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身边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网 >> 精神建设进行时 >> 工作传真 >> 全市
于淑珍: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2024/04/30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于淑珍是享誉全国的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员,也是天津名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演唱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歌曲,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同期,她主演的《向秀丽》《江姐》《宦娘》等歌剧,深受观众喜爱。

  如今,于淑珍已退休多年,每天安详地享受着老年生活,回顾自己的演艺生涯,她笑着为我们讲述了那些年最难忘的经历。

  一见面,年近九旬的于淑珍就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获得‘终身成就奖’是同行对我的认可,但我认为,我就是因为克服了很多困难才获得的。”在于淑珍看来,她的大半生都在同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作斗争,而“晕车”“紧张”则是与于淑珍厮缠了大半辈子的“老冤家”,直到现在也没能完全克服。

  作为演员,经常要奔赴全国各地演出,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是常事。可于淑珍不仅晕机、晕车、晕船,甚至连牛车也晕。1958 年,22 岁的于淑珍随团前往埃及演出,一上飞机,她的老毛病就犯了。飞机需要越过地中海,漫漫路程使得飞机需在途中海岛加油。飞机刚落地,于淑珍就呕吐不止,间隙打针吃药都没能好转。好不容易抵达埃及,吃过晚饭休息,于淑珍突然半夜肚子疼,她不愿惊动他人,就硬撑到天亮,同伴将情况上报领导后,工作人员马上联系大使馆。大使馆派人将于淑珍送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她患的是急性盲肠炎,如果不及时手术,会有穿孔的危险。这家医院是意大利人开办的,在当地名声颇佳,而且专门请来院长为她进行手术。按理说,医生应当很容易找到于淑珍的盲肠位置,但出于紧张,医生的第一刀竟然没有找到盲肠位置,手术刀直接在于淑珍的肚子上拐了个弯,切了足有半尺长才找到。好在手术顺利,术后于淑珍便留在大使馆休养。半个月后,于淑珍才裹着绷带上台演出。这也成为于淑珍从不迷信国外医术的缘由,在我们国家当时硬件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接受盲肠手术的病人通常三天就可以出院。于淑珍的“紧张”则源于这样一件 事。1956 年 7 月,刚进歌舞剧团 3 个月的于淑珍随团前往北戴河,慰问在那里休养的市劳模们。领导决定让于淑珍演唱曾获过奖的作品———《美丽的姑娘》。手风琴响起,前几段歌词都唱得非常顺利,结果唱到后几句,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兴奋,于淑珍突然觉得最后两句唱错了,于是请求重唱。没想到,唱到一多半时,她竟又觉得不对。就这样接连唱了三次,最终也没能记起词,于淑珍只得不好意思地捂着脸难堪下台。即使大家都宽容地微笑着鼓励她,但于淑珍从此落下了上台紧张的“后遗症”。即便是在成名成家多年后,每逢演出候场前,在别人轻松地嬉笑打闹时,于淑珍一定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反复背诵歌词,确保万无一失。即便节目被安排在整场演出的最后,于淑珍也会早早到场,精心准备,从不敢“掐点”到场。因为精神状态常年保持高度紧张,所以她经常会在梦中梦到自己误场、忘词。于淑珍对舞台的敬畏之心,由此可见一斑。于淑珍的演艺生涯艰辛与收获并存,在甜美动人的歌声和生动饱满的歌剧人物形象背后,是她数不尽的辛苦与付出。

  1960 年,剧团开始排练歌剧《刘三姐》,她是 B 组演员。那年除夕夜,剧团专门为“六二六”支援医生进行表演。其时已经怀孕 5个多月的于淑珍在后台伴唱前,刚美滋滋地将娘家送来的饺子连汤吃下。随着肚子一天天变大,于淑珍早就笃定她不可能出演女主角,但是没想到的是,导演却将当天出演女主角的重任交给她,原因是 A 组女演员拉肚子,当天无法到场。此时演员的服饰大小早已不合身,好在衣服侧面系有衣带,她勒紧后慌忙上场。让于淑珍感觉神奇的是,轮到自己唱时,词都顺利地唱了出来。于淑珍心里不踏实,表演结束赶忙询问导演演出效果。导演笑着说:“我问坐在我旁边的医生,他说演员没问题,就是胖了一些。”一场“风险”就此化解。

  于淑珍在文艺界不断取得成功与突破,似乎春风得意,但每每念及家人,总觉怅然若失。1966 年,于淑珍前往日本访问演出,离开了 5 岁的女儿和几个月大的儿子。这对于淑珍来说本是常态,每次前往外地演出前,集训、学习、正式演出,至少出门要几个月。于淑珍永远忘不掉那天上火车时的场景。女儿抱着她痛哭,非要跟她上车走,眼看火车快要开动,她一把将女儿推到工宣队队员的怀里。于淑珍至今还记得月台上的场景,每次在国外演出间隙,想起这个画面,总会潸然泪下。这次演出归来,年幼的儿子已经不认识她了。接下来的很多年,孩子们会经常问于淑珍这样一个问题:“妈,您今天有演出吗?”如果得到“没有”的回应,足够让两个孩子高兴半天。过往种种经历已在于淑珍的心底打洞筑巢,没有参与孩子成长的失落感长年盘踞于此,她只能不断适应,带着它继续奔忙,直到现在,于淑珍还生活在对孩子们童年的亏欠之中。但让于淑珍颇感欣慰的是,孩子们不仅健康成长,而且都有了自己稳定的事业。

  2023 年,于淑珍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音乐),她也成为继作曲家王莘之后,天津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音乐家。在领奖台上,于淑珍宣读了她的获奖感言,这篇名为《感谢》的获奖词篇幅十分短小。可人们不知道的是,《感谢》篇幅虽短,但这全部都是于淑珍的肺腑之言。

  丈夫闫先生是于淑珍这辈子最感谢的人之一。闫先生照顾了她大半辈子。2014 年,于淑珍与老伴儿住进老年公寓,主要是为了方便照顾 84岁的丈夫,这回轮到她来照顾他。到了晚年,男士似乎总要比女士衰老得更快,曾经有两次都是这样的,当于淑珍早上出门返回家中,远远看到窗外冒出滚滚青烟,邻居大声呼喊着告知于淑珍家中情况。原来,闫先生不知何时开始记忆力有所衰退,这次开煤气炖上排骨后又忘记关火。闫先生和于淑珍从年轻时就是典型的“男主内女主外”式的家庭,家中大小事务基本都由闫先生操持打理。于淑珍不会做饭,每天清晨生火做饭是闫先生几十年来形成的习惯。闫先生年轻时是天津歌舞剧团舞美队的领导。多年以来,不知有多少日子是这样度过的:一夜装台后,已至凌晨四点,为了不打扰妻子安详的睡梦,他在外面溜达着等待清晨的到来,直到他认为妻子快要睡醒时,才匆忙返回家中为她准备早餐;若于淑珍晚上有演出,害怕年幼孩子的啼哭影响她的短暂休憩,闫先生会背着孩子在楼道转一中午,直到孩子入眠。这只是闫先生给予妻子万千关怀中最平实的温情,这些年,于淑珍与闫先生举案齐眉,携手度过生活的高低起落不可尽数。然而,闫先生曾反复叮嘱于淑珍,在面对媒体时,绝不能提起自己。于淑珍很认同歌曲《十五的月亮》中的一句歌词———“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会让她想起自己获得的成绩与丈夫密不可分,回忆起与丈夫的点点滴滴。于淑珍边回忆边感怀道:“另一半是为自己寻找的,一定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于淑珍简短的三言两语却道尽生活的本来面目,生活是两个人一天天走过来的,是朴实的,不是对外虚荣浮夸的装点。

  退休后,于淑珍没有任何关于年老的失落,相反,她想方设法充实着自己的晚年生活。这些年,她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在老年公寓,偶尔会和老友们打牌散心,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还有益脑的功效。同时,于淑珍并没有完全停止在音乐上的探索,她曾用民通唱法演绎现代流行歌曲《传奇》,也曾与年轻歌手合作登上天津春晚舞台,合唱《知否知否》。于淑珍非常享受现在安静祥和的生活。于淑珍劝解老年朋友,人生切莫攀比,也不要跟自己过不去,要学会“暂歇性耳聋”,因为很多事情是左右不了的,很多烦恼亦是自己所给的。人到老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于淑珍是歌坛元老,但是几十年来坚决不收一个徒弟。她说:“如果想让我指导唱歌,我可以免费传授经验,但我不会收徒,因为收徒意味着我要全身心地对徒弟负责,而我不能确保他们可以走向成功。我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绩,与运气好和大家的抬爱是分不开的,我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带好徒弟,不然和误人子弟没有区别。”

  而今,年近九旬的于淑珍诚恳地分享着往事与心中所得,眼睛中非但没有失去光芒,反而将过往的经历藏在了明洁祥和的眼神当中。正如于淑珍演唱的那首经典之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也正是她这些年的亲身经历。于淑珍说:“阴天是少数,阳光天天有,就看自己能不能发现。”此时,窗外的一缕阳光正好洒在于淑珍的银发上、面庞上,光灿灿、亮闪闪的,如同给老人家镶上了一道金边,也照亮她幸福的晚年生活。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打开天津志愿服务网

 
稿源:乐龄天津  编辑:刘睿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520”并非年轻人的“专利” 这里的爱更浓
·“公交头等舱”驶进校园 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尚
·枫叶团队开展“致敬母爱”主题婚纱照活动
·5.12国际护士节,致敬最美白衣天使!
·天津师大开在五大道上的实践思政课
·“枫叶红”尽显“她力量”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520 来天津北辰区感受有仪式感的婚姻登记服务
·纪念天津市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推动会资料汇编
·电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述评(合集)
·[视频]天津:大港医院上演“生死救援” 护士张明月好样的
·天津公交司机岳玉宽秒变“消防员” 这一幕太暖~
·精神文明报微述评:直播执行退还彩礼,一次新颖普法
·评论:彰显天津人的“文明范儿”
·[视频]九三学社中央第四十次科学座谈会在津召开
·[视频]天津市发展新质生产力观摩推进会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召开
·人民日报:中国好人刘天民种好都市“菜园子” 鼓起村民钱袋子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