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集聚正能量 传递好心情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 公益广告看台 道德讲堂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天津文明网 >  温暖天津文明风 > 天津日报 > 津门好人榜
榜样人物李宝林:为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
2013-01-30 15:33

  -好人语录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尽管在基层工作很平凡,当全科医生很辛苦很繁琐,但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工作有意义。这辈子我不求别的,只求当一名合格的、让患者满意的社区全科医生。

  (天津日报记者周莲娣)假如家里没有慢性病人,没有体弱老人,我们可能很难了解活跃在社区的全科医生,也很难感知他们的内心,更不会认识到他们的工作对社会对百姓的重要。9月8日,记者来到河东区向阳楼街卫生服务中心,采访了已经被推荐为天津市60位“好医生”候选人之一的李宝林大夫。那天,听了李大夫朴实而真实的讲述,不仅让记者对工作在最基层,默默为老百姓服务的社区全科医生有了全新的了解,同时也被他们持之以恒甘愿付出的精神所感动。可以说,他们就像一把保护伞,为普通百姓撑起一片健康的天。

  错也无怨当好医生

  1977年,已在宁河县插队落户三年的李宝林,赶上了首届高考。当时他参加高考是奔着学机械去的,理想是毕业后成为一名工程师,在企业里大显身手。然而,偏偏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考试成绩达到了中专录取线,而且也有机械专科的中专学校招生,但他的档案却被阴错阳差地投到了中医学校。后来得知,是有关部门将成绩好的考生档案,优先提调给了中医学校,充实急需人才的卫生战线。

  尽管学医与心中的意愿相去甚远,但服从分配,以大局为重的理念,驱使着他义无反顾地到中医学校报到了。毕业后,先分到宁河中医院,三年后调到刚刚筹建的河东区向阳楼街卫生院,从此一干就是近三十年。

  这三十年是中国发展变化最快的三十年,也是人们追求自我实现梦想最容易的三十年。采访时直觉告诉我,凭他的才华与能力,这几十年但凡干点什么,都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不会到今天还是向阳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普通医生。但李宝林却对记者说:“我热爱自己的岗位,没觉得当社区医生屈才。说实话,从没想过转行挪地儿,就想怎么才能当一个好大夫。既然干了这行,就得干好,对得起良心,也对得起病人。所以,每当看到病人经过自己的治疗恢复健康,感受到病人对自己医术的信任时,就觉得心里特别满足,工作特别有意义。”听得出,这番朴实无华的话语,来自他的心底。难怪向阳楼街的群众说:我们有福,身边有李大夫这样的好人……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其实,李宝林之所以坚守平凡,做一名社区医生,是因为他在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在国民医疗保障体系中,社区医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知道,天津市虽然有许多大医院,可以治疗各种疑难病,也可以及时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但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来说,更需要就在他们身边的社区医生,可以就近甚至足不出户地接受治疗。

  李宝林告诉记者,刚当社区医生时,发现辖区许多慢性病人和老年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到大医院看病,于是就放弃了治疗。他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位脑出血的中年病人,经大医院抢救,病情已稳定,没有生命危险。按说,出院后他应该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再加上行动不便,他只能无奈地放弃治疗。那天,他对李宝林说:“听天由命吧,谁让咱没那条件呢。”还有一位大娘,脑栓塞后半身不遂,吃了很多药仍没有明显好转。大娘很绝望,逢人就说:“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后来,老人拒绝吃药,也拒绝吃饭……病人的无奈与绝望,深深刺痛了李宝林的心,也让他立志扎根社区,为需要得到帮助与治疗的老百姓服务。

  病人第一责任如山

  在向阳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宝林分工管辖的责任区,常住人口八千多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达2700名以上。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他是老百姓们最熟最爱的大夫,也是最辛苦最尽责的大夫。二十八年来,他坚持每天上午接待门诊几十人,下午到患者家中出诊,为行动不便的病人做针灸、按摩治疗。每天这样出诊多时四五十户,少则二三十户,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一二个小时,而且从未休过完整的公休节假日。

  2005年夏,向阳楼街一带正进行道路改造,堵塞了排水管道,连续几天大雨使这里变成了泥水塘,水没膝盖,一泡就是好几天。在这样的日子,许多病号都以为李大夫来不了,也希望他不要再来,但到了约定时间门铃响了,开门一看,李大夫穿着雨衣、雨鞋,站在楼道里,脚下湿了一片。

  为什么要这样工作?这是许多人所不理解的,毕竟几十年不是几十天,而且也没人要求他这样做。当记者也这样问时,李宝林笑了,他觉得这不是问题。他给记者举例说,社区内有一困难家庭,男主人是他的病人。他对这家的情况非常了解,当时夫妻双双下岗,妻子和孩子都有病需要他照顾,过重的生活和精神压力,使男主人突发脑栓塞,虽然抢救及时,病情没继续恶化,但当时下肢却不能活动。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这家女主人哭着对他说:“李大夫,您救救孩子他爸吧。他的病不好,我们这一家就全完了。”“你放心,我一定尽力,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搁别人这也许是句宽慰的话,但对李宝林却是一份责任。同事们发现,打这以后,他天天在医院熬完药,然后送上门去,帮着病人服完药,再给病人针灸治疗,而且分文不取。就这样,他坚持了两个多月,风雨无阻,感动得对方不知说什么好。更让这家人感激不已的是,男主人的病一天天好起来,后来不仅能生活自理,而且还可以照顾家人。再后来,这家人逢人便说,多亏有李大夫天天上门的治疗,李大夫是我们家的“恩人”。

  按说,病人恢复得这么好,作为社区医生,李宝林尽心也尽力了,完全可以撒手不再管,但他觉得还得再帮这家人一把。于是,又多方联系朋友,帮助这家男主人找到了工作。

  说起李宝林上门治疗的动人“故事”,社区许多人都能讲几段,焦大爷讲得更动人。原来他七十多岁的老伴儿,已多年半身不遂。虽然他们有一个儿子,但天生智障,一直需要他照顾。没承想,前不久焦大爷也突发脑栓塞,生活不能自理。得知焦大爷家的情况后,李宝林二话没说,马上赶到焦大爷家,先将老人凌乱的家收拾干净,接着又为两位老人针灸治疗。“李大夫,您对我们这么好,让我心里很过意不去,不知该怎么感激才好。”“看您说的,我是社区大夫,这么做不是应该的吗?我做这点事,您千万别往心里去。”李宝林不以为然地笑笑,以宽慰老人的心。打这之后,他天天登门治疗,直到焦大爷的病明显好转,腿脚又行动自如了。

  可以说,在李宝林的心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重要到自己的荣誉、利益都可以放弃。那年母亲家电线短路失火,他正在出诊的路上,哥哥打电话让他抓紧赶回去。当他得知火已扑灭,便对哥哥说:“你先盯一会儿,等给病人做完治疗,我马上回去。”前两年,他被推荐为河东区“十杰”候选人,为让群众了解候选人的事迹,有关部门组织候选人到各单位巡讲。李宝林还是那句话:“我去巡讲病人怎么办?”就这样,他落选了,但却丝毫不后悔。

  信任无价累而无怨

  很多人以为李宝林是向阳楼街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夫,他的病人肯定都居住在附近,其实不然。他的同事告诉记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有电动自行车起,至今李大夫已骑坏了4辆丢了两辆,现在还离不开电动车。“他的病人不都住在附近吗?”记者不解地问,“大部分住的不远,但也有住的不近,比如河东二号桥、北站、红桥丁字沽,哪的都有。”

  原来,这些家远的病人,有的是从向阳楼街搬走的,有的是慕名来的。搬走的舍不得对病人如亲人的李大夫,希望继续得到他的治疗;慕名来的,知道他医德好医术更好,希望建立家庭病床。对此,李宝林从未推辞过,他说:“信任无价,能为病人解除病痛,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不是当大夫的最大满足吗!”

  一天中午,正要出诊的李宝林,被一中年男子拦下,他手里拿着纸条问:“您是李大夫吗?”见李宝林点头,他说明了来意。原来他父亲得了肺癌,已到晚期。为了给老人治病,全家的积蓄都用光了。当再也拿不出治疗费时,他不得不把父亲从医院接回家。“听朋友说,您医术高明,对病人负责,就奔您来了,求您尽可能延长老人的生命,减少他的痛苦。不好意思的是,我们家住的远,怕您太受累。”说这些话时,那人眼圈红了,泪光里带着恳求与希望。“别难过,把地址留下,我一会儿就去,谁都有爹妈,我理解你的心情,咱一块儿努力。”

  李宝林的努力意味着不辞辛苦,把病人当亲人。为稳定老人的病情,并减少痛苦,当他详细地了解了病情后,立即马不停蹄地找到专家,寻求最佳治疗方法。与此同时,又结合自己多年的治疗经验,为老人治疗。一晃五年过去了,由于李宝林的精心又耐心的治疗,如今老人病情稳定,依然健在。全家人感激万分,他们知道是李大夫五年如一日的悉心治疗,才会有这样的结果。于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家属来到服务中心,为李大夫献上一面锦旗。

  在李宝林看来,病人的信任就是动力,他不愿考虑自己,只想为他们尽力。曾有一位突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高烧不退。到某大医院后,那里的大夫说,住院治疗需交五千元押金,但患者因已下岗,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一气之下,不想再治。父母得知儿子的情况,情急之下想到了给他们看过病的李大夫,“您别着急,我马上就看病人。”说罢,李宝林骑车就走。结果,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将患者的病治愈,而且医药费只用了三百多元。

  李宝林说,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社区全科医生,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高职称,但他有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有不断学习的专业知识,且两次经过全科医生的培训,他愿尽全力为患者服务。社区内一位86岁的老人,因患脑瘤,且淋巴转移,非常痛苦。李宝林一直想方设法减缓老人的病痛,努力使老人最后的生命旅程,走得平静些,这让老人全家倍受感动。让李宝林没想到的是,老人弥留之际,让儿子打电话给他,非要见李大夫最后一面。当时,已是凌晨三点,李宝林接到电话,匆匆穿上衣服蹬车去了。“妈,李大夫来了,您睁眼看看。”老人儿子悲喜交集,拉着李宝林走到母亲床前。这时,老人睁开眼睛,向李宝林伸出一只手。最后,老人握着李宝林的手,安详地离去。随后,李宝林像亲儿子一样,给逝者洗脸、换衣,又亲自将她送上灵车。回家时,太阳已经冉冉升起……

 
稿源: 天津日报  编辑: 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好人工作室继续履行承诺 让老人“顶上生辉”
·“党建+共建” 用劳动汗水致敬劳动节
·守护生命 “医”不容辞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出炉 天津这些集体和个人获奖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将文明养犬落到实处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综合执法岗位练兵系列活动之双新篇
·卫津荣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逐梦星火团队开展“巧手慧心 丝网传情”益老志愿服务活动
·天津好人“扎堆”养老服务中心 街道举办公益服务“小微市集”
·纪念天津市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推动会议召开
·每日新报评论:小长假开启 如花在野温柔热烈
·曲凯:践行教育家精神 铸就师大卓越育人之路
·于淑珍: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