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河北区铁东路街道曙光路社区居民马瑞平长年照顾98岁的老父亲和叔叔,成为邻里孝老爱亲的典范,近日被评为第八届天津市道德模范。来听记者吴妍妍的报道。
61岁的马瑞平身材不高,布满皱纹的眼角总是带着笑意,说起话来中气十足透着一股爽利劲。作为女儿、侄女,她一直用爱和陪伴温暖着家人。
马瑞平的叔叔无儿无女,一直在台湾生活,1978年起,思乡情切的叔叔每年都会回大陆探亲,马瑞平便陪伴叔叔到老家河北辛集、天津、北京等地探望亲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越来越想回到家乡生活。2009年,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马瑞平。从那时起,马瑞平就开始在市台办、出入境等相关部门来回奔波。
【录音:因为他从上海走的,按照政策来讲必须落户在上海,可是上海我们家没有人,将来也没人照顾他,因为我爸爸在这儿,所以就落户在天津了。办他户口的时候咱天津是首例,他们也没办过,等于一点一点摸索着干,他让我弄嘛,就写他本人怎么走的怎么回事,弄完不行再怎么写再一遍,来回来去得有500页。】
户口落实后,叔叔便来到天津和马瑞平家一同生活。刚回到大陆的叔叔有许多不一样的生活习惯,马瑞平没有丝毫怨言,总是努力平衡双方的生活节奏。
【录音:山竹当时很少有卖的,我每次就去新货场那头的批发市场,枇杷咱这儿也没有,也是上那儿去买去,当时我也不知道批发市场在哪,找个邻居告诉我有批发的,买整箱的三四百块钱吧,搁冰箱里,他随时吃随时有。】
身为台胞的叔叔在大陆没有退休金,日常起居、看病、吃药的所有费用,都由马瑞平一家承担。马瑞平和丈夫都是工薪阶层,当时马瑞平还下岗了,靠在超市打工每月赚几百块钱。在社区的帮助下,马瑞平终于为叔叔办理了低保。
可好景不长,叔叔突发脑梗,虽然经过住院治疗,但最后完全瘫痪在床。马瑞平一家依旧细心耐心照顾,坚持康复按摩。邻居刘建国说,马瑞平就像一直旋转的陀螺不知疲惫。
【录音:马姐5点多就起,起来之后一开始是他们对象在那边先帮忙,然后她过去给洗去,洗完以后弄早点,弄完早点都吃利索了,然后拾掇屋子,老的换下来的衣裳该洗的把它都洗干净,晒上以后,马上就出去买菜去,特别仔细,这屋进去一点味没有,我往那屋串门,特别干净,院里熟人坐那一说话都说你看马姐真强量。】
去年12月,94岁的叔叔安详离世,马瑞平又将全部的心血放在了年迈的父亲身上,每天都要扶着老人到小区花园里晒太阳,还买了一部电动三轮车,天气好的时候就带老人出门,看看外面的环境。
马瑞平的父亲已将近百岁,每逢家中来人,他都会笑着说,自己有一个好闺女。
【录音:可不享闺女的福嘛,每天照顾伺候,吃、喝、伺候都不错,笑……】
常年的奔波劳碌,马瑞平鬓角的白发也悄悄爬满了头,但她从没有一句怨言。
【录音:只要看见他们就不觉得累,因为我看到老人从小给我们弄大不易,必须得孝敬老人,我爸下班之后还跟我们一块做加工活,做一宿转天早起擦擦脸就去上班了,我爸太辛苦了,所以作为儿女必须得孝敬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