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文明实践
文明培育
  您当前的位置 : 津南文明网  >  创建亮点
咸水沽镇红旗楼社区:楹联文化润民心
来源: 津南首善咸水沽      编辑:吴迪    日期:2021-11-11 11:27:00    网络文明传播:

  “梦筑津南喜咸水变成甜水,心连天下让家风融入春风”,在津南区咸水沽镇红旗楼社区普明里小区大门前,一副古色古香又意蕴美好的楹联格外引人注目。

  一进社区,浓郁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只见小区16栋居民楼分别以“守信、孝贤、勤勉、求知”等主题词命名,每栋楼还留出了固定位置,专门阐释相应的主题词,展示与之相关的知识。

  “沽水无私臻上善,家风有道乐长春”“教子何难父母言行铺底色,兴家勿忘春秋诗礼是头条”“兴家当主黄牛志,处世须怀赤子心”……54个楼门被54副不同内容、不同字体的楹联装点着,大有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之势。

 

  环绕整个小区的围墙教育长廊,从“先贤大道—古代名士的家风”,到“继往开来—红色家风典范”,从“百善之根—手绘新旧24孝图”到“家国情怀—手绘古诗词文化鉴赏”,每一幅宣传画都配有二维码,手机一扫即可自动链接讲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小区一角,周汝昌红学文化馆安静地坐落在普明园内,一旁的解味亭古朴典雅,亭边的雕刻木简记载了“红学泰斗”周汝昌的治家之道……

  社区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家风家训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这是咸水沽镇以老旧小区普明里提升改造为契机,整合邻近的周汝昌红学文化馆等地方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以家风为主题的楹联文化社区的重要成果。

  楹联艺术凝结着古人的真知灼见和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提高人文素养重要的文化载体。建设楹联文化社区,能够充分发挥这种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形式的作用,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中汲取道德养分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对培育家风而言,楹联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一副小小的楹联可能会影响我们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个人的一生。”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介绍道。

  为了确保楹联作品的辨识度和地域人文特色,咸水沽镇联合市楹联学会,面向海内外楹联爱好者广泛征集,并从征集到的3000多副楹联中严格评审筛选出50余幅精品佳作,邀请众多联墨名家为社区量身定制精美的楹联艺术品,营造出“一门一特色”的良好家风氛围。

  在楹联文化社区的建设过程中,红旗楼社区切实贯彻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理念。“我们多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座谈会、居民听证会等,集思广益,大到整体风格、施工方案,小到各个楼门的楹联内容,都与全体居民共商共议,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对社区的认同感都有了显著提升。”红旗楼社区“一肩挑”王瑞华说道。

  前不久,红旗楼社区组织开展了“传承好家风 培养好家训”家风楹联文化社区亲子游园活动。参观围墙教育长廊时,一位家长惊叹地说:“别看我们小区孩子多,但一年多来,长廊依旧如新,没有一丁点儿乱涂乱画!”

  楹联文化的“小切口”也解决了社区治理“大问题”,让居民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自身精神文明素养。如今红旗楼社区乱堆乱放的现象少了,不文明停车、随地扔垃圾的现象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处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文化育人的成效立竿见影。记者采访中,正遛弯的居民赵大爷主动打开了话匣子:“您看看,我们这社区多漂亮,这得益于社区党委‘车头’带得好,小区物业尽职尽责,居民们自觉参与和维护。”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红旗楼社区以文化人,创新了新时代社区治理新路径,也为创文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样本。

文明矩阵
中央宣传文化单位
重点网站
本市和各区文明网站
中央办公厅 | 中央组织部 | 中央宣传部 | 中央统战部 | 中央政法委 | 中央网信办 | 中央文明办 | 全国总工会 | 共青团中央 | 全国妇联 | 中国文联 | 中国作协
中国科协 | 中国侨联 | 中国残联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国务院办公厅 | 外交部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部 | 科学技术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部 | 民政部 | 财政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交通运输部 | 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部 | 中国人民银行 | 国务院国资委 | 海关总署 | 国家税务总局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银保监会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国家文物局 |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 中国关工委
主办单位:津南区委宣传部 津南区文明办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