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道德建设 诚信建设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文明城区 文明单位
文明社区 文明校园 文明餐桌 文明交通 文明旅游 网络文明 心理健康 我们的节日 公益广告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文明网  >  文明旅游
人民日报评论:文明应成为旅途中的习惯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崔千秋    日期:2025-06-19 09:30:10    网络文明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一次劝阻都及时有效、每一次违规都付出代价,才能让“文明游览”从口号转化为习惯。

  辽宁大连,多名游客在狮虎园隔着铁网薅老虎的毛,工作人员一直制止,但游客仍不听劝阻,简直匪夷所思。类似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将饮料瓶砸向大熊猫;为拍出满意的照片随意摘花踩草;让孩子在草坪上方便、骑雕塑拍照……总有游客为了一己私欲不惜破坏公共规则,对生态环境、公共资源和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动物和自身安全。

  景区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治理这一现象,不能只靠道德谴责和口头批评,还需要更严格的刚性措施和更有效的创新手段。

  早在2015年,有关部门就确定了游客“黑名单”制度,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缺少有效采集与认定机制、处罚措施不够强硬等问题。其实,对于采集认定,景区可以尝试引入技术手段,如安装更多智能摄像头、传感器和自动报警系统等,必要时采用人工智能实时监控,提高不文明行为识别的及时性和精准度。

  至于处罚措施,有关部门不妨积极探索,通过积分奖励、全民监督等制度鼓励游客遵守规范、参与制止不文明行为;建立全国景区游客“黑名单”的联合惩戒机制,限制有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游客进入其他景区;必要时还可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此外,柔性劝导也会让景区管理更加行之有效。例如,武汉大学和短视频平台合作制作“樱花雨贴纸”,让游客不摇树也可以拥有浪漫的照片;南京红山动物园用手绘立牌展示随意投喂动物的危害。这些方式在照顾游客情绪和体验的同时,实现了对景区安全与文明秩序的维护。

  游客也应认识到,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绝非私德小事,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有人踢断上万年石钟乳被行政拘留;有人擅爬禁爬区域导致岩体损毁,受到刑事处罚……看似很小的不文明行为,很可能成为存在安全隐患、造成不良影响的大事,甚至触犯法律。

  文明应成为旅途中的习惯。治理景区不文明行为,需要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和游客自律相结合。每一次劝阻都及时有效、每一次违规都付出代价,才能让“文明游览”从口号转化为习惯。(徐阳)

文明矩阵
中央宣传文化单位
重点网站
本市和各区文明网站
中央办公厅 | 中央组织部 | 中央宣传部 | 中央统战部 | 中央政法委 | 中央网信办 | 中央文明办 | 全国总工会 | 共青团中央 | 全国妇联 | 中国文联 | 中国作协
中国科协 | 中国侨联 | 中国残联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国务院办公厅 | 外交部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部 | 科学技术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部 | 民政部 | 财政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交通运输部 | 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部 | 中国人民银行 | 国务院国资委 | 海关总署 | 国家税务总局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银保监会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国家文物局 |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 中国关工委
主办单位:河北区委宣传部 河北区文明办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