但后来还是决定由村民自己来完成,大家想通过这个创作表达一份乡情。虽然都是新手,但我们前期花了很长时间学习和准备,无论是选材还是确定比例等细节,都认真地设计和讨论,经过几次拆改,最终确定了‘样板间’,才开始集中制作。”陈子有说。

  历时3个多月,200多所微缩房屋“建”成了。虽然这些房子只是模型,但参与这项工作的村民说,整个过程就像自己家盖房子一样。因为他们把自己对生活的记忆和对村子的感情都深深地融入到了手中的“泥块”里。

  愿景: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秋日傍晚,邓店欣苑的文化广场聚集了不少休闲的村民。老人坐在长廊里唠着家常,大叔大妈们跳着广场舞、打起太极拳,孩子们在游乐区嬉戏,年轻人在健身场地挥洒汗水……这是邓店村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画面。这里仿佛一个文明和谐的大家庭,村民们享受着丰富文化生活带来的幸福惬意。

  2000年,邓店村启动新农村建设,村集体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占地面积200亩、住宅面积14万平方米的邓店欣苑小区。从此,邓店村民搬进了楼房,新居人均居住面积近60平方米。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村里先后建成了幼儿园、村卫生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农家书屋、7000平方米菜市场、4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村民过上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2015年,邓店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7年,被天津市评为“美丽宜居村庄”。

  近年来,随着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邓店村村民享有了更多的福利待遇。“村民除了享受医保报销外,村里还在医保单位报销的基础上再报销60%;退休村民每人每月发放1700元退休金,70岁以上老人每年领取慰问金近万元。村里考上一本的学生,奖励1万元;二本奖励8000元;三本奖励5000元。18岁以上的村民,不论在哪儿工作,每人每月都有850元补助。”邓店村党总支委员王兆刚介绍。

  不仅如此,村内还设立了村级综合服务站,内设22个功能室,设有党群服务窗口、民政服务窗口、计生服务窗口、劳动保障服务窗口、综治服务窗口和综合服务窗口等6个服务窗口,与村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大事小情”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办理。同时,服务大厅设有值班岗,分别由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每天值班服务,接受群众的咨询和监督,真正实现了接待、办理、反馈的“一条龙”服务,让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难事不出区。

  在“村史记忆馆”,有一个区域展示的是邓店村未来几年规划的一张美好蓝图──打造“两路一水”经济带。依托津涞公路、秀川路、千亩兰湖优越的地理位置,邓店村将修建28万平方米的商业楼宇,以及44万平方米的高端住宅。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邓店“千亩兰湖”生态休闲娱乐水上乐园。一幅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邓店村徐徐铺开。

  “产业发展壮大了村集体实力,文化繁荣提升了村庄内涵。这些年,村子富了起来,但好的村风不能丢。乡风是村子的灵魂,我们要从传统中挖掘出新东西,以文化育人凝聚人心,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恩禄说。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打开天津志愿服务网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刘卓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卫津荣耀·中华剧院挂牌仪式成功举办
·卫津荣耀·中国民航大学蓝色天梦志愿者团队发布《志愿者服装使用规范》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宣传片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广告(横版竖版)
·天津河北区首家24小时户外劳动者驿站落户昆峰里小区
·代秋影: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治理建议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文明旅游倡议书
·天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
·天津媒体评论:黄河剧院门口的一场循环市集 换来什么
·天津媒体评论:禁止大学宿舍装床帘 隐私和安全如何平衡是个问题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