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万和城社区位于西青区友谊南路与梨双公路交口附近,共有21栋高层住宅,现有居民4125人,其中,老年人占到了五分之一的比例。
因此,如何为老年人做好服务,一直是社区工作人员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去年,社区对原有的文化团队进行整合、提升,规范相关课程,并请来专业的老师,为居民开设了一所家门口免费的老年大学。
那么,一年以来,老年大学运行的情况如何?又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近日,生活广播记者邢珊前往远洋万和城社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咱们这就来听一听。
记者/邢珊 主播/么钟 白刚
在远洋万和城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里,老年大学的合唱课教室里座无虚席,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老人们一遍遍地练习着曲目。听得出来,他们的唱功已经十分扎实,声音中也饱含着热情。
在社区老年大学,像这样的课程还有不少,民族舞、水兵舞、太极、模特、书画、乒乓球等等。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课程,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上课,得到专业老师的指点。
毕业照
京韵大鼓
模特队
水兵舞
太极队
舞蹈演出
合唱团参加比赛
采访中,远洋万和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谢双双对我们说,在原有文化团队的基础上,去年,社区整合资源,为居民开设了这所老年大学。不仅如此,社区还对老年大学的课程进一步细化,结合居民的不同需求,开设了一、二、三课堂,为老人们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行走的课堂:走进滨海博物馆
行走的课堂:北疆学习摄影
行走的课堂:老带新规划展览馆
行走的课堂:海河感悟心智生产力
其中,第一课堂以基础课程为主;第二课堂根据居民的特殊需求,为他们专门开设,比如,去年,社区就开设了话剧课,并请来专业老师为居民上课;第三课堂是行走的课堂,带领居民走出社区,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曹禺故居等地,让居民在玩中学、学中玩。
非遗课堂:插花活动
非遗课堂:非遗拓印书包
非遗课堂:掐丝粉彩课程
通过在老年大学一、二、三课堂的学习,如今,老人们不仅掌握了才艺和技能,也体会到更多的欢乐和价值感。今年67岁的孟玫玫,是老年大学合唱团的团长,她告诉我们,合唱团已经成立了10年,共有50多名成员。老年大学成立后,专业老师每周两次的授课,让大家的演唱水平突飞猛进。团队也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安全课堂:反诈中心普法
安全课堂:消防安全科普
传统节日文化体验课堂:端午节包粽子
传统节日文化体验课堂:中秋节做月饼
在舞蹈课教室里,我们看到,虽然学员们的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但那种挺拔的身姿和飒爽的精气神儿,丝毫不输年轻人。63岁的王玉玲对我们说,通过舞蹈课的学习,她变得更加年轻、也更加自信了。同样,在太极课教室里,学员们气定神闲,一套动作打的是行云流水、柔中带刚。今年75岁的于元勤老人说,打太极拳为她带来了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
红色课堂:凉亭党课课程
话剧课堂:雷雨围读有声课
话剧课堂:雷雨围读有声课第二讲
健康课堂:身体打击乐
健康课堂:身体问诊课程
采访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门课程,老人们都从中获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提升。不仅如此,通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整个社区的氛围也越来越和谐、温暖。社区书记谢双双对我们说,这一点,正是他们当初开设老年大学的初衷:通过老年大学的课程和活动,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老有所乐的同时,也实现互助养老的目的。
手机课堂:短视频拍摄和剪辑
手机课堂:手机视频剪辑
书画课程
合唱上课
舞蹈课
在“老年大学”的助力下,如今,远洋万和城社区已经变成了一个熟人社区,大家不仅可以在一起上课、活动,还能一起聊聊心里话,谁遇到困难了,邻居们都会热情地出手相助。可以说,在老年大学里,居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才艺与快乐,更收获了浓浓的情谊和满满的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