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有志青年走上技能报国之路
由人社部主办、天津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本月16日至19日举行。本届大赛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主题,以“智慧、绿色、安全、特色”为目标,全力打造综合性的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品牌。
举办全国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国内各地建设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及提升技能素质的一次深度动员,更有利于弘扬和践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在本届大赛的109个比赛项目中,共有来自全国36个代表团的4045名选手在不同“赛道”展示技艺、比拼技能。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技能人才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这样的社会定位,不仅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更直接破坏了培养技能人才的环境和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时代赋予制造业以重任,也将赋予高技能人才以荣光。新时代是重视技能、崇尚技能的时代,期待更多有志青年能够勇于创新、刻苦钻研、提升技能,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力量。
赛项与时俱进 提高实践意义
据报道,正在本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共设109个竞赛项目,较第一届增加23项,其中增设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从项目类别看,赛项设置紧贴生产生活实际,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职业技能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技术技能仍然是各个行业的基础,但新兴技术领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此外,跨学科和综合能力的需求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对职业人才的重要要求。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要创新培养模式,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形成人才与时代同频共振。
我们看到,本届大赛共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业、服务业、采矿业等15个行业门类,覆盖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75%。相比上届大赛,本届技能大赛还遴选增加了起重设备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测试、机器人焊接技术等6个项目,这些项目在行业中具有先进性、代表性且从业人员广泛,从而使比赛内容进一步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有利于更好引领高科技领域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黄金时代,也是技能人才成长的黄金时代。本届大赛为全国广大技能人才搭建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必将激励更多技能人才以匠心筑梦、以技能出彩,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