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阵地建在百姓身边,让活动融入群众生活,将工作做进人民心里。今年以来,津南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质扩面、提档升级,163个中心、所、站,45个精品志愿服务项目,让“党的声音”传万家,促惠民服务有深度,令精神文化润心田。
又是一年暑期至,在津南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颇受孩子们欢迎的各类研学实践活动火热展开。大家放下课本、走出家门,在科普阅读、职业体验、安全教育、非遗文化中,感受乡村振兴之变,在团队合作中拓眼界、长见识。
“我们与高校和专业教育机构共建合作,对接居民课程需求,形成了‘居民点单、社区上菜’的服务模式,老师们讲的都是家长和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海棠街文德花园社区党支部负责同志说。
充分用好海河教育园区“智库”资源,海棠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了“海棠果儿”品牌,开设的爱国主义教育、书法剪纸、亲子诵读、心理辅导等30余场专场活动,吸引千余人参与其中。发挥专业机构和社区青年志愿者的服务优势,咸水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持续开设“神兽自习室”,贴心的课程设置、规范的学生管理、及时的反馈机制,令广大群众尤其是双职工居民安心放心。
除了以关爱教育青少年为切入点,津南区各镇街还将文明实践活动聚焦理论宣讲,链接社会治理,服务民生保障。
双桥河镇依托群众身边的“板凳课堂”,发动退休教师、老干部、农村党务工作者等组建“启心”宣讲团,以“泥土化、带露珠”的方式说文明、叙故事、话党史、谱新篇,打通了宣传、教育、引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辛庄镇,“传新声”理论宣讲队依托“微微道来 共话新时代”宣讲项目,通过三句半、情景剧等丰富的表演形式,统筹“云端”“线下”,把“抽象原理”转化为“通俗道理”,将“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双林街推进“微课堂进万家门、微故事系万家情、微能量聚万家心、微实事办万家事、微服务达万家意、微心愿解万家忧”等“六微”暖万家专项行动,义务理发、电器维修、健康义诊、创文创卫、普法宣传、公益培训等行动持续“上街入户”,多彩志愿服务更有特色、更加科学、更接地气、更见实效。
葛沽镇创新“五彩家园”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红先锋”“绿小圈”“活力橙”“蓝卫士”“金希望”分别聚焦党员服务、爱卫行动、文化宣传、治安保障、爱老助困,通过实地走访入户,了解居民所思所盼。2000余份有效问卷、7600余篇民情日志、1000余次项目服务,持续推动高效能治理在基层扎根。
小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介绍说:“小站镇进一步盘活全镇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镇域特色,深挖兵米文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大集、多彩麒麟志愿服务队伍等资源,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用心、用情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根’‘枝’‘叶’‘果’,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厚植于民。”
目前,津南区按照有标识、有场所、有队伍、有计划、有活动、有项目、有制度“七有”要求,全面构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组织体系,实现文明实践服务群众全覆盖。坚持把队伍建在群众身边,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大队、分队、小队四级各类队伍1300余支。今年以来,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重点内容,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7000余场次。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下一步,津南区将深入结合本区实际,不断完善常态长效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取得更显著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津南区委宣传部精神文明科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坚持项目化推进,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提升宣介‘暖心跑跑代购’‘神兽自习室’等45个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坚持挖掘特色案例,统筹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总结提炼区域内品牌亮点工作,激发文明实践工作活力;坚持常态长效,建立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挂点联系、联席会议等制度,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长流水、不断线,持续提升文明实践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