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平台·新闻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天津文明网 > 温暖天津文明风
七年义务家访 照顾百余老病号
2014-09-11 11:00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傍晚夕阳洒落最后一缕余晖,渐渐西沉。刚刚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下班的沈继春,吃了两口面包就匆匆登上一辆出租车,等待她的是社区里一位腿脚不便的老患者,如此情景几乎每周都要上演四五次。由于空巢、腿脚不便等原因,一些社区里的糖尿病老人成为看病困难人群,沈继春主动请缨到患者家中指导用药,这一干就是七年。如今在河东区万新村一带,沈大夫早已成为“名人”,去银行、超市、洗车、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常常会碰见老病号们询问病情。在百余位固定家访患者心里,她虽不是家庭责任医生却胜似家庭责任医生。

  首次家访救治绝望老人

  沈继春是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血液科的副主任医师,昨天记者在医院见到沈继春时,她正在住院区查房。“大娘,最近血糖控制得很好,过两天就能出院了。”“大爷,昨天我听说您吃了一个苹果还吃了一碗米饭,孙子来看您高兴也不能不顾血糖啊。今天的苹果我没收,中午只能吃黄瓜”……沈继春对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了如指掌,不用看病历对每个人都能叮嘱几句。查完房已经快上午10点了,听说记者来采访她常年家访的事情,她说:“病人住得都不远,下班、周末有空打个车就去了,微不足道。我家里人都善良,老公、公婆都支持我,不用我管家。”今年40多岁的沈继春个子不高,浓眉大眼,秉性厚道。她有自己一套朴素的逻辑:人活着总得做点事,家里不用操心,她就把心用在病人身上,别人能幸福,自己也快乐。

  说起何时动了下社区看病的念头,时光还要回溯到七年前。家住万新村的党大爷,1998年瘫痪并患有糖尿病多年,一只眼睛已经失明。他的老伴来到沈继春门诊为难地说:“病人来不了,您看怎么治?”虽然沈继春详细询问了党大爷的病史,但见不到患者让她难以开药。“患者来不了,那我就过去好了。”沈继春心里这样想着,转天傍晚6点便赶到党大爷家,她说:“大爷,我拿轮椅推着您去医院吧,您得住院治疗。”这个有过自杀史的老人绝望地说了一句:“家里没什么钱了。”沈医生看着老两口什么也没说,她盘算了一下大爷现有的药,教给大娘怎样使用胰岛素及怎样打针。此后,每周沈继春都要到党大爷家家访一次,三个月后,党大爷血压血糖都正常了,老两口心情好了。

  七年固定家访患者超百位

  有了第一次家访经历,沈继春“看不过眼”不得不去照顾的老患者多了起来。家住四楼的王大娘视网膜脱落,儿女都在国外,一次王大娘病情进一步加重,再也来不了医院,沈继春“主动请缨”定期到王大娘家里报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赵大爷节假日可能看不到远在外地的女儿,但最近三年,他肯定能看到沈继春,每个节假日,沈继春都提着大兜小兜去看望赵大爷,临走时还要留下二三百块钱。就这样日积月累,七年间,沈继春固定家访的患者已多达百余人。

  腿脚不便的老年患者是沈继春的主要照顾对象,每次到这些患者家里,沈继春都会详细地询问近期病情和自我感受,然后进行调整用药。“由于在医院外,我不能对患者进行治疗,只会为其测量血压和调整药品。不过,及时的用药指导可以让患者心里踏实些。考虑到大多糖尿病患者家境并不富裕,我会开些便宜又好用的治疗药,再让他们到医院或药店去买。”沈继春说。

  虽然是善举,但医疗无小事,治病救人潜藏着各种无法预知的风险。一些同事善意地提醒她,毕竟不是社区医生,没有义务到患者家里去,自己搭上金钱、时间不说,一旦出现了问题,医疗责任还难以界定。但沈继春却说:“糖尿病晚期的病人很可怜,并发症很多,患了糖尿病足的老人甚至连楼都下不来。我天天看着这些病人心里难受,不去管,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洗车间隙也抽空去看患者

  沈继春义务照顾的患者多数居住在河东区万新村,由于平时工作很忙,为这些老患者出诊的时间几乎占用了她所有私人时间,明明是加班加点的义务工作,反而被她变成了一种别样的生活。通常,午间和傍晚下班后是沈继春最忙的时候,她要利用这个时间去看看这一天给她打来电话述说病情的患者;周末陪女儿出去玩,刚到桥园就把女儿交给了丈夫,她说这段时间正好去看看家住公园附近的几位老患者;可算有个空闲时间去洗车,还是要将汽车托管给洗车工人,因为恰巧洗车店毗邻一位老患者的家。似乎在沈继春心里,那些被她惦记的老患者早已与自己的生活难以分割,而在患者眼中,这位医生是富有人情味的、可敬可爱的人。

  “我老公说我是‘名人’,‘名人’就不能给自己的脸抹黑。”沈继春笑道。的确,在河东区万新村一带,沈大夫的名字为糖尿病患者熟知。平时,沈继春去邮局、超市、银行,甚至是送孩子上学的路上都会碰到她的老病号,大家跟她打过招呼后,还要再拉住她念叨一下自己近期的病情,而沈继春则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

  一定当好医生是母亲遗训

  “病人也有心,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说到这儿,沈继春一脸幸福,她说患者也带给她很多温暖。一次,沈继春出门诊,突然觉得天旋地转,马上要晕倒一样。10多个病人看到这个情况都抢着去扶她,还有人跑出去喊医生。一会儿工夫,她就被赶来的医生和患者一起送到耳鼻喉科住院,她的美尼尔综合征犯了。沈继春住院期间,她的老病号都跑去病房看她,有人送水果,有人送饭。周大娘做了6个玉米面枣糕、黑米窝窝头,热乎乎地送到沈继春床旁,盯着她吃。林大爷专门打听了治疗这个病的偏方送给她,顺带送上两贴偏方必备的膏药。沈继春推辞,林大爷就不高兴:“我有次在市场上买水果忘带钱包还是你给垫上的,我给你两贴膏药你还推辞。”

  沈继春说,当个好医生是她毕生的追求,也是母亲的遗训。沈继春的母亲从小就有肺心病,病人的痛苦她从小就看在眼里,所以她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一名医生。在北京医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母亲病重住院,她请假过去看母亲。没想到这一去竟救了母亲一命。病情一向稳定的母亲突然憋气需要立刻急救,可是正赶上值班医生出去打饭。沈继春此时正好到病房,她拉开乱了分寸的妹妹,上去急救救了母亲一命。母亲转醒后第一句话就说“你一定当一个好医生”。母亲去世时,最后的遗训也是这一句,沈继春牢牢记在了心里。

 
稿源:每日新报  编辑:洪涛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好人工作室继续履行承诺 让老人“顶上生辉”
·“党建+共建” 用劳动汗水致敬劳动节
·守护生命 “医”不容辞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出炉 天津这些集体和个人获奖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将文明养犬落到实处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综合执法岗位练兵系列活动之双新篇
·卫津荣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逐梦星火团队开展“巧手慧心 丝网传情”益老志愿服务活动
·天津好人“扎堆”养老服务中心 街道举办公益服务“小微市集”
·纪念天津市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推动会议召开
·每日新报评论:小长假开启 如花在野温柔热烈
·曲凯:践行教育家精神 铸就师大卓越育人之路
·于淑珍: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