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平台·新闻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您当前的位置 :温暖天津文明风 > 今晚经济周报 > 真情2014
天津故事2015:知恩图报的乡村理发师
2015-11-12 15:37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家住本市津南区双河桥镇的葛汝森,年幼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残疾,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葛汝森一家四口人中,三位是残障人士,一家人靠政府的低保金度日。每天他除了要照顾妻子、儿子外,还要拖着并不灵巧的双腿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他凭借自己会理发的技能,免费为残疾人、社区老人理发30多年,他说:“希望靠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以感谢社会对自己家庭的关心。”本周“天津故事2015”栏目,记者就来到了双河桥镇社区办,见到了这位乐观生活、知恩图报的好人,听他讲述自己的志愿者故事。

  他最懂残疾人的艰难

  采访伊始,葛汝森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他是津南区双河桥镇残疾人联合会的信息员。这样一个职务,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呢?葛师傅告诉记者:“我的工作就是把政府对残疾人的福利政策及时传递下去,然后再将残疾朋友的需求整理,上报给镇、区及市里。信息员就是要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双河桥镇下辖16个自然村,共有残疾人1000多人,以肢体残疾为主,同时还有部分智力障碍和视力障碍人士,把这1000多人的事情办好,就是葛汝森的工作。

  走村串巷做工作,葛汝森的确不容易,因为他自身就是一位肢体残疾人。年幼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走路。那时父亲用自行车推着他到市里扎针灸,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左腿几乎能够站立行走了。但当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窘迫,没有继续下一步的治疗,如今右腿出现了萎缩症状。葛汝森每次行走都要靠着手臂的力量,给腿一点劲儿,才能艰难地迈开脚步。到了下雨阴天,从腰到腿都是麻木的。采访当天,津城遭遇冷空气突袭,记者握着葛师傅的手发现,左手挺热乎,而右手却是冰凉的。他告诉记者:“还是血液流通不畅,我尽量练着用左手干活,现在右手干活儿太吃力了。”

  促使葛汝森要为残疾人服务的缘由,则是一次自己遭遇的经历,当感到无助之时,他才知道残疾人是多么需要有人关怀。

  几年前,葛汝森一位朋友打来电话,约他去剪头发。朋友也是一位残疾人,家住东丽区。葛汝森驾驶着自己的助力三轮车,沿着村间小路走着。刚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车轱辘一下子就陷在了泥里,无论怎么加大油门,轱辘都是干打滑不前进,这可着实急坏了葛汝森,当时他特别盼望能有人帮他推一把。此刻一位年轻人路过,葛汝森求他帮忙,而得到的却是一句冷冰冰的回复:“不行,我肩胛骨还疼呢!”又过了一会儿,一位衣着干净的女子走过,葛汝森犹豫了半天张口相求,但女子连头都没回。孤单、无助的情绪笼罩心头。正在这时,他面前出现了一位手拄双拐的老人。老人主动上前询问:“车陷泥里了?来!我给你使把劲!”老人一边架着双拐,一边用力,葛汝森一给油门,车就这样开出了泥沼。把车停好,葛汝森上前感谢,那一刻他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老人拄着双拐,给了我一把力。由此看来,残疾人是多么需要有人帮一把啊。只有真正经历过那样的艰辛,才能理解这份需求。”

  这份经历也让葛汝森将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信条。骑助力车这么多年,对车早已颇有研究,谁家的摩托车坏了,车胎扎了,只要一个电话,葛汝森就带上行李和缆绳去应急救援。谁家要租房、要售房,只要把信息告诉给他,他便会尽力去推荐。“这些是我力所能及的,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葛汝森说。

  他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理发师

  名片的背面写着这样一行字:为残疾朋友免费理发,同时括号中还写清:也可上门服务。没错!葛汝森是一位理发师,而且是持证上岗的专业理发师。说起从事理发这门行业,故事又得从年轻的时候说起。

  “小的时候,我们家的条件不好,周围的邻居都帮衬着我们家。当时就想着做点什么事能回报大家呢?那会儿在农村,理发是件挺难的事,就是最简单的小平头,想剪都得等剃头师傅进村。那时候我就想,不行我也来来,让村里人想剃头的时候就能剃。”葛汝森回忆说,“起初我就拿我们家老人、兄弟练手,家里人也不讲究头型,只要剃短了就行,我一边练手一边摸索。”时间久了,平头理的不错,但村民中开始讲究起了发型。葛汝森说:“那会儿报纸上有美发学校的招生广告,我惦记着去学,但一想到学费,我就把念头放下了。而接下来便开始了‘偷手艺’。”

  走进理发店,葛汝森总是谦让地让别人先剪,他要在等待的过程中偷学手艺。学会了,回家就拿家人实际操练,有了先前的基础,加上偷学的手艺,葛汝森理发师的名声算是在村里叫响了。就连20多里地外的村民都跑到双河桥镇,找葛汝森理发。30多年里,他从手动推子到电动推子,各种理发工具都备齐,但却没有找客人收取过理发费。

  从2010年开始,由葛汝森等人发起的残疾人志愿服务队成立,这个团队9人中,几乎都是有着不同伤残程度的残疾人,他们每月的25日会定期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义务剪发。葛汝森介绍说:“5月25日是我们津南区的爱心慈善日,因此我们的定期服务日安排在每月的25日。到了这一天,我们手提着工具,搭乘公交车前往养老院做义工。每天早上8点开始剪发,一直到中午12点,这段时间可以为60多位老人理发。”

  在养老院里,每到25日,老人们就按捺不住盼望的心情,早早地坐在大厅里,等待着理发师们的到来。望着老人旧貌换新颜,满面春风,理发师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他们一家人过得不容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葛汝森一家四口人中,有三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自身肢体残疾,他的爱人前些年出现了精神障碍,如今连吃饭都需要人哄,体重已掉到100斤。22岁的儿子智力障碍,每天需要手把手地教给他一些生活的技能。对于这个家庭而言,生活不能不说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家庭中主持事务,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葛汝森告诉记者:“我需要为我的家庭负责,虽然爱人、孩子都有残疾,但他们不应该是我的负担,我也不能把他们当做负担。那句话不是说: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我面对这个家庭的态度。”

  葛汝森介绍,家中的生活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低保金。对此,他说:“逢年过节,镇里的领导就会走进我家,送来慰问品。每月政府给的低保金都能拿到,对于我们家来说,没有太高的生活需求。哥们兄弟给你钱,给一个月给两个月,那是情义,而政府每月按时发放给我们低保金,我却没有给社会做些什么。”

  采访中,葛汝森说了这样一句话,让记者为之感动,他说:“我一直认为:身残心不能残,我应该力尽所能,为弱势群体做些事情,以此来感恩社会。我具备理发的技能,我还有为残疾人奔走的能力,那么我就应该出这样一份力。我内心深处一直想,如果我今天的努力和付出能够感动上天,希望来世我的家人都是健康的……”

  【故事讲述者】

  “妻子病症加重,需要有人长期陪伴。儿子的智力障碍,需要有人来看管。面对这样的处境,是政府、民政部门和慈善协会向我伸出援手,使我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社会的关怀,触动了我的心灵深处,同时也激起了我回报社会的决心。”——摘自葛汝森的年度总结报告

  作为残疾人,他们是我们社会中最需要人去关爱的群体。但葛汝森得到社会关爱的同时,却不等不靠,他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社会,这份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怀是一种境界。每一次提着10多斤重的理发箱,艰难地迈着步伐走到残疾人家庭中,这都像是一种修行。我们尽力去探求葛师傅的内心世界,但我们知道,他的内心充满大爱,而大爱无疆。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今晚经济周报 蓝刊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养老院里欢乐多 众人高唱社会主义好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中新天津生态城首届半程马拉松 为“无废”奔跑
·[视频]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天津媒体评论:“快递”搭地铁 搭的不只是顺风车
·天津媒体评论:别让孩子因父母离婚受到二次伤害
·天津记者调查:小小“烟卡”为何突然风靡
·[视频]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天津蓟州区青年夜校火出圈
·[视频]天津市委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举行
·天津:饮冰室书斋重新打造“先生的书屋” 欢迎来打卡
·天津首批!2000辆共享亲子车将陆续亮相天津
·天津媒体评论:取名“万事如意” 着实有点任性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