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身边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网 >> 权威发布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翼:推动理论和实践研究 扶持天津等多个分中心建设
2023/09/01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北京东二环建国门桥附近,有一处闹中取静的所在。与院外车水马龙的喧闹场景对比,这里整洁、静穆、典雅,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书卷和学术氛围。这幢恢弘的建筑就是社会科学人才荟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大楼。

  仲夏,一个炽热的午后,我们来到这里,专程采访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翼。

近日,张翼冒着炎热酷暑,来到福建寿宁县农村开展调研活动。

  在堆满各种书籍报刊、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张翼热情接待了我们。作为知名社会学家,张翼长期从事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是志愿服务理论研究领域资深专家。我们交谈的话题开始于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形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

  张翼说,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全面系统设计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与时间表,这必将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和广阔舞台。

  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判断,张翼解释说,“一是我国已从农村社会为主转变为以城镇社会为主,就业人口的主体也已从工业部门转移到后工业部门。这增加了公民的空闲时间,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全民参与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这是新时代的特色。二是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和中产阶级的人数占比大幅增长,有数据显示这一数量已增加到4-5亿多人,这些人受教育程度高、专业性强,他们日益成长为现代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三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多样化需求迅速增长。这就从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对志愿服务强化了高质量要求。”为阐明这一点,张翼说:“在中产阶层崛起的过程中,志愿服务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中产阶层是一个相对有闲的阶层、也是一个富有专业素养的阶层、更是一个热衷志愿服务的阶层,这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开发‘以家门口的服务满足家门口的需求’的志愿服务资源”。

  张翼介绍,近30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经历了从萌芽到兴盛的发展历程,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同步同行。我国以青年志愿服务为先导,带动全社会、各行业的志愿服务迅猛发展,出现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帮扶服务、以重大活动庆典为契机的节庆志愿服务,惠及广大妇女、儿童的巾帼志愿服务、面向老人的助老志愿服务、给万家送来欢乐的文艺志愿服务,以及助力脱贫攻坚的扶贫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制度层面对志愿服务的组织体系进行了系统化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为志愿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法治化、常态化和社区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与《志愿服务条例》等相继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注册志愿者人数以几何级数增长。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张翼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要求我们在基层治理中强化志愿服务,畅通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通道。刚刚成立的中央社会工作部,将志愿服务整体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使其成为社会治理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持续推动志愿服务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宏大事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张翼谈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也面临着发展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后,人民群众对志愿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实现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克服和解决当前制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认识性问题。张翼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现代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是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但当前志愿服务的“碎片化”问题和“九龙治水”现象仍比较突出。不少部门、不少地区与行业的志愿服务组织还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还缺乏集中、统一、有效的组织领导,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志愿服务新格局,还需要强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布局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还需要强化社区化的志愿服务合力。这个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就可能造成志愿服务力量的分散化问题,就不能将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结合起来系统布局志愿服务力量、就难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志愿服务的必要作用。凡此种种,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志愿服务的现代化转型。

  二是志愿服务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要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就必须对这项工作的性质、内涵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但当前在我国,不少人对志愿服务的了解并不深刻,甚至对什么是志愿服务、如何参与志愿服务这些基本问题认识不一。不少人对“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社工”等概念不甚了了,稀里糊涂,将捐了一包衣服、献过一次血等都认为是志愿服务。这些认识上的模糊往往导致工作层面的偏差,使有些人淡化了志愿的“服务”性质、没有认识到现代志愿服务的自愿与无偿属性。更有甚者,还存在把参与志愿服务作为牟取名利的手段问题。当然,有些单位、有些部门给志愿者发放的超标准的补贴和津贴等,也背离了志愿服务的现代宗旨。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是成年公民普遍参与现代志愿服务的社会。

  三是志愿服务理念方式有待转变。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人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正悄然发生变化。例如,群众对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使低碳环保出行方式成为首选;维权意识的增强,使人们开始储备法律知识;社会焦虑的频发使人们更为注重身心健康和生存状态。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的显化,使人们更加关注养老与养小问题。志愿服务需求侧发生的这些结构性变化,要求志愿服务的供给侧的结构也适应于这种变化而随之改进和提升。如果无视这些变化,或者志愿服务事业没有与高质量多元化需求相结合,或者志愿服务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名人化节日化示范化,或者仅仅设计一些扫马路搞卫生活动,或者仅仅强调大型赛事等活动,则志愿服务很可能会与新时代的群众需求相脱节,使志愿服务沦为形式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志愿服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强化志愿服务的服务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志愿服务的项目设计、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完善服务的组织化保障、健全服务的资质核验制度、建立和形成服务的社区化取向。

  四是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有待深化。营造积极健康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有利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常态化发展。但当前,一些地方在志愿服务的舆论宣传、文化熏陶、教育引导等方面存在短板,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这些地方,志愿服务多数是零星的个人行为或自发的青年活动,而不是人人自觉参与、个个有所作为的组织化和法治化社会行动。因此,要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现代志愿服务氛围。要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组织化制度,通过统一的志愿者管理平台健全志愿者服务记录制度,确保服务记录的异地转移和属地化社区化接续;完善志愿者考核评价制度,以服务时长、星级评定等作为奖励依据;地方政府部门应该联合出台志愿者激励机制,以物质奖励、社会荣誉、教育培训、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积分兑换等多种奖励形式,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打造志愿服务理论高地

  2019年10月,在中央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挂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中心担负统筹指导、示范引领全国志愿服务的研究工作,整合资源和力量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调研监测,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促进全国志愿服务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等职责。经有关部门批准,张翼任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我们请张翼介绍一下研究中心当前所做的主要工作,他如数家珍,把研究中心工作形象地概括为“办好一本杂志、建设与扶持多个分中心、服务党和国家重大课题研究”。

  “办好一本杂志”就是办好《中国志愿服务研究》杂志。《中国志愿服务研究》(季刊),创刊于2020年9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志愿服务专业学术刊物。《中国志愿服务研究》杂志是开展志愿服务研究的重要平台,为志愿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法治化、常态化、社区化提供理论支撑,全方位、多视角地研究中国志愿服务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理论问题,探讨适应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要求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努力建构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在大力传播志愿服务研究领域优秀学术成果的同时,及时回答我国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提供学术性理论化支撑。

2023年7月,张翼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迎湖村乡村会客厅专题调研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情况。

  “建设和扶持多个分中心”是指加强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及各地分中心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南、天津、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建设了7个志愿服务研究分中心,按计划今明两年还要在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扶持和建设9个分中心。这些分中心整合对接地方政府、高校、社会三方资源,推动志愿服务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发展的调查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志愿服务产学研高度融合,推进志愿服务理论创新、项目策划、实践指导、人员培训、慕课开发、学术交流等工作。近年来,这些研究分中心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主动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多项分领域、多维度的研究总结,取得了丰硕成果。

  张翼接着介绍,“服务党和国家重大课题研究”是指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完成系列重大委托交办课题,服务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建构志愿服务研究的理论新格局。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只有牢牢坚持这一重大原则,才能真正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形成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体系,并以理论的创新引领实践的创新。

  据了解,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和《中国志愿服务研究》杂志的体制是“三位一体”,共同承担着研究中国志愿服务重大理论与实践推进课题的光荣任务。张翼表示,我们将不负中宣部和中央社会工作部的重托、不负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领导,力争把中心办成适应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志愿服务学术阵地,把杂志办成研究志愿服务问题的理论高地。

  坚持为人民做学问

  张翼的老家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这里位于陇东地区,六盘山以西,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素有“陇口要冲”之称。同时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革命老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张翼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偏僻小山村。他感恩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使他有机会能够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完成学业。更为幸运的是,他在而立之年被组织选中,从繁华的首都北京派到遥远的大西南,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助理,并兼任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区委副书记。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国情认知与基层社会体验,对他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8年,张翼重返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在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工作。2014年,已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书记、副所长的张翼,再次离开北京到外地挂职任甘肃酒泉市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和旅游、联系市人大和市政协,这又一次给了他以深入基层、从国情出发研究社会治理与社会变迁的机会。

  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了解,张翼先后发表了《中国各阶级阶层人口数量的估计: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当前中国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中国人社会地位的获得——阶级继承和代内流动》《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与中国近期城镇化道路的选择》《现代化与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形成》《激发志愿服务的社会治理潜力》《以乌兰牧骑精神推进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等系列学术论文。独著或与人合著出版了《国有企业的家族化》《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现代化与治理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与民生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建设》等重要论著。张翼曾先后担任过多家杂志的主编和副主编,主持过《中国人口科学》《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社会发展研究》和《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的编辑出版工作。2022年,张翼主编出版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全面反映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的蓝皮书。

  在基层任职的宝贵工作经历,使张翼更多地把他的目光瞄向基层,瞄向群众,瞄向一些不易被其他学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在记者采访时,他深有体会地说:“不论是从事社会学研究,还是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研究,其基本对象都是人民群众,他们是我们的服务主体。作为一个社会学研究者和志愿服务工作者,我们必须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坚持从国情出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在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我们的社会工作包括志愿服务工作的价值,才能使学术研究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记者 慈爱民 郭 庆)

  来源:《中国志愿》杂志2023年第7期,原标题: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访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社会学家、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翼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打开天津志愿服务网

 
稿源: 中国志愿  编辑:张丽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天津八旬老人孙玉斌:学雷锋是一辈子的事
·乘海河红船 览红色遗迹
·让“善小”之花开满桃花园
·水利老兵: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引滦精神
·开学第一课 护苗在行动
·第六埠红歌王张振来的期待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天津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红桥区咸阳北路街道“定制服务” 温暖社区生活
·天津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河西区福盛花园社区四队“红”先锋 共促睦邻情
·天津市道德模范王智萍:做儿子心中那道“自强的光”
·培育文明交通新风 天津印发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出行品质“十项攻坚”方案
·“文明中国”主题采访团走进天津:感受津城魅力 “定格”文明风采
·[视频]天津:沈蕾深入武清区调研农商文体旅融合工作
·天津市第七中学苏圣同学在全国“红领巾讲解员”交流展示活动中斩获佳绩
·把最美的瞬间定格 叫“我和国旗合个影”
·[视频]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在津开幕
·致敬第10个烈士纪念日:平津战役纪念馆补刻三位烈士姓名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