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文明提示语 我们的节日 道德讲堂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论坛互动
 
  天津文明网 > 温暖天津文明风
最美乡村人:宁河县“小岗村”的领路人
2013-01-23 10:19

  拥有“小岗村”之称的宁河县岳龙镇小阎村,有这样一位当家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锅饭”时期他大胆地搞“分组、定产,”调动起村民种田积极性;八十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他在全县率先带领村民种植经济作物,撑鼓了村民的腰包: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后,他创造性的实施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流转机制,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村民年现金收入的全县第一。他就是敢为人先,带领小阎村创新发展的党支部书记刘俊仕。

  蔬菜种植户:“越夏西红柿为啥这么不好管理?”

  刘俊仕:“越夏西红柿属于高温阶段,这时候必须把风口看好了,特别是雨天,千万千万不要让西红柿的坐果、叶片上接住雨水。”

  记者来到小阎村的设施蔬菜园区采访时,正赶上刘俊仕在大棚里给菜农讲解越夏西红柿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技术。

  这位蔬菜种植户叫常秀华,她向记者介绍说:“我种了四个棚的西红柿,这个技术都掌握不住,我就找刘书记去,刘书记都给我解答了,咋回事、让我咋管理,回来我就照他说的去办,西红柿(种的)挺成功的。”

  刘俊仕今年六十一岁,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他精神矍铄,黝黑的脸膛透着精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十五年来,他凭着自己的创新理念和实干精神,带领村民搞联产承包、发展设施农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一个过去村民连娶媳妇都难的贫困落后村,逐步打造成为年人均现金收入两万七千多元的全县闻名的富裕村,这其中刘俊仕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刘俊仕说: “每搞一项事业,你作为一个主要干部,不脱皮掉肉不行,你不付出辛苦不行,全村老老少少都看着你呢。”

  村民们不会忘记,上个世纪的一九七六年,小阎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在那个还是生产队经营、农民靠挣工分、集体劳作的年代,年仅二十六岁的刘俊仕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初出茅庐踌躇满志的他,一上任就显示出了独到的眼光和出色的领导能力。

  刘俊仕说:“我是从(一九)七六年当上的村支部书记,那时候农村就以大高粱竹叶青为主,到了(一九)七八年考虑到农村从大集体这块上这个潜力再挖就费劲了,因为我们村队小,就把它分成了三个组,通过分组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那时候开始陆续的研究(种)水稻、玉米,这样(一九)七八年的当年,在原来产量的基础上差点就翻了一番,集体开始有所好转,个人陆续也就富裕了。”

  带领村民尽快致富是刘俊仕最大的心愿,抢抓机遇,寻找商机是他的致富秘方。八十年代初,国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就带领村民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在全县第一个拿出一部分土地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桔梗、生地、板蓝根等药材。一亩地收入达到一千五百多元,为当时的小阎村村民增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确立了刘书记在村民心中的坚实地位。

  刘俊仕说:“到了(一九)八二年我们那时候就开始大包干了,这个农村的温饱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就研究经济作物了,那时候就研究药材,药材以种植为主加工为辅,就是给天津市药材公司加工药材,挣点加工费,那时候一家有仨劳动力,如果加工冬仨月,加工费大概这爷仨就是七八七千(块钱),那时候做小工(一天)五块钱。”

  时光荏苒,二零零七年,国家号召并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当时已经五十八岁却始终雄心勃勃的刘俊仕又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好前景,他就在村里操持建大棚发展设施农业,可让种惯了大田作物的农民们改种大棚,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让村民们了解种植设施农业的好处,他先后几次带领村民到山东、河北等地参观学习,可就这样村民们还是不肯投资建棚,这可咋整?经过一番调查了解后,聪明的老刘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刘俊仕说:“最后落脚点落在哪了呢?出去考察就局限于男同志不行,必须得带着女同志,大体都是女同志当家,财权政权女同志把着,说白了啊,她们看不见的东西啊她不认,说这一个棚花好几万,这不败家吗?所以我说带着妇女出去,一家一个妇女,等出去一看,这茄子这么长,这个辣椒一人多高,这个西红柿七、八串,挺好,这妇女一同意啊,比男同志力量大,这样就开始启动设施农业。”

  这年冬季,在刘俊仕的带领下,小阎村的蔬菜大棚建起来了,设施农业开始起步,全村的大棚西红柿都进入了最为关键的育苗阶段,如果失败,村民们对发展大棚蔬菜的信心将大打折扣。不料一场大雪,老刘不慎把右腿摔断了,为了保证育苗成功,他就每天叫老伴用三轮车拉着去大棚。

  老村民杨庆存说:“特别是建棚那年冬天下雪,正好是夜间,刘书记出来以后路特别滑把腿摔断了,送到医院把腿接上以后,一天都没住就马上回来了,家里边事特别多正建棚,用车推着到工地还得看施工的,这让老百姓特别感动,有的群众都掉眼泪。”

  刘俊仕说:“人都是有感情的,一个村男女老少都在那干活,我一去了,提高积极性啊。我这样盯着,他们就受感动,所以说这次育苗子,质量也好,速度又快,一下子成功了。”

  像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还有很多很多,村民们看得心服口服,种植大棚菜的积极性就越发高涨。村民刘俊军告诉记者:“在这个村当村民,感觉挺荣幸的,有这么个好书记,带领着村民都致富实行设施农业,都是他长期一个人盯着,所有村民都受感动,大伙一看他都是这个态度了,大伙也都积极的干。”

  在刘俊仕的努力下,在设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村里还实施了全程化的服务,生产上实行了统一建棚、统一育苗、统一移栽、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服务,销售环节中实行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对接、与超市对接的“三对接”模式,真正给村里的农户们吃上了“定心丸”。

  村民杨庆存说:“咱们村从外地请技术人员给大伙技术指导,销售这块上村里统一给销售,咱们各家出来的菜不用你拉到别处去卖,在棚头把菜就卖了,钱就装的口袋里边了,这个大伙非常满意。”

  设施农业发展起来后,各种各样的难题接踵而来,面对难题刘俊仕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鼓励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村办专业合作社。

  刘俊仕说:“为啥土地要流转,按照原来咱们分地这三十年不变,一家十亩地它分成十五块,耕、种、收都制约它,整体没有发展了,所以那时候我个人认为,大包干到一家一户这个地那时候就解决农村的温饱问题,如果你再想发展,土地不流转,从农业上你再挖掘潜力费劲了。”

  刘俊仕的提议,再不像当初搞设施农业时那么难以贯彻,而是几分钟之内全村村民全体通过。说起当时的场景,刘书记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好处在哪,你得跟大伙有个说法,这一晚上我就把计划做出来了,早起五点多我们开的社员会,把这计划一说,同意的写你一个名,按个手印,没五分钟就按完了。

  村民杨庆存的一席话,代表了全村百姓的心声:“我们刘书记这人敢为人先,他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他这凝聚力特别强,大伙特别信任他,他就是我们小阎村全体村民的主心骨,他出来这个道儿,大伙都特别佩服,因为他想的都是老百姓,老百姓就拥护他。”

  合作社建起来了,村民们都成了合作社的股东,每年都有了不菲的收入入账。刘俊仕说:“通过合作社以后,人均收入在原来一万二、三千块钱,咱们今年围绕着两万七、八(千块),整体翻了一番。”

  小阎村在刘书记的带领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效益年年递增,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大学生村官王杰深有感触地说:“这个村发展到今天,我感觉最大的功劳就是老书记了。他像农民,但是他的思维要比农民先进得多,我感觉他不管是在思维方式上,还是想问题比较超前,有全局意识。”

  如今小阎村实现了设施农业全覆盖,建有温室七百亩,占地四百亩,发展立体种养业三百五十亩,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两万七千多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两倍。人们生活幸福美满,社会和谐。村子多次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县级“民主和谐新农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市级“红旗党组织”和县级“红旗党支部。”刘俊仕个人也先后荣获二零零八年度市级劳动模范、二零一零年度市级“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并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二十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说到小阎村的新规划,刘俊仕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村民的生活富裕了,想让大伙过得更幸福,村里计划要建农民别墅区。“在经济提高基础上,农民富裕了就得研究生活质量,现在咱们初步定了一个居住小区,正在运作当中,咱们建成了是一户一个别墅,围绕着二百三到二百四(十)平米,这个图纸也出来了,地基也垫了,市建交委批文早就下来了。”

  一想到要住进别墅楼了,可乐坏了村里的老少爷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想着小阎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确实是好事,庄稼地方有几个人住过楼啊!”(原来的)

  “心里特别高兴,我们也享受享受城市化的生活。我们有田有地,有鱼有猪有鸡,还有粮食,这个要比城市里还要高级点。”

 
稿源: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区县联盟广播  编辑: 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守护生命 “医”不容辞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中国青年报评论:该不该禁止挂床帘 先听听学生感受
·天津人人会说相声实锤?天大认真“逗你玩儿”!
·追忆:天津好人张明 用宝贵生命铸就忠诚警魂
·[视频]天津:陈敏尔赴静海区调研
·[视频]天津好人徐谊梅:用母爱托起希望
·天津媒体评论:以旧换新 惠企利民(附图示)
·天津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2024年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天津市道德模范刘晓程:国产人工心脏“火箭心”跳出科技脉动 已挽救150余人
·火车上听到求助广播 天津医学生刘振宇出手了
·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刊文:弘扬女排精神 谱写青春华章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