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身边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网 >> 老天津卫
老天津卫 清明节那些事儿
2023/04/04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清明,是节气,不仅指导农事,亦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节日。二者相融,久成节俗,兼具自然和人文的内涵。

  旧时,清明习俗颇多:扫墓、踏青、插柳、食春盘、荡秋千、放风筝等。古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清明习俗大致相同,但在活动内容上却各有侧重,亦不乏“土生土长”的节俗。

  六百多年前,天津建卫之初人口稀少。明洪武至永乐年间,50年内曾有18次大规模移民,其中就包括向天津输送人口,天津人口有所增加的同时,也带入了各地不同的民俗民风。故而,天津清明习俗个性且多元。

  扫墓抢供尖儿

  明永乐初期,天津城仅是一座囤军粮、牧军马的军事小城,城外是漫漫郊野。村落、农田、树林、荒地、坟冢交错密集;沼泽、坑塘、河流星罗棋布。每到清明,人们总要遵传统为旧坟培新土,将纸钱成吊挂在坟上。

  至清代,天津卫旧城的人在清明扫墓逐渐形成约定成俗的规矩:本族坟茔无论多少,在为三代血亲烧纸培土外,族人不分辈分还为排位第一的祖宗坟上添加几锨新土,以示后嗣繁昌,人丁兴旺。所以祖宗坟墓显得格外高大。

  彼时,津人在扫墓时有一项“食供尖儿,祈长寿”的习俗。其程序:首先为坟茔除去荒草,培添新土,然后点燃香烛、设摆供品、焚烧楮锭,供上水果、点心、花糕、馒头、饺子等祭品。

  人们历来推崇“侍死若生”,把祭品供在亡亲、先祖坟前,即为尽孝守礼,以此表示对先人的敬慎与追念。待祭礼完毕,大人会将“供尖儿”赏给自家小孩食之;身边若无孩童,则由成年人分食,以祈望获得先人庇佑。塔形供品与坟茔排列形制相对应,供尖儿喻为最长者,最长者的阳寿加阴寿必是最长。所以,吃供尖儿意味着向祖宗“借寿、求寿”。

  清明食春盘

  如今,清明节只剩下了扫墓这单一活动了。但在古时,踏青也是清明时节的主要内容。

  人们借扫墓之机踏青郊游,沐浴春光。于年轻人而言,更是欢娱时节。曾有清末文辞描述天津人踏青景象:“三河年少,洛水名姝,穿杏子之衫,持桃花之扇,或驰骏马,或驾轻车,鞭扬绣陌之尘,花踏春间之路,看捎叶之蹄,莺逐沾泥之飞絮,无不釆烈兴高,红绡丽质、白袷名流,结伴嬉游者也。”——可见当时出游之盛景。

  旧时,将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节。源自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历史故事。介子推保驾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在外漂泊十九年,重耳饥饿濒死之时,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切碎之后与野菜煮汤,喂与昏迷中的重耳。重耳醒后感动至极,并发誓说:“今后我若得了君王位,定厚报先生割股啖饥之情谊。”后经秦穆公的辅佐,重耳终取晋国王位,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在论功行赏之时,介子推与老母隐于绵山拒不受封,并转告说:“臣子救君乃是天理,以此求功无异贼也。”于是,重耳令三面焚山,欲迫介子推下山受封,没想到介子推竟与老母在火中抱着大柳树而亡。重耳得知,悲痛欲绝,昭告天下:“介子推殉节之日立为寒食节,人人不可举炊动火。”

  按照旧俗,寒食这天,人们尽能守规。旧时津人,对忠烈仗义尊崇有加,所以过寒食节不仅息火停炊,甚至节食者大有人在。直到次日清明,人们踏青归来,才用最简易的方法疗饥,故“食春盘”应运而生。所谓春盘,即在面皮之内裹上韭黄、豆芽、酱豆腐汁和的馅,炸之即可。随着历史演变,“食春盘”变成了立春节令食品“炸春卷”。而本属正根儿的清明“食春盘”,却逐渐隐没无闻了。

  插柳祈生发

  所谓“插柳”即栽种柳树。之所以不叫“栽”或“种”,而称为“插”,皆因柳树无需育苗、移栽,在清明时节,从大柳树上砍下枝杈,插在土中即可生根发芽。

  “清明插柳”不仅是一项农事,亦是对介子推的纪念。介子推死后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后这天定为清明节。故此,有虔诚者于踏青归途会折下几枝柳条,回家插在瓶缶之中,以此缅怀介子推。由此可见,于祭礼而言,旧时的寒食节受重视的程度远在清明之上。

  早年天津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交错,岸边所植树木多以杨柳为主,清明插柳的习俗并不少见。这不仅是为河道护堤,亦是渔家热衷之为。曾有竹枝词:“清明插柳祈生发,远泊渔人安新家,待到三伏正晌午,小船系揽柳荫下。”可见插柳不仅是单纯植树,从中也可窥见天津渔民热爱生活的一片情怀。

  借风曳纸鸢

  风筝,古称“纸鸢”,在古人眼里,放风筝不仅是游艺娱乐,放飞心情,且可借放风筝放走自身秽气。于天津地区而言,春季风高,适合放风筝,在清明节后放风筝的人也不少。

  清明踏青,郊外游玩,荡秋千虽被纳入其中,但在天津并非清明时节的游戏。所谓“清明时节荡秋千”,不过是文人笔下的个别现象。旧时,天津人荡秋千多是一项少年游戏,且多在夏秋之季。有诗句为证:“枝头蝉声噪,树下荡凉风。”这“荡凉风”说的是盛夏虽然炎热,而秋千的摆动即会迎来凉风清爽。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打开天津志愿服务网

 
稿源:今晚报  编辑:刘睿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灾情救援、应急保障、安全宣讲……天津,有一种力量叫“民间救援队”
·走进天津北辰区“网约车司机之家” 感受关于爱的双向奔赴
·天津市道德模范回江涛:开末班车时,总晚点10分钟
·泰达青年梦想家首届五大道文化研学之旅→
·天津也有“西施”了!“肘子西施”!
·滦河站的早晨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评论:文明创建,如何让城市更city?
·“小修小补”马上办 和平区道路养护用上新工艺
·中国妇女报评论:课间一刻钟,贵在真延长
·快来查收你的暑假“纪念册”!天津“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亮点集
·2024京津冀青年企业家天津行活动在津举办
·天津:张工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加强城市管理工作
·天津媒体评论:体检与更新,是个啥关系
·天津多部门联手启动三年试点行动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
·天津第七届全民广场舞大赛决赛竞演回顾(第五场)
·人民日报评论:上好劳动这门成长必修课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