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平台·新闻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您当前的位置 :温暖天津文明风 > 今晚经济周报 > 真情2014
天津故事2015:孝子是怎样炼成的?
2015-10-22 11:01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孝亲敬老是这个节日里永恒的主题。人们常说,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亲敬老”称得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本周“天津故事2015”栏目,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市民,他是父母毕生托付的好儿子,他是兄弟姊妹信赖的好大哥,更是亲朋好友交口称赞的大孝子。他叫何云江,今年65岁,是一位退休干部。说起孝敬父母的心得,他总结出这样三条经验:对父母要精心,要耐心,有恒心。这“三颗心”说起来很容易,但每一条能够做好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何云江说:“孝敬老人这是我们家的家风,这份家风传到我们这一辈,需要发扬光大,更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孝亲源自良好家风

  孝道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国人之所以如此注重孝道文化,这是因为我们深知父母养育孩子付出的艰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感染后代,就这样,孝道文化在中华大地盛行,长久不衰。

  对于这一问题,何云江的理解是:“对于儿女来说,赡养、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想想母亲孕育孩子时所承受的痛苦,含辛茹苦地将孩子拉扯大,当孩子长大了,他们却老了,做儿女的必须承担起赡养他们的义务,这是义务也是责任。”

  的确,小动物都知道反哺,何况是人呢?何云江说:“在我看来,孝敬父母是义不容辞的,根本不允许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何云江的孝心如此坚定,源于良好的家风,原来他的奶奶和母亲就是一对相处融洽的婆媳。采访中,他给记者拿出一份1989年重阳节前《今晚报》头版刊发的文章,题目是《昔日婆婆有病儿媳倾囊相助如今儿媳瘫痪婆婆床前伺候》。文中写道——

  古稀老人李淑鸾与96岁婆婆何高氏50年来互敬互助,传出一曲动人的佳话。婆婆每次生病,李淑鸾都要多方求医问药,哪怕将陪嫁变卖了都不心疼。这些年,儿媳几乎没有给自己添过新衣服,但年年使婆婆冬有新棉,夏有新衣。20世纪五十年代时,他们一家就被评为市级“和睦家庭”。1972年,李淑鸾积劳成疾患上半身不遂,婆婆何高氏主动照顾起了儿媳,她将饭菜送到儿媳嘴边,并为瘫痪在床的儿媳端屎端尿。二位老人的高尚品德感染着家里的孩子,尊老敬老的美德在这个家庭中传递。

  从这段稿件中,我们能够看出何家人对孝亲品德的传承,同时也读出了一条令人惋惜的消息,何云江的母亲李淑鸾1972年患病落下了半身不遂的症状,那一年她才50岁。照顾老人的这份重任就落在了何云江等子女的身上。

  用“三心”照顾母亲42个春秋

  1972年10月,母亲李淑鸾患上半身不遂,2014年12月安详辞世。老人家在床上瘫痪了42年。尤其近10年来,老人每犯一次病,情况就会加重一些,对母亲精心到极致,成为了何云江最大的追求。去年冬至那天,老人安详地在睡梦中离世,享年92岁。回望照顾母亲的42个春秋,何云江说自己没有遗憾,该做的、能做的都已尽力,对老人没有愧疚。

  【精心】

  何云江至今依旧保存着一个笔记本,里面写满了母亲每一天的生理数据。可以说,母亲一次次转危为安,都是靠着这些“大数据”作为依据。记者翻看这个本子,每一天老人进食量是多少,饮水量是多少,排泄量是多少,血压、心跳、血糖等数据都清晰地写在本子上。无论是何云江值班,还是其他兄弟姐妹值班,都会按照大哥的要求,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这个本子在关键时刻的确发挥了救命的作用。

  2008年的一天,何云江像往常一样,给母亲号脉测心跳。他发现老人的脉搏跳动很慢,每分钟不到50下。对比前期的记录,他发现了异常,及时将老人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诊治后,确定老人已出现心动过缓的征兆。摆在何云江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保守治疗,靠药物维持,对于当时86岁的老人来说,这不失为一条良方。但结果是:有可能在很短时间里,老人就会因为心衰而出现更危急的情况。第二,为老人的心脏加装起搏器,但如果实施手术,15条攸关生命的条款摆在面前,老人很可能走不出手术室。两条路摆在面前,选择哪一条?那几天,何云江问遍了身边加装过起搏器的患者或家属,到底危险系数有多高,但大多数人都建议他选择保守治疗。

  母亲将选择权交给了她最信赖的大儿子,她将何云江招呼过来说:“大哥!妈的事你做主,你说说做手术有什么好处?”从小,妈妈就随着弟弟妹妹管何云江叫“大哥”,这样的称呼也促使他成为全家的领头羊。何云江一五一十地将利害关系说清楚,老人坚定地说:“做!”兄弟姐妹也同意母亲和大哥的想法。手术就这样开始了,先前预期的危险一一闯过,老人的心脏重新焕发了生机。

  【耐心】

  除了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格外精心,何云江对母亲精神上的关照也格外重视。“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我家,母亲真的被视作宝贝。”何云江说。

  李淑鸾老人是共和国第一代居委主任,当年主持街道工作时没少为为邻里排忧解难,自从生病之后才从岗位上退下来。虽然行动不便,但老人的思路一点儿不落伍。她最喜欢跟大儿子聊聊大事小情,听儿子给她念报纸。每天拿到报纸后,何云江都会守在母亲旁边,像给孩子讲故事一样讲给母亲听。每段新闻读过之后,都要听听母亲的见解,活跃她的思维。何云江无论每天多辛苦,面对母亲总是笑脸相迎,从来不把生活中的郁闷带给妈妈。

  天气好的时候,全家人带着老人出去游玩,看看天津美景,看看城市的变化,让老人打开眼界、打开心灵。何云江说:“要说我母亲够有定力的,换做我,在家里躺一天都躺不住,老人家却躺了42年。平常儿女忙,没时间带她出去看看,等我们有时间时,就会带她走出去。让老人享受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

  如今母亲去世不满1年,每每聊起和她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何云江依旧有些留恋。他感慨说:“人啊,岁数越大越离不开妈妈,照顾她这些年,我们兄弟姐妹尽力了,这就足够了。千万别等妈妈没有了才意识到存在的珍贵,千万别等她走了,越寻思越遗憾。”

  【恒心】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何云江却偏偏不信这个理儿。他和兄弟姐妹们以一颗恒心坚守住了照顾母亲的15000多个日夜,因为只有他们下定恒心,母亲的生命才有可能延长。“如今全社会都在倡导厚养薄葬,在母亲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全力去呵护她,让她晚年幸福,每一天都活出质量,这就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何云江一直坚持到母亲去世。

  42年是人一生中的大半辈子,能够坚持下来需要一颗恒心。每当累了的时候,他会想到自己是大哥,应该起带头表率作用,多作奉献,于是他带着腰围由六块钢板围住腰部支撑行动和颈椎套,咬牙坚持每天值班。多年来,众多的医护人员及亲朋好友都异口同声地说,何云江及全家付出了精心、爱心、恒心,这种孝老的精神常人难以做到,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何云江的姐姐、弟弟、妹妹也都是全力以赴照顾好母亲,团结一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家形成了孝敬老人浓厚氛围和家风,并薪火相传代代传承至第三代、第四代身上。

  孝亲是美德的实践和历练

  “今天提起我照顾母亲的那份经历,周围的人都会持赞许和尊重的态度。这不是对我个人的褒奖,而是社会对敬老孝亲美德的崇敬。”何云江说。何云江希望老一辈能将自己的这份美德传承给儿女,让中华美德发扬光大,全社会都兴起爱老敬老的氛围。而老年人也要凭借自己的余热多帮帮年轻人。

  如今卸下照顾母亲重任的何云江,又在老有所为的道路上发光发热,每天早上在晨练公园里,总会看到这位核心价值观义务宣传员,他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故事,提问题,他用废旧纸张折成纸鹤,用来奖励那些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以激励孩子们读懂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他说:“我希望凭借自己的一点余热,将中华美德传给孩子们。”

  家风的传承,坚韧的毅力,让母亲颐养天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孝亲之风传承。这就是我们身边一位普通的市民何云江的故事。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今晚经济周报 蓝刊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最后的告别书 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天津媒体评论:为地铁“可以携菜筐”点赞
·26号就是林古里社区“老人节”
·小小善心之举暖人心
·外卖员抽搐摔倒 天津民警化身“外卖小哥”
·天津“90后”红娘眼中的中老年婚恋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天津刘春慧、孙明胜入围“中国网事·感动2024”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 快来投票
·[视频]天津和平区盘活五大道唯一中式庭院蔡氏家祠
·天津媒体评论:一边火热一边倒闭 社区食堂需要精准布局
·天津河西区桃园街道:绘制服务地图 完善便民生活(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天津红桥区桃花园社区:网格群里集民意 件件回应办实事(十项行动·基层治理在行动)
·[视频]天津:陈敏尔张工调研盘活存量工作
·评论:将文明行为内化于心 不能仅靠“奇葩标语”
·中药学院梦源公益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大型公益活动志愿服务
·天津快板:清明更“清明”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H5:倡文明新风 促文化传承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