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以来,不少市民在路过隆昌路与围堤道交口时惊喜地发现,附近前程里社区周边的建筑墙面上,不知何时起多了一组组色彩斑斓、富有创意的墙体彩绘,为这片街域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使人顿感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来说,他们感受到的变化可远不止于此。过去一年来,前程里社区在推进美丽社区建设进程中悄然经历着一场深度变革,从社区环境品质到居民精神面貌实现了“双提升”,年逾花甲的老社区开启了“逆生长”模式,正向着打造品质街区新范本的目标不断迈进。
奏响“烟火文明两相宜”动人乐章
市井长巷,人间烟火,是一座城市最生动的表情,亦是彰显城市文明最深沉的底色。
4月17日,暮色初临,南楼煎饼总店的售卖窗口前像往常一样,不等店家开张,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食客便早早在此等候,只是这天的队伍排得比以往都要长。前后不过十来分钟光景,长队就排到了150米开外。
“我们是从济南过来旅游的,之前就被南楼煎饼‘种草’很久了,下午刚好刷到了探店主播的‘线报’,说是今天有20周年店庆活动,煎饼馃子1块钱一套。这哪能错过,这不马上就赶过来了!”游客张先生一家满怀期待。
队伍两侧,活跃着几个“红马甲”的身影,他们在维护现场秩序、疏导客流的同时,还不时与等候已久的市民游客热络地聊上几句,交流着天津不可错过的景点和美食。他们当中既有前程里社区党委书记、网格员、社区民警和志愿者,也有沿街商铺的经营者,这些身影的默默守护持续到深夜,让食客们在阵阵扑鼻的煎饼香气中,又多品到了一缕暖心滋味。
前程里社区地处河西区核心商圈,辖区内坐落着桂发祥食品广场老字号集合店、南楼煎饼总店等食品销售和餐饮商户,以及国华大厦、宝钢大厦等商业楼宇,各类商业载体集成度高。据统计,每逢节假日,仅南楼煎饼商铺前的日均客流量就可突破2000人次,但随之而来的环境卫生脏乱、占道排队拥堵、夜间经营噪音等民生痛点,一度困扰着周边居民。
“烟火气绝不等同于脏乱差”,街道、社区下定决心:实施环境品质攻坚,重塑街区风貌颜值。于是,在挂甲寺街道党工委的指导和推动下,2024年,前程里社区推出“党建引领 社企共融 邻里牵手 品质街区”项目,为的是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有效整合调动辖区共建力量,针对各类民生痛点同题共答、精准施治。
煎饼店在货品售卖和运输环节,难免出现油污洒落情况,影响周边甬道路面卫生。对此,挂甲寺街道携手驻区企业中化学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油污清洁行动,运用企业的专业清洁设备和高效清洁剂反复冲洗,使原本油污满布的路面焕然一新。街道、社区还联合区城市管理委,采用“潮汐式”作业法与常态化维保机制,根据煎饼店周边客流情况,动态调整周边环境和道路保洁力量,并在夜间客流高峰时段增配人手,及时捡拾垃圾,劝导食客规范摆放共享单车、停放机动车,提高对周边道路环卫设施、垃圾箱、公共卫生间的清理频率,多措并举确保环境整洁有序。
作为辖区商户代表的南楼煎饼店也积极配合,不仅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在经营中及时清理垃圾杂物,还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重新修整了店铺前人行便道的路面,遇到降雪天气,总是及时派出人手迅速扫雪铲冰。“我们在前程里社区扎根经营20年了,从一个小门脸一步步发展壮大、打响了知名度,这离不开街道和社区的支持帮助。助力打造品质街区,我们义不容辞。”南楼煎饼创始人王华丽表示。
随着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一项项民生痛点得以消解,“烟火气”与“文明范”也在力求治理精度与民生热度的“最大公约数”下实现了和谐共生。
公共艺术融入赋予老社区年轻态
这个“五一”假期,来自湖南的大学生小罗和同学们来津游玩,前程里社区也被列入了她们此行的CityWalk路线,不光为了尝尝本地老饕“必吃榜”上的南楼煎饼,更为了“奔一个好前程”。“我们提前做了不少攻略呢!看到有些博主推荐来这打卡,不光能吃到最地道的煎饼馃子,在这里的彩绘墙前拍照还特别出片。而且社区的名字寓意也好,期许我们的未来一路生花,前程似锦!”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特别是年轻人慕名而来,挂甲寺街道立足街域内“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老字号品牌历史悠久,“南楼煎饼”品牌影响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资源禀赋,决定在前程里社区探索打造文旅融合IP,通过聚势赋能,充分激活老字号品牌与网红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动能,在优化街区功能、繁荣街区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的生活品质。
在街道党工委推动下,2024年起,前程里社区携手天津美术学院孙奎利教授团队,展开了深度共建。美院师生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社区挖掘“老地名、老故事、老场景”,碰撞出了以“城市微更新”和“公共艺术融入”为路径的设计思路。前期,他们以临街建筑外立面、人行便道路面、户外公共设施为“画布”,将十八街麻花、煎饼馃子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美食元素,以及社区党建工作日常、寻常百姓生活场景、新就业群体奋斗故事等元素巧妙融合起来,以画风清新时尚的彩绘形式进行展示,向广大市民游客奉上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视觉交响”。
前期改造后的效果,令社区居民们交口称赞、自豪不已,大家纷纷把自己在彩绘墙前的“打卡”照片晒到了朋友圈,引来无数点赞。平日里匆匆路过此处的市民也不禁驻足流连,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城市新景观。
前程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晓彤告诉记者,接下来的变化更值得期待。“孙教授团队还为我们的街区公共空间设计了许多兼具实用性与艺术审美性的公共设施,比如曲折造型的艺术车挡装置、手动翻转信息栏,还有可供市民游客休憩的座椅等。相信这些新的‘城市家具’陆续到位后,会进一步提升我们街巷空间的美学温度,让我们的老社区展露年轻态,成为一个‘可阅读的街景空间’和小而美的‘城市客厅’,到时欢迎市民游客都来坐坐。”
“空间换服务”构建社区共享生态
最近来到前程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居民欣喜地发现,这里竟也悄然发生着不小的变化,一层的一处共享空间被精心打造成了“老幼共学”美育工坊。细问后得知,这是社区党委创新推出的“以空间换服务”举措,通过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集约化”“客厅化”“个性化”微改造,实现功能升级、服务升温,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特别是“一老一小”重点群体。
李晓彤介绍,这次改造中,他们将一层的办公面积进行了缩减,通过优化功能布局、盘活闲置场地,向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第一阶段我们以‘美育浸润’为切入点,开设了这个‘老幼共学’美育工坊,由天津美术学院师生主导课程研发与教学,来这里开展美育服务。”
美育工坊既可用于组织老年群体参加国画、书法、非遗手作等学习体验活动,通过专业的“手把手”教学,助力银龄群体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可用于组织社区家庭参加亲子绘本共创、社区景观微改造、废旧物品艺术再造等活动,创作成果直接用于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装饰,引导居民从“社区建设旁观者”变为“社区美学共创者”。另外,这样的实践锻炼,既能有效促进社区“一老一小”的代际融合,也有助于高校学生们的技能提升与社会实践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接下来,前程里社区计划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拓展共享自习室、共享图书馆、共享咖啡厅等复合功能,以低价有偿的形式对外开放,由经过天津美术学院师生技能培训过的社区“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展服务,既可满足居民学习、休闲、社交的需求,又可将收益注入社区基金,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居民家门口的共生型文化综合体”转型。“我们希望扭转大家对党群服务中心的刻板印象,把它真正打造成社区居民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共享研习社、邻里会客厅,以及让来往市民游客可以进来参观、歇歇脚的对外展示社区品质生活的一扇窗口。”李晓彤介绍。
过去一年里,前程里社区进一步深化区域化大党建,吸纳了更多周边商户、企事业单位加入共建“朋友圈”,进一步壮大了社区“常春藤”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党委整合22家辖区单位资源,利用“街边议事角”机制,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单对接机制,实现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发挥老字号品牌“头雁”作用,主动认领社区养老助困、环境治理、文化惠民等民生需求清单,依托自身技术、场地、资金等优势资源,培育孵化出一批共建项目,使社区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
编辑说
治理模式的创新催生发展范式的跃迁。从设施陈旧的老旧社区到“邻里牵手”的品质街区,从矛盾频发的商居混居到和谐共生的治理典范,前程里社区用党建红线串起治理珠链、以文化基因滋养城市肌理,以“老字号与网红小店共建”激发商业生态活力,用“烟火气与文明共治”凝聚多元治理合力,借“空间服务与民生效益共享”实现发展成果普惠,实现了环境提质、业态升级、文化赋能、治理增效的有机统一。如今的前程里社区正绽放出“各美其美”的多元图景、“美美与共”的和谐篇章。(韩燕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