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鸿顺里街律纬路社区开展“立家规、亮家风、传家训”文明实践活动,活动邀请“天津好人”、天津市“五美宣讲员”杜铁林携非遗木艺传承故事,以《非遗之光映照家风传承之路》为题,将传统非遗手工艺与家风建设深度融合,让师生们在榫卯交错间感悟家风传承的时代价值。
杜铁林以“非遗传承中的家风之旅”为主线,娓娓道来自身几十年木艺学习历程。从初识木工时祖辈的教导到如今木艺技艺的代代传承,每一段木艺经历都成为家风建设的生动注脚。他讲道:“就像木艺需要耐住寂寞反复打磨,家风传承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浸润 —— 刨去浮躁的边角,才能凿出品德的方圆。”这番将木艺工序与家风培养巧妙类比的讲述,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活动最后,杜铁林受邀走进学校的非遗工坊,开启沉浸式家风实践课堂。杜铁林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的南湖红船、雷锋卡车、海河游船等木艺作品强化师生们对家风建设的理解与感悟。他结合非遗作品对学生们说道:“这些非遗模型不只是工艺品,更是家风建设的载体,就像这些模型需要精准的榫卯咬合,家风传承也需要把抽象道理转化为具体行动”。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家风并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像榫卯一样,在生活细节中互相支撑。”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感慨道。
此次活动以木艺技艺为文化横轴,展现非遗传承的物质载体;以家风建设为精神纵轴,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正如杜铁林在总结时所说:“木艺讲究材美、工巧、器雅,家风建设亦是如此。以美德为材,以传承为工,方能成就家风的典雅气象。”这种将红色理论宣讲与非遗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为青少年家风教育提供了可触摸、可感知的新路径,也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了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活力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