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平台·新闻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您当前的位置 :温暖天津文明风 > 今晚经济周报 > 真情2014
天津故事2015:古稀老人活出精气神儿
2015-10-16 16:03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重阳将至,老年人的生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报“天津故事2015”栏目多方寻找,在河西区天塔街环湖南里社区找到了一位不同寻常的老人。在家,她养育自己的孩子成人,教育晚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在楼栋里,她是群众信赖的楼长,群众的调解员;在社区里,她是心灵之约驿站的“站长”,和老姊妹们一起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她就是社区居民王红,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这位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腰不弯的老人真是活出了咱天津老年人的精气神儿。

  教育儿孙要知恩感恩

  王红的家是拥有13口人的大家庭,列举家庭成员,老两口加三个儿子,每个儿子成家后都有了下一代,加起来11口人,而另外两口人则是亲家。家庭成员们在一起彼此关照,相亲相爱。说起夫妻俩将三个孩子抚育成人的经历,王红颇为感慨。她对记者说:“那会儿家里条件不像现在这样富裕,我们两个人一个月的工作收入加起来只有98块钱。这钱既包括给乡下公婆的赡养金,又要供三个孩子读书学习。三个大小伙子,个顶个地能吃,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那时,王红的日子过得特别有规划,临近发工资之前,她必须瞒着一家人藏起两块钱,“私藏”生活费不为别的,而是给一家人预备的“应急基金”。

  农历八月十四那天,王老太迎来了自己的大寿,儿子们坐在饭桌上就聊起了妈妈当年准备的这笔“应急基金”。二儿子说:“哥哥、弟弟,你们知道咱妈当年‘私藏小金库’这件事吗?到了月底,等着发工资那些天,咱妈就存两块钱。”小儿子说:“这两块钱救过我的命啊。”可不是,小儿子年幼时突发高烧,越到深夜温度越高,一家人将他及时送到了南营门医院,一番检查治疗后回家等待康复。王红清晰地记得那一晚花了9毛6分钱,这笔钱就是从“应急基金”中列支的。她说: “那会儿家里没有积蓄,每个月赚多少花多少,到了月末,不得存点应急的钱?大家都不富裕,从哪儿借呢?即便能借到,大半夜出了事,也得有个应急钱啊。”

  生活已是今非昔比,通过这个故事,三个儿子都感慨母亲把他们养育成人不容易,如今结婚成家都做了父亲,对父母当年的艰辛又多了一份体会。在他们看来:小家庭夫妻和睦,教育孩子知书达理,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需要世代相传,如今面对自己的孙子、孙女,王红教育他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更要感恩社会。“每天晚上我都会跟孙子开一场辩论会,他每次都是正方,我每次都当反方,要和他辩论。比如随地吐痰、扔垃圾究竟对不对。我会佯装着说些不讲道理的话,小孙子一一进行反驳。每一次都是以他获胜结束辩论,每一次辩论之后他都能有所感悟,我想这就是奶奶教育孙子的一种方式。”王红介绍说。

  王红说:“我们老两口和孩子们过过艰苦的日子,经常忆苦思甜。孩子感恩父母,但更应感恩社会。今天我们拿着退休金,够吃够花,还能给孩子们存一些上学的钱,这就足够了。我们要懂得知足,更要懂得感恩。”

  对待邻里要无私奉献

  王红退休前是一位话务员,退休之后那段时间的确感受到了啥叫“五脊六兽”。“每天无所事事,只能看着别人忙忙碌碌。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吃饭,这顿饭刚撂下,就要想着午饭,到了下午,一觉醒来又是买菜做饭。那会儿我就想:如果是这样,我真会被闲废了。”王红说,“闲就要给自己找活儿干,楼栋缺楼长,我就毛遂自荐,愿意为群众服务,让自己充实;小区巡逻队需要招收队员,我积极报名参加。”身兼楼长、调解员、巡逻队员的王红,简直变成了大忙人。

  楼栋里双职工家庭比较多,有的孩子放学之后没人照顾,直接就送到了王红家。比如邻居家的孩子陈伟,几乎就是在王红家长起来的,王红说陈伟就是她的四儿子。如今陈伟也已长大成人,他同样知恩感恩,逢年过节都要来探望这对“邻居父母”,他也亲切地称呼王红为“老娘”。再比如住在1楼的张碧贞老人,今年已是93岁高龄。今年夏天,老人感冒了,出现了咳嗽的症状,而且越来越厉害,74岁的王红便推着轮椅将张碧贞老太送到医院进行检查。“老人年纪大了,儿女都不在身边,我得替他们照顾老人。平常每天早晚两次定期探视,几十年雷打不动。老人真有个头疼脑热,我去的次数就更勤了,几乎长在她家。老人行动不便,买菜这件事就是我的,有时我一个人要买好几家的菜,这不就是举手之劳的事吗?”王红告诉记者。

  王红的另一个职务是调解员。“锅勺没有不碰锅沿的,邻居住在一起难免出现误会。家住四楼的一户人家卫生间漏水渗透到了三楼,三楼的小伙子或许说了两句不中听的话,两家人闹起了矛盾,都闹到派出所了。怎么办?”王红有办法,她早早做熟了自家的饭菜,等着四楼的邻居下班,跟着邻居帮忙做饭,一边做饭一边聊天,讲清了事情的利弊,又批评了小伙子不会说话。在王红的“撮合”下,两家人冰释前嫌,一边负责维修水管,一边跟着赔礼道歉,矛盾化解了,他们居住的楼栋也因此被评为“五好楼栋”。王红说:“邻里之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是团结和睦的前提,不怕有矛盾,但需要咱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想想,想通了矛盾自然化解了。”

  调解完楼道里的矛盾,小区里的事儿也得忙活着。环湖南里有一条进出小区的甬道,本来就不宽的路面需要双向通行,经常发生两车“顶牛”的事情。“有些司机非常自觉,彼此一让,都过去了。但有些司机偏偏不让,你不让我我就不让你,这不存心激火吗?时间一长,要再想疏通就不容易了。”王红介绍说,这时巡逻队就要出动了,从中化解双方的怒气,你挫一下,我让一下,这路就宽了。

  打开心结要心灵相约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物质上有了足够的保障,老年人也更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在环湖南里社区,有一个老年人组成的心灵之约驿站,王红就是这个驿站的“站长”。谈到组建这样一个团队,还得从一件悲情故事说起。

  2011年,社区里出现了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一位老人因为常年独居,郁郁寡欢而走上了绝路。这件事震惊了社区里的每一个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被提到了相同的高度。“那会儿老人们总觉得只要身体健康,没有冠心病、高血压就叫健康,谁也不会在乎心理上的事,但这件事的发生真给我们每一位老人敲响了警钟。”王红介绍说,“我向居委会提出建议,在社区内开展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辅导项目。立即得到了居委会主任的认可,并为这个项目起名:心灵之约驿站。”

  2012年3月3日,驿站开张纳客,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显露出来。比如一位阿姨的老伴刚刚去世,阿姨始终无法从丧偶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想见人、不愿说话,逢人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谁来帮她走出这个怪圈?再比如,一位阿姨整天照顾着一家老少,但无论是老伴还是孩子都无法理解她的唠叨,她很委屈但又找不到破解的良方。心灵之约驿站正是从这些百姓的点滴小事中,探索着破解老年人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王红介绍说:“那位刚刚失去老伴的阿姨,起初上课时,每次一进门就会哭,我们姊妹几个就陪在她身旁,让她痛痛快快地哭一次。为此,我们专门请天塔街志愿者协会会长沈月霞老师做了一场《如何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的讲座,她讲到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有一天亲人去世了,我们应该接受这个现实。往长远看,亲人去世后,我们还要为自己、为儿女更好地生活。”

  几次课程过后,那位阿姨从阴霾中彻底走了出来,她乐于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情绪也变得开朗了。而另一位阿姨,为了家里人忙前忙后,但就是爱唠叨,驿站的工作人员就善意提醒她换位思考,“孩子们辛苦了一天回到家,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心。你可以刻意让自己少唠叨两句,看看家庭氛围是否能改变。”这样的提醒果然奏效,家庭里硝烟弥漫的场景消失了,快乐的氛围又回来了。

  三年时间,针对不同老人的心理问题,驿站开展了14个课题的学习和讨论,每一位老人都将心中最憋屈、最郁闷的事吐露出来,心态放轻松的老人们也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今年,心灵之约驿站开讲国学,从四书五经讲到儒家经典,每逢重大节庆,老人们总要自排自演一些节目,将课堂所学落实到生活当中。加之形体训练、服装搭配,老年人又重新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

  我们的社会尊崇老人,希望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王红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家,她是家长,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育着儿孙们要懂得感恩;在楼栋里,她是楼长,帮人照看孩子,照顾老人,邻里间的矛盾不出楼门就能化解;在社区老年人活动驿站,她是一位站长,破解老人心中的苦闷,同时为老人找寻快乐。

  祝愿每一位老人九九重阳节,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今晚经济周报 蓝刊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最后的告别书 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天津媒体评论:为地铁“可以携菜筐”点赞
·26号就是林古里社区“老人节”
·小小善心之举暖人心
·外卖员抽搐摔倒 天津民警化身“外卖小哥”
·天津“90后”红娘眼中的中老年婚恋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天津刘春慧、孙明胜入围“中国网事·感动2024”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 快来投票
·[视频]天津和平区盘活五大道唯一中式庭院蔡氏家祠
·天津媒体评论:一边火热一边倒闭 社区食堂需要精准布局
·天津河西区桃园街道:绘制服务地图 完善便民生活(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天津红桥区桃花园社区:网格群里集民意 件件回应办实事(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视频]天津:陈敏尔张工调研盘活存量工作
·评论:将文明行为内化于心 不能仅靠“奇葩标语”
·中药学院梦源公益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大型公益活动志愿服务
·天津快板:清明更“清明”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H5:倡文明新风 促文化传承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