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早就来啦,黄大夫。”“嗯,您别走远了啊,马上查房了。”“黄大夫,我昨晚感觉头痛好多了。”“嗯,一会儿我再给您仔细看看。”在红桥医院神经内外科,主治医师黄旭亲切地和病人们打着招呼,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每天七点半到医院,八点开始查房,10间病房20余位病人,一个个沟通病情、记录情况、嘱咐注意事项,忙完就已经临近中午了,遇上每周一的门诊,更得忙到两点多才能吃上一口午饭。下午紧接着接待患者及其家属,针对不同病人的实际情况,耐心解释病情,遇上疑难症状,及时与同事召开病情讨论会,研究最佳治疗方案等黄旭离开医院时,夜色早已降临。
很多新转进院的患者都认识这个走路生风的黄医生,但很少有人知道9个多月前,黄旭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并作为天津市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在那经历了难忘的38天。
“说实话,刚开始多少还是有一点恐惧的,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但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本能给了我勇气和信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黄旭说,方舱医院内的工作量很大,他要为每一个病人登记个人信息、首发症状、核酸及CT检查结果等,评估病人情况并给予相应治疗等。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黄旭所在的天津医疗队所管区域共收治472人,转院57人,治愈出院415人。“我感觉自己慢慢地融入到了武汉这座城市,从一开始听不懂他们的方言,到后来自己也会说上两句了,我们跟患者已经不分天津人武汉人,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黄旭深情地说,“我学得最地道的一句武汉话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一定行!’”
由于表现出色,黄旭被武汉江岸方舱医院表彰为“抗疫标兵”。回津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
前不久,49岁的赵女士(化名)突发急性脑梗死到红桥医院就诊,当时言语不清、左侧肢体偏瘫,急诊评估完患者后请黄旭会诊。黄旭发现赵女士情绪非常消极,不配合治疗,沟通后了解到她家庭负担很重,家里老人、孩子都需要人照顾,如今自己却病倒了。
黄旭迅速拟定治疗方案,并多次耐心开导赵女士说:“你发病时间短,可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恢复的机会是很大的,我会竭尽所能,让你得到最好的治疗,更早重新回归家庭,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一定没问题的。”温和、坚定的话语打动了赵女士,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
一周后,赵女士已经能独自站立,借助助行器行走,流利交谈,对治疗非常满意。她激动地说:“是黄医生给了我重新活下去的希望。”
“每一位病人来医院,除了治疗他们身体的病痛,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在武汉学到的宝贵一课,我要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不仅治愈伤痛,也要抚慰心灵。”黄旭说。(通讯员 汤甜甜 纪静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