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平台·新闻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道德讲堂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天津文明网 >  温暖天津文明风 > 今晚经济周报 > 真情2014
知青扎根密山38年 退休回津只想为家乡人做点事
2014-05-10 10:57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田崇友是南开区雅安道云阳东里社区内的一位楼长,今年62岁。1969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前往黑龙江省兴凯湖畔的密山。在密山扎根邮电基层38年,直到2007年退休才回到天津。田崇友说:“我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留在了黑龙江兴凯湖畔,总觉得没为家乡人民做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该把自己退休后的余热多奉献一些给家乡人,给家乡人做点实事。”这些年里,田崇友被邻居推选为楼长,管理着楼栋里的琐事。邻里之间的友情胜似亲情,邻居因病去世的阴霾至今还笼罩着田崇友一家人。本期“真情2014”栏目记者就来到云阳东里社区,认识了这位真心、真情、重义气的天津人田崇友。

  扎根雪乡的天津籍邮递员

  田崇友属龙,1952年出生,这一代人的共同经历就是离开家乡,支援边疆,报效祖国。1969年,响应号召,田崇友作为知青离开天津,奔赴黑龙江密山。密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隔湖相望,这里也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抵达密山后,他先期被安排到生产建设兵团。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他在部队加入共青团,并多次获得“五好战士”荣誉称号。

  当年的中国,通讯行业并不像如今这般发达,书信往来是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为了补充地方邮电事业的发展,田崇友从部队来到地方,做起了服务基层的乡邮员。黑龙江边陲小镇的冬天总是比其他地方来得更早,持续更久。一场大雪过后,整座小镇变得白雪皑皑,这让乡邮员的送信之路更加艰难。通常情况下,送一趟信需要三五天的时间,没膝的大雪并没有阻止乡邮员的脚步,在一两尺深的大雪中,他们总是一步一步走进大山深处,给那里的乡亲送信,田崇友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田崇友告诉记者:“在当年生活的密山,冬天的极端气温能降到-35℃,而且一旦寒流来袭,都要经历四五天,每年冬天的常态气温在-25℃,这样的气温经常把人们的手脚冻得生疼。送信的路上,除了要和气温冰雪相遇,偶尔还会遇到猛兽,因此两人一班互相有个照应。但冰雪和猛兽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我们最害怕的是雪后起风,当地人管这样的天气叫‘大烟炮’。”“大烟炮”势头威猛,地面上的积雪被狂风卷起,满眼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让路人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壑,遭遇这样的天气惟有顶风而上,因为一旦停住脚步,就是在用生命作为妥协的砝码。田崇友向记者讲述说:“大雪封山的时候,别管汽车还是马车,都无法行进。走在雪地里,我们最害怕停下脚步,两个人总是需要不停地鼓励对方,一直走下去。因为一旦停下脚步,就会莫名其妙地产生睡意,从而不想再前行。而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尤其在野外,停下了恐怕就起不来了。”

  恶劣的工作条件锻炼了田崇友坚毅的性格,与此同时也让他的话语中透着淡淡的东北风。田崇友告诉记者:“年少到东北,一待就是38年,人这一辈子有多少个38年?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也让自己的话语中多了一丝丝当地的口音。不过山海关是一道分水岭,只要火车一进关,我这乡音就会情不自禁地往外冒;一出关,东北话就会流露出来。”

  退休之后带上老伴回天津

  2007年,55岁的田崇友光荣地退休了,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带着老伴回家了,回到他阔别38年的老家——天津。回津之后的田崇友一家搬进了南开区云阳东里社区,虽然房子不如在黑龙江时那么宽敞,但毕竟这里是家,是田崇友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云阳东里社区号召居民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刚刚搬来不久的田崇友夫妇便来到了居委会,从退休金中拿出200元捐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看着老田夫妇显得很陌生:“您二位居住在我们社区吗?”田崇友解释说:“我们刚搬到这里不久,我是天津人,下乡到了黑龙江,一晃就是38年,现在退休了,回到天津,从此我就扎根在咱云阳东里了。现在我是这里的居民,还请各位邻居多关照。”正是有了这次接触,田崇友夫妇和邻居们逐渐熟悉起来。他搬到新居后主动认领了一项工作,那就是清扫楼道。每半个月,他都会拿起扫帚,从6楼开始清扫,将全楼的地面卫生打扫一遍。居民们看在眼里,有时也会帮着他一起扫。在楼门长推选的工作中,全楼的居民一致推选田崇友代表全楼几十户人家,从此他成为了官职最小的“领导”。

  楼长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与居民沟通,更像是居民的代言人,别管谁家有事都会找到田崇友。从他上任以来,最繁重的工作恐怕就是正在进行的旧楼区改造工作。田崇友说:“居民们都盼着旧楼区改造早日来到我们小区,这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居住环境,更是对房屋价值的提升,但具体落实到每家每户恐怕就没这么容易了。比如进行水路改造时,住在1楼的居民就得多牺牲一些,地面都要刨起来。我们1楼是底商,店主起初不太配合,人家就提出:刨开地面三四天,我就耽误好几天生意,这样的补偿谁来承担?作为楼长也是这项活动的群众监督员,群众提出的问题就是我

  的问题。于是我跑了好几趟居委会和工程队,和他们进行沟通。最后工程队给出了答复:当天一早施工,保证当晚完工,第二天照常营业。人家店主真配合,签下了字。”

  工程队的小伙子们干劲足,早上6点一过他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但带来的噪音往往干扰居民的休息。田崇友再一次代表居民发言,他一边赞赏施工队的工作积极性,一边拜托各位7点以后再开工,这样一来居民的休息得到了保障,也不会延误太多工期。楼道里墙面施工进行中,田崇友每天都盯着工人干活,稍微有些不满意他都要提出来,工人们开玩笑地说:“大爷,您是干监理出身吧?您挑的毛病比我们监理还专业。”

  田崇友说:“居民相信我,推选我当楼门长,在这次旧楼区改造中担任居民监督员,这是一份大家赋予的责任。我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留在了黑龙江兴凯湖畔,总觉得没为家乡人民做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该把自己退休后的余热多奉献一些给家乡人,给家乡人做点实事。”

  带着不舍送别邻居挚友

  在田崇友搬进新家不久,他认识了楼下的一位邻居老徐。老徐30多岁时换上了脑血管畸形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手术后并没有得到痊愈,而落下了残疾。老徐孤单一个人生活,这让田崇友对他多了一份关心。

  “老伴刚包好的饺子,第一锅我就得给老徐送去;到了八月节,买两块月饼;到了春节,别人家贴春联,我也得给老徐家都贴齐,就为热闹。可是,去年11月11日,老徐走了。说到这里,这位坚毅而仗义的汉子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田崇友说:“我和老徐同年出生,去年10月初的一天,半夜三点我家电话响了。老徐在电话那边说,喘不上来气。我赶紧跑到楼下,联系他弟弟,火速送往医院。在医院诊治了一段时间后,老徐身体逐渐好转了,我就跟他说:你在家不是办法,我建议你不行住进养老院,条件好不好放一边,至少每顿饭能吃上热乎的。出院之后,老徐被弟弟接去养老院了,临走前他对我说:你开着手机啊,我住着不舒服就给你打电话,你接我回来。”田崇友答应着这位兄弟的要求,并承诺经常会去看他。令田崇友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然是老哥俩最后一次见面。“送老徐去养老院对我而言既希望他去,又不希望他去,我一直是这样矛盾着。希望源于在养老院有人照料,一旦发病能及时发现,不希望源于老徐脾气太犟,我怕他到那里生气受委屈。”田崇友解释说。

  2013年11月11日,田崇友接到了老徐家人的电话,噩耗传来,全家人陷入悲痛。田崇友非常怀念这位故去的老友,他总觉得老徐并没有走,每次路过老徐家门前都想去敲敲门,再和老朋友开个玩笑。

  【真情记录者】老骥伏枥

  和许多刚刚迈入花甲之年的老年人一样,田崇友带着一颗红心奔赴祖国边疆,将自己青春的热情奉献给了黑土地。时光荏苒,曾经的年少已褪去,他们荣归故乡,带回来的是岁月的洗礼和沉淀之后的成熟。

  俗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工作岗位退下来,身体还很硬朗,那颗红心仍旧燃烧,他们把晚年的余晖奉献给了社区里的邻居,用自己的行动代表居民发声,为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而努力。

  他们在用真情面对朋友,纯得那样剔透,没有一丝瑕疵。老友故去,老人思念,愿这份思念化作一只白鸽,祝愿故去的朋友在天安好。

 
稿源: 今晚经济周报  编辑: 洪涛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好人工作室继续履行承诺 让老人“顶上生辉”
·“党建+共建” 用劳动汗水致敬劳动节
·守护生命 “医”不容辞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出炉 天津这些集体和个人获奖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将文明养犬落到实处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综合执法岗位练兵系列活动之双新篇
·卫津荣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逐梦星火团队开展“巧手慧心 丝网传情”益老志愿服务活动
·天津好人“扎堆”养老服务中心 街道举办公益服务“小微市集”
·纪念天津市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推动会议召开
·每日新报评论:小长假开启 如花在野温柔热烈
·曲凯:践行教育家精神 铸就师大卓越育人之路
·于淑珍: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