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平台·新闻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您当前的位置 :温暖天津文明风 > 今晚经济周报 > 真情2014
天津故事2015:孤胆英雄“冯三”的抗日传奇
2015-09-06 10:55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冯国城、冯国庆指着一副画有父亲的油画向父亲介绍。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地地道道的津味电视剧《血溅津门》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这部电视剧真实地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天津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斗争的英雄事迹,再现了天津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一部反映天津人民英勇抗日的力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剧中描写了郝明带领武工队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郝明的原型人物叫冯景泉,家中排行老三,人们都称呼他冯三,当年他侠肝义胆、威震津门。2010年6月末,这位老人安详去世。本报记者采访到老人的大儿子冯国庆、二儿子冯国城,从他们那里了解父亲当年英勇善战的故事。

  几进天津英勇善战

  冯景泉,1921年出生,河北省大城县人。家里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冯三这个名字也便由此叫响。冯国庆介绍说:“当年我家很穷,我父亲和叔伯就是靠给人扛活赚个口粮钱。1934年底,12、3岁的他便来到了天津静海,靠体力赚钱。两年之后,返回大城。”1937年,抗战的硝烟弥漫,16岁的冯三参加了革命,当年10月加入了人民自卫军,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冯景泉曾参加过文新县“姜庄子斧头战”、“二砸监狱救战友”、 “长丰打集锄奸”等战斗,威震敌胆,被誉为“孤胆英雄”。1939年,受上级指派,冯景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简称:抗大),这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学成归来的冯景泉受组织指派,再度深入天津,担任手枪队津南工委北组组长,负责前期侦察工作。 1942年抗日战争陷入胶着期,发展天津地区的武装力量,成为了冯景泉当时的使命。在津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河北省白洋淀,1943年再度派回天津,开展津南武工队的建设。几进几出,从此便扎根天津。

  在冯景泉光荣的抗战履历中,有一场战斗永远不能忘记,那就是“姜庄子斧头战”。冯国庆向记者介绍说:“姜庄子村地处文安、霸州、大城几个抗日根据地的要道,日寇把据点建在姜庄子以后,文新县抗日大队一开始发动群众把粮食牲口全部藏起来,不给日寇供养,以为断了供给的鬼子很快就会离开。没想到鬼子更狠毒,他们在村里架设三门大炮,安上以后先朝附近的村子放了几炮,打死、打伤很多群众。鬼子命令附近的村子按时交纳粮食和物资,否则就开枪。没办法,县大队决定务必铲除这个祸害。”姜庄子村是一个以箍木桶为特色的村庄,做木器活儿就离不开斧子,于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由此打响。

  1942年正月初八,文安县抗日大队长、共产党员储国恩召集突袭队员作战前动员,同志们一进屋看到地上摆着那么多斧子,一听说是去砍鬼子,劲头来了。“趁着月黑风高夜,我父亲和那些战友一起,走进鬼子的岗楼大院,各奔各屋展开战斗。见到鬼子之后,二话不说,拿起斧子就向他们猛烈砍去。随着战斗越打越紧,这些抗日战士也是杀红了眼,想起鬼子对我同胞的罪恶,砍鬼子的决心更坚决了。那一夜,他们清缴了岗楼里31个鬼子,最后我父亲拿着机关枪冲天开枪,英勇地走出了战场。”“姜庄子斧头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顽强斗志、巧妙智慧和抗战勇气,给予日本侵略者最无情的打击,受到了朱德元帅的全军通令嘉奖。冯景泉也被授予冀中抗战八小英雄荣誉称号,让他名震四方。

  侠肝义胆智勇双全

  八路军游击队津南支队支队长,建国后曾任铁道部副部长的李轩对冯景泉有这样的评价:群有群胆,孤有孤胆。冯三运用各种方法,在短短数月内把队伍武装壮大起来。有了人,有了枪,冯三的胆子就更大了。据党史资料记载,有一次在静海县小八铺,冯三仅带4名队员就伏击了一辆坐满伪军的汽车,一举俘获28人,大获全胜。还有一次,冯三带着不足10个人,竟将200多名日伪军打得四处逃窜。“有一次我父亲带着队员进城开展工作,结果消息走漏引来敌人搜捕。他一没躲,二没藏,第二天一早趁敌不备在墙子河边绞杀了两名遛马的日本兵,然后换上日本军装、骑着军马,大摇大摆地出了城。”冯国庆介绍说。

  说起自己父亲的胆量,冯国庆、冯国城两位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当年父亲谦德庄会友的故事。1944年夏,冯景泉带领的手枪队正在薛庄子休息,伪保长(我方地下党员)急匆匆找到冯三,小声地说:“天津出来个背枪的伪宪兵,大高个,挺胖的,骑辆凤头自行车,指名要找冯队长交朋友……”“好,我去会他。”话音刚落,冯三把手枪装上子弹,插在腰里。跟保长来到村头,果然看见一个臂缠红箍、戴黑眼睛的伪军宪,手扶车把在一棵大树下乘凉。冯三走上前去,问道:“你找冯三有什么事?认得他吗?”“宪兵”架好车,摇摇头:“不认得,我是慕名而来。”冯三看那人并无歹意,后边又确实没有跟随,就说:“你远看。”“宪兵”远看并无别人,趋前一步:“哈哈,原来您就是冯队长啊!”“村里请吧!”冯三说了一声,和“宪兵”一块跟保长到维持会喝茶。“宪兵”自我介绍说,他叫吕文斌,家住谦德庄,愿和冯三兄弟相称,帮他干事情:“兄弟要什么东西,捎个信儿,三四小时内一定送到。”

  对于这样的来访,冯三还是非常警惕的,他赶忙向工委做了汇报。为了进一步探听虚实,半个月后,冯三写了个条子,派人到谦德庄按住址交给了吕文斌,说是有事商量。吕文斌当即随人来到薛庄子,约请冯三跟他一块回谦德庄商量。去还是不去?去,不知这位朋友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不去,冯三这有名的“大胆”名声怎么办?于是他向同志们做了布置,给工委送去紧急报告,借来一辆自行车,化妆成商人模样,跟随吕文斌进入天津,来到谦德庄。吕文斌的大宅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吕的妻子见到八路军也并没有惊慌失措,由此冯三就判断:吕家背后一定不简单。第二天,吕文斌带着冯三看电影,参观了大烟馆,还在戏楼里看了一出戏,这可彻底把冯三搞糊涂了。“这一天没干正事,吕文斌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冯三心想。一圈转下来,冯三抬头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正对门口的麻袋垛上,支着两挺机枪,旁边还摆着十几只手枪。

  吕文斌对冯三说:“我是打入伪军内部的我方地下工作人员,家就是冀中公安局的秘密联络点,是奉组织指示和你接头联系的。转了一大圈才亮底牌。第一是请您见识见识天津社会情况,第二嘛,也是试一试您的胆量如何。”说完了一阵大笑。“哈哈哈!窦尔敦迎黄天霸引来敌手,吕大哥迎我来是共商抗日大计!”冯三也是一阵大笑,一颗心这才放到肚子里。昏沉黑暗的夜色,笼罩着敌伪统治的天津。海河的水在呜咽抽泣,大街上不时传来巡逻车的尖叫声和日本鬼子的吆喝声。在谦德庄吕文斌四合大院的密室里,两位战友倾心交谈,不知东方之既白。

  光明磊落脾气不小

  记者请冯国庆、冯国城谈谈他们眼中的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形象?二位介绍说:“我们的父亲一辈子光明磊落,直率豪爽,可脾气的确不小啊。”

  大儿子冯国庆说:“我父亲这辈子秉承中国军人的作风,光明磊落,从不搞阴谋诡计。他脾气很大,我们兄弟几个都很敬佩他,也很尊重他的那份威严。”冯国庆回忆说:“2010年6月,我父亲安详去世。在他弥留之际,脑海中依旧是战斗的场景,他指着我说:你在这儿陪我干什么?那个据点打下来了吗?你不去打仗你陪我干什么?那会儿他神智并不清醒,但说起当年他工作的地方,哪家哪户,姓啥叫啥,他都能记得清楚。”

  二儿子冯国城说:“我父亲这辈子从来不求人,但就是对‘堡垒户’的事儿有求必应。当年他工作时,是那些堡垒户给我父亲及战士们提供了无私的援助,因此他念念不忘那些堡垒户。”冯国城说:“在根据地,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民众。他们,被称为堡垒户。在抗日战争极其残酷的环境下,正是这些不拿枪的普通民众,舍弃身家性命支援、保护、协助抗日力量,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蕴含在他们之中。我特别希望提起几个父亲经常念叨的堡垒户的名字,他们是:大宽河村吕树琛一家,牛坨子村牛汉贵一家,大圈子村赵玉端一家,小圈子村杨茂泉一家,付村李凤文一家,王庄子村冯殿璞一家。”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今晚经济周报 蓝刊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养老院里欢乐多 众人高唱社会主义好
·天津非遗少年说
·探访天津黄河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让生命留爱不留憾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新报为外卖哥肖明颁发特别奖
·送餐途中灭火 外卖有了“英雄味道”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爱天津 海河行”传播海河文化——青年梦想家志愿者在行动
·中国妇女报评论:对涉及民生问题就该“大动干戈”
·天津媒体评论:“我为学校写校名”值得点赞
·天津记者调查:年轻人的生活是该平平淡淡还是热辣滚烫
·“青年夜校”火出圈 天津年轻人打开自己的夜生活
·好女塔村的道德评议会很赞
·[视频]天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分析研究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
·[组图]天津河东区天铁街道黄花脑社区:打造“一院一树一园”议事服务载体(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天津河东区常州道街红城社区:报废自行车换袋面 您看多实惠(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天津媒体评论:火车下铺该不该让人坐? 有事多协商 避免道德绑架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