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西青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底色,同时也是全区防汛防洪工作中的重要精神力量。
当前,正值我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京津冀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齐心协力,全力应战。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战线积极响应,主动围绕中心任务,在防汛防洪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全力支持保障防汛防洪各项工作。
01
志愿服务,闻“汛”而动
区文明办组织召开防汛防洪志愿服务工作协调会,对引导全区各级各类志愿力量安全、有序参与防汛防洪工作进行协调部署。会同团区委、津门湖街等单位,邀请天津市胸科医院专业老师对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志愿者防汛应急处置水平,加大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普及推广,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迅速投入到防洪防汛工作当中,有序参与安置点筹备、群众安置转移、堤防巡查等工作。
在接收静海蓄滞洪区转移群众的赤龙南街安置点,巾帼志愿者与街道、社区妇女干部并肩,主动关心关爱困难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及时回应诉求,协助解决问题,疏导安抚情绪,及时送去“娘家人”的关心关爱。
广大退役军人志愿者闻令而动,在东淀蓄滞洪区的辛口镇和杨柳青镇,10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主动投身防汛抗洪一线,全力做好转移安置村民、巡视河堤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02
文明单位,展现担当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西青区的防汛防洪形势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西青区各级文明单位以实际行动为抗洪救灾奉献力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坐落在精武镇的全国文明单位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第一时间通过西青区慈善协会向天津市慈善协会捐款200万元,支援我市抗洪救灾工作。
天津市文明单位西青区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员工加班赶制爱心餐,组织员工把140份温暖盒饭送到辛口镇防汛一线。
此外,区水务局、区气象局、区城管委、区疾控中心等各级文明单位,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依托各自单位职能,认真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03
立体宣传,凝聚力量
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第一时间通过宣传栏、公众号等途径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防汛科普小知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动员志愿者,协助各村居开展入户宣传、蓄滞洪区群众摸排等工作。
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全媒体矩阵优势,台、端、微、视频号、抖音号集合发力,24小时发布权威信息,提升宣传覆盖面,让市民群众及时了解异常天气、汛情、险情等信息,帮助群众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群众的是非辨别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各级各类媒体坚持把镜头、笔头对准一线,挖掘宣传在防汛防洪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与洪水赛跑——带着速效救心丸的村书记》《防洪堤上的夜行者》《度汛“一家人”男女老少有担当》等一批抗洪一线的感人事迹,通过新华全媒、津云等媒体刊发报道后,在全区凝聚了齐心协力、共同防汛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