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文明实践
文明培育
 您当前的位置 : 津南文明网 >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 心理学堂
愤怒不只“忍”字决,如何让愤怒对家长有帮助
来源: 天津家校      编辑:吴迪    日期:2022-05-12 09:43:24    网络文明传播:

  相信每个家庭都遇到过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都希望能寻求到快速“治理”脾气,管理情绪的招数。

  实际上,孩子发脾气也是他们走向独立,学习自我调节的一条必经之路。想想我们成年人是否也有有脾气,生气,愤怒的时候呢?比如上班被领导冤枉了,被同事无缘无故的穿小鞋,被客户提出的无理要求折腾了好几遍文案,走在路上被别人推搡,开车上路遇到不守规则的行人车辆,孩子的班主任找我们投诉孩子在学校表现糟糕,这些情境是否都让我们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想想都心塞?

  在这些情境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会选择发脾气,我们不会对领导同事客户,孩子的班主任轻易发脾气,开车上路我们也很难直接对行人车辆发脾气。成年人对愤怒,对情绪的管理靠一个“忍”,毕竟,“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如果我们“忍”了这样一肚子的愤怒,回到家里,看到孩子在家用吃过东西冒着油光的小手抹在我们新买的外套上,看到玩着手机没写作业的孩子,看到刚被老师投诉完却嘻嘻哈哈的孩子,我们这“忍”字决再也不好使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一场火山爆发开始,母慈子孝变成了鸡飞狗跳。

  当我们自己都只会用“忍”来管理控制愤怒,那么孩子又怎么能治理好自己的愤怒,学会管理情绪,学会自我调节,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呢?

  愤怒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基本情绪

  在心理学中,将人类的基本情绪归结为四种,快乐(喜),愤怒(怒),恐惧(惧),悲哀(哀),这是人类的最原始的情绪状态。也就是每一个人无论如何压抑控制,都无法完全消除的四种情绪状态。如果基本情绪有鄙视链,那么愤怒一定高高坐在鄙视链的顶端,因为管理愤怒真的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快乐可以大笑,恐惧可以躲起来,悲哀可以哭泣,而愤怒,除了发泄出来,发脾气,吼叫,谁也拿它没有办法,压抑和忍,只会引起更激烈的反弹。

  愤怒也可能是我们最难承认的一种感受,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可以发脾气”“你怎么又生气了”“掉个脸子给谁看”,在我们小时候我们就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和愤怒的人在一起很危险,因为爸妈会因为别的不如意迁怒到我们,我们还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愤怒,因为我们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会因为我们的愤怒变得更愤怒。因此我们大部分人成为成年人之后,依然延续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在别人愤怒时我们除了躲得远远的不知道该如何做,在自己愤怒时压抑积攒起来然后爆发,在自己的孩子愤怒发脾气时就更好办了,继续延续我们父母的做法,因为孩子的愤怒而变得更加愤怒,压抑,积攒,爆发,进入了愤怒的再一次恶性循环,因此愤怒,就变成了一种危险的感受。

  实际上作为基本情绪,从人类进化早期就出现的喜怒哀惧都有它的益处,都有理由得以延续保存。比如快乐和悲哀都可以加强社群的团结,让人类作为共同体繁衍生存发展,恐惧可以保护人类避害得以安全,而愤怒,也有它的益处,在人类向外探索广阔世界的时候需要愤怒来激发勇气,勇猛拼搏。

  因此,每一种感受都首先需要得到我们的认可和接纳,作为人类最基本情绪感受之一的愤怒,更需要我们的正视,愤怒本身并没有好和坏,你可以愤怒,我也可以愤怒,家长可以愤怒,孩子也可以愤怒,愤怒,只是一种我们有能力体验到的众多情绪感受之一而已。再次生气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你现在感觉生气了,这没问题。也可以把这句话告诉给你观察到正在发脾气或生气的孩子:“我看到你生气了。”认可和接纳的第一步就是承认它的存在,这没什么。

  要提醒家长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是别人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让我们生气,我们总会告诉孩子“别惹我生气”,虽然我们的愤怒指向的可能是孩子或老公,但要注意愤怒是我们个人的情绪,我们的情绪感受虽可能与他们有关,但我们不需要别人来负责我们自己的情绪,愤怒归根结底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这样的孩子长大既不会把自己的情绪迁怒于人,认为别人有责任让我开心,也不会成为一个小心翼翼看人脸色的讨好者。

  觉察自己愤怒背后的需求

  虽然说愤怒对于人类发展大有益处,但是现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对于早已不再需要捕猎果腹的我们来说,愤怒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处了。而实际上,每一种情绪都来自于一种需求的满足或者不满足,比如饿了的时候有准备好的热菜热汤,吃完了很舒服很开心,而饿了的时候还要去做家务,忙工作,就会有委屈,有伤心,饿了的时候不但没有吃饭,在继续忙碌的时候还要挨骂工作做的不好,家务做的不到位,孩子再给我们惹了麻烦,愤怒就来了。如果用放大镜来看看我们的愤怒,会发现愤怒总不是独自出现的,它往往伴随着委屈,伤心,不甘,失望等等其他的复杂情绪,只是愤怒总是最先冒出头的火苗。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往往在生气发脾气过后总要大哭一通的原因,大人往往会更愤怒,也会不解,你发了脾气,打了人或扔了东西,怎么你还委屈哭了呢?在绘本《我变成了一只喷火龙》里有句话解密了这个过程——“又哭又笑,大火熄掉”。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每一个情绪都像是信使,不论哪种情绪到来都是有它背后要传递的信息,而我们可以做的是在诚实的接纳,认可诸如愤怒这样的情绪出现之后,觉察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出于哪一种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比如我们的愤怒真的是老公不做家务,还是我们的付出需要得到他的认可?我们的愤怒是源自于孩子没有按时上床睡觉,还是源自于对孩子控制失败的无力?当我们可以看清愤怒背后的真实需要,我们也就能看清愤怒这个信使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我需要感受到尊重”“我需要被认可”“我需要感受到价值感”“我需要公平”,这样也才能更好的看清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更好的与家人和孩子进行沟通,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预防下一次的愤怒失控。

  当下一次,我们再次愤怒来临的时候,不需要发脾气或忍住,而是可以试试说:“我感觉很生气,因为你把脏袜子放到了地上而不是洗衣机里,我希望你可以尊重我的劳动成果。”而在下一次的愤怒过后,也可以挖掘自己在感受愤怒的时候潜在的想法,究竟让我愤怒的是什么?

  在孩子愤怒来临的时候,也可以觉察孩子没有看到,没有说出来的背后需要可能是什么?比如“我看到你感觉很生气,因为你跟着步骤做却失败了,你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当我们尝试用理性大脑来分析,感性的那部分被愤怒控制忍不住想要发脾气破坏行为的大脑就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爆发。

  愤怒真的来了怎么办

  愤怒就像皱纹,就算我们天天默念不生气不生气,立下做一个温柔克己的好妈妈flag,日防夜防,它还是会一个疏忽爬上心头,毕竟一个从来没有体会过愤怒情绪的人是不存在的,那当愤怒真实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愤怒会带来一些身体感受,比如燥热,气血冲到头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当有这些感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是愤怒来了。我们可以:

  · 按下暂停键,觉察愤怒背后那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可能是什么。

  · 腹式深呼吸,可以跟着图片上的一起做

  · 从20或30开始集中注意力倒着数

  · 把自己爆发的样子画个简笔画出来,画完了就好像已经爆发过了一样

  · 听音乐,看书,散步等等让自己能放松的事情,虽然这对于忙碌的妈妈来说有些难,有时候看看手机里孩子从小的视频照片,也会很有帮助。

  在孩子愤怒来临的时候,以上的方法也都适用,比如教孩子做深呼吸,倒数,听音乐,捏橡皮泥,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将情绪用涂鸦的方式画出来也是非常好的办法。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发生的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一个导致我们情绪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我们的信念B(Belief)才是决定我们如何做的直接原因。

  因此有时,我们的信念也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比如“我一定要控制孩子”“换做是我我肯定不会这么做”,当同样的一件事发生时,换个信念也能换份心情,比如当孩子打碎了水杯,如果我们认为孩子是发脾气故意打碎的,我们可能会比较容易愤怒,但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是在帮忙给家长倒水,那么很难会出现愤怒的情绪。生活中愤怒来临我们也可以试试,换个想法,换个心情。

  做父母就是一场修行,对愤怒的管理也是一辈子修炼的课题。高情商的人不是从来不生气不愤怒,而是会用好自己的愤怒情绪,觉察自己,管理自己和表达自己,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高情商,那么就从父母自己的示范开始做起,逐步帮助孩子开始学习建立他们内在的调节功能。惟愿我们家长都能学会用温柔的力量抹去自己和孩子愤怒失控所带来的遗憾,真正让愤怒对我们有所帮助。

文明矩阵
中央宣传文化单位
重点网站
本市和各区文明网站
中央办公厅 | 中央组织部 | 中央宣传部 | 中央统战部 | 中央政法委 | 中央网信办 | 中央文明办 | 全国总工会 | 共青团中央 | 全国妇联 | 中国文联 | 中国作协
中国科协 | 中国侨联 | 中国残联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国务院办公厅 | 外交部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部 | 科学技术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部 | 民政部 | 财政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交通运输部 | 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部 | 中国人民银行 | 国务院国资委 | 海关总署 | 国家税务总局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银保监会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国家文物局 |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 中国关工委
主办单位:津南区委宣传部 津南区文明办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