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集聚正能量 传递好心情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天津志愿者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道德讲堂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论坛
 
  天津文明网 >  温暖天津文明风
驻守心灵的山村教师 撇家舍业投身农村教育
2013-08-05 15:14


成校长介绍他的远景规划。

  大约20年前,一部讲述年轻女教师扎根边远山区,靠着那份执着在艰苦的条件下教育山村娃的故事搬上了荧屏,那部名叫《凤凰琴》的电影给广大观众带来震撼,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通过那部电影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耐心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用爱心打开大山深处孩子的视界,用耐心去坚守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纯净。2012年本报记者第一次踏进承德市隆化县旧屯满族乡中心小学,结识了这所小学的校长成功。记得那一次成校长就委托周报记者能够将这所地处大山深处的学校宣传出去,让更多有识之士知道、了解这所学校以及学校里的孩子们。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看到因为有了政府的支持、地方的援助、老师的坚守,这一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撇家舍业投身农村教育

  正值暑假,孩子们放假回家了,但位于大山深处的旧屯小学仍旧有老师坚守。记者突如其来地到访,让正在自修的姜海艳老师有些不知所措。姜老师说:“放假了,学校会安排老师值班,由于每位老师的家距离学校都很远,交通不便,通常值一次班需要三四天。无论男女老师,都是同样的要求。”聊些家常后,老师的心情逐渐平和了,她和记者聊起了心事。

  姜老师告诉记者,她今年30岁,土生土长的旧屯乡人,小学、初中都没离开过这里,初中毕业后她到了承德师专学习。16岁那年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承德,眼界一下子打开了,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美好。毕业后,姜老师留在承德又通过自考的方式取得了本科学历。这时她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回到旧屯,把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给乡亲们的孩子。”人人都知道乡村老师辛苦,还要接受微薄的收入,姜老师的很多同学留在了承德市以及周边的县城,他们的收入虽然不多,但至少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开销。而回到山里教书的她,工资只有200元、300元,慢慢涨到现在的每月860元。同学们经常会通电话,每每聊起工资待遇时,其他同学都劝姜老师放弃这里,回承德做老师。姜老师面对记者实话实说:“不动心是不可能的,有很多次我都想放弃这里。但每到这时,我都会想想曾经教过我的那些老师,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我这样一个乡村里的小姑娘才有了进城看世界的机会。时代变化了,现在大山深处的孩子更需要有老师引导他们,尽可能将视野打开。为了这些孩子,我选择留下来。”

  30岁的姜老师结婚有几年了,但至今没有要孩子,夫妻聚少离多的现实让她和丈夫颇为无奈。姜老师说:“我婆家距离学校太远,如果每天都回家路费太贵了,时间更是赶不及。通常我周一一早赶到学校,然后在学校里住上一周,到了周五下午把所有的学生都送走,我再赶着回家。”在学校的一周时间,姜老师的工作是全天候的。白天讲课,晚上需要盯着学生上自习,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还得单独指导。她说:“村里孩子的家长跟城里的没法比,在城里学生要是学习有问题,家长早就急上房了,而在乡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就彻底放松了,所有的事情都得老师管。尤其是英语课,家长根本没接触过,老师需要承担的责任更重了。”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丈夫虽然很支持姜老师的工作,但内心还是想要个宝宝,显然这样的工作压力让姜老师没有时间为自己和家人着想。姜老师尚未为人母,但她真得像妈妈一样关照着自己班级里的孩子,“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我挨个检查他们的指甲有没有剪,没剪指甲的我拿着指甲刀挨个剪,一边剪指甲一边闻闻他们身上的气味。有些女孩子生理期比较早,所有的事情都得我手把手地教给她们,告诉她们如何护理好自己的身体。学生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生病了,我几乎整夜不睡觉就是陪着。”她不是在为自己表功,只是把日常的工作介绍了一遍。

  一辈子扎根乡村教学点

  姜老师说:“我苦?我们学校委派到村里教学点的老师更苦。”记者了解到,由于旧屯乡地域面积很大,如果把所有的学生都召集到旧屯小学读书的确是件困难事,因此在每个村里都会有更基层的教学点,这些教学点通常只有一、二年级,到了三年级才会集中到中心小学读书学习,而基层的乡村教师一干就是一辈子。在西台子村教学点,全校只有5个孩子,4位读一年级、1位读二年级;在鱼亮子村教学点,全校也只有5个孩子,1个读二年级,4个读学前班。“那些能够坚守的老师才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姜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村教学点通常都是采用复式教育的方式,几个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老师先给一年级的那个孩子单独辅导,给他留好作业后,再开始给二年级的孩子讲课,这边刚照顾完又得忙碌学前班的孩子,这种复式教育的方式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的,需要经验。通常扎根在农村基层的老师都是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但老师的选拔极其重要。这位老师既要跟乡亲们关系和睦,还要能够踏实得住,并富有经验。在旧屯乡车道沟教学点,学校只有18个孩子,而这里只有一位老师,他叫王玉军,今年54岁,在这个教学点他已经坚守了27年,27年的时间里,他和乡村们打成一片,人人见到他都会尊敬地称呼一声:王老师。王老师为这个村带来了知识,让村里至少两代人因此受益。还有几年,王老师就要退休了,他现在最舍不得的就是这里的孩子,更让他揪心的是,一旦退休谁又能接过他握了27年的教鞭,继续给车道沟村的孩子们带来希望。

  王老师的担心其实也是成校长最为揪心的事,成校长第一次面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令他头疼的事。“现在有8位老师在下面的支教点工作,他们通常都是扎根在那里,把家已经安在了那里。这些老师共同的特点就是快到退休的年龄,下一步我该如何调配老师?派大学生去,我怕他们呆不住,我想要能留得住的老师。支教的女大学生,一个人呆在山村深处,他们的安全问题我最担心。派男教师过去,年轻气盛的他们能否踏下心来是个问题。最近社会上不断曝光了一些老师对孩子做出的不诡举动,虽然我能保证我的每一个兵都能尊师重道,但万一出点差错,这样的谴责我作为校长承受不起。再说句过头的话,我成功有几个脑袋赔人家孩子啊?”

  乡村教学点条件艰苦,中心小学里同样缺乏师资力量。成校长说:“现在学校里有20多位教工,除去一位宿管老师不代课外,其他老师全部代课,包括我在内,也要教六年级的数学课。我希望能有老师来到这里,把先进的思想带进来,把外面的世界讲给孩子们听,给他们树立起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一位乡村校长的心愿

  一年的时间,旧屯乡中心小学的变化显而易见。得益于政府教育扶持力度的增加,学校盖起了食堂,记者看到食堂都采取了保温措施,确保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们依旧能够感受到温暖。过去孩子们的宿舍即将在本月中旬进行拆除重建,重建的宿舍每间房子18平方米,能安排12个孩子在此居住,学校的新宿舍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建成,新宿舍将全部加装暖气,同时采取保温措施。得益于地方的支持,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逐步完善,去年年底,天津市义工服务队召集企业家为学校添置了崭新的电脑,有了电脑,孩子们上课的内容会更丰富,能够更好地与大山之外互联。在老师的坚守下,今年旧屯小学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旧屯小学所在的蓝旗学区共有7所小学,隆化县最好的两所学校为这7所小学共分配了50个招生名额,而旧屯小学拿到了16个。在今年全县对五年级学生的抽考中,旧屯小学在7所学校中排名第二。这一切在成功校长来到这所小学前想都不敢想。

  成校长说:“我刚到旧屯小学时,这里连电铃都没有,老师和学生没有时间概念,所有学科的成绩在全学区排名最末。我先从自身做起,自从来到旧屯后我就选择住在这里,和老师、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质量,如果老师们对这里都失去信心,孩子和家长就更没信心了。”成校长上有81岁的老母亲,下有面临高考的孩子,妻子在县城一所中学教毕业班,可以说成校长和妻子根本管不了家。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女儿今年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取华北电力大学。

  跟随成校长在学校参观,发现教室里已经装上了电暖气,这点改变令人欣喜,但成校长却高兴不起来。他说:“电暖气我真点不起,每年国家给我的经费只有22万元,一个采暖季电费得花6万元。因此我要求保障学生采暖需要,其他老师的宿舍一律不许点电暖气,包括我自己在内,冬天我的办公室从来不供暖气,冷就多穿点。”之所以供暖电费高关键是因为墙壁保温性能不够,产生的热量会在短时间内耗完,因此成校长下一步打算为教室做保温。

  成校长的心里还有更多地想法:“我想建立起一条塑胶跑道,哪怕只有一块也能让孩子们多些运动的区域,还想把操场的环境改善一下,更想尽快在孩子们中开音乐课,让乡村小学里也能传出嘹亮的歌声。但这些都需要钱,我们希望能够有实力的企业帮助乡村的孩子们完成这些心愿,我可以把学校的名字改了,只为让企业家所有回报。”

 
稿源: 今晚经济周报  编辑: 姜姗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好人工作室继续履行承诺 让老人“顶上生辉”
·“党建+共建” 用劳动汗水致敬劳动节
·守护生命 “医”不容辞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出炉 天津这些集体和个人获奖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将文明养犬落到实处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综合执法岗位练兵系列活动之双新篇
·卫津荣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逐梦星火团队开展“巧手慧心 丝网传情”益老志愿服务活动
·天津好人“扎堆”养老服务中心 街道举办公益服务“小微市集”
·纪念天津市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推动会议召开
·每日新报评论:小长假开启 如花在野温柔热烈
·曲凯:践行教育家精神 铸就师大卓越育人之路
·于淑珍: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