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即将消失的村落
小王庄村的高跷队远近闻名
2019/02/25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村情简介

  小王庄村,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村,曾用名小王家庄,“文革”时曾更名红农村。有713户,1732人,耕地726亩。东至外环线,西至二村村界,南至北程林村,北至于明庄村。2008年,随着东丽区政府对小王庄村的规划,原来的村子被拆掉,村民统一搬迁到好新家园小区居住。

  村名的由来

  明朝初年,张氏族人来到现小王庄所在的地方,看到这里风景秀美,已有不少人家居住,便决定在此定居。他们在已形成村落的周围找了一大块空地,建屋安家,繁衍后代。因为周围的村落都有名字,为了好区分,张姓氏族把所居住的这块地称为张家铺。

  由于张家铺和周围几个村落挨得较近,所以村民养的牛时常会跑到邻村去吃草,而当村民去邻村要牛时,邻村仗着人多势众,不仅把牛藏起来不还,还说牛吃了村里的草,要赔钱。由于张家铺的村民刚到此地,人生地不熟,人口又比邻村少很多,只好忍气吞声,让邻村强占了自己的牛。

  后来,邻村的恶霸们看张家铺人少,时不时拿着棍子、砍刀来骚扰恐吓,说这一带是他们的管辖范围,要村民交粮食、交鸡当作“保护费”。一开始村民抱着拿钱消灾的想法,顺从地交出“保护费”,没想到这些恶霸见村民好欺负,动不动就来村里敲诈勒索一番,有时候一个月竟来三四次。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和养大的鸡被这些恶霸敲诈走,村里几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坐不住了,拿起镰刀锄头就要去跟恶霸拼命。村民们怕青年们有去无回,死死地拦住他们。但这样被恶霸勒索下去也不是办法,村中的族长和年长的村民决定找周围同样人少的村落商量,看看大家能不能住到一起,人多力量大,恶霸就不敢老上门,别的村也不会总欺负自己。

  于是族长开始在四周寻找可以和自己村合并的村落。一日,族长在离村几里地的小王台看见一处大聚落,族长进小王台找村民打听具体情况,得知小王台里住的都是王姓族人,村民人数不少,更因为村里有几个会武术的练家子,恶霸害怕,所以从来没敢来骚扰过。

  族长一听,喜出望外,急忙找小王台的村长说明来意,希望小王台的村民们能搬入张家铺,大家一起同住。恰巧小王台正因为这些年村中可分配资源不足而发愁,虽然村里有几个会武术的“武把子”,但近几年这些“武把子”年龄也大了,体力大不如前,万一哪天“武把子”们不在了,恶霸就会立马找上门,不如和张家铺结成联合,互为依靠。

  小王台的头目和村民一商量,大家纷纷同意。两家一拍即合,但小王台的村民提出一个条件:搬过去可以,不过村名要随王姓,那边有个大王庄,那新村就叫作小王庄。族长心想,小王台的村民能同意离开自己住了那么久的地方,已经很不容易了,况且现在村里的形势刻不容缓,急需外援,村名改一下也无妨,于是便同意了。几日之后,小王台的部分村民挑着行李,牵着鸡鸭牛羊来到张家铺安家,张家铺从此改名为小王庄。

  燕王扫北留下韩于

  如今小王庄村里有四大姓氏,分别是张、王、韩、于,张、王是村里最初的两个姓氏,而韩、于这两大姓氏又是如何而来的呢?这要从村里那句流传了几百年的古语“燕王扫北留下韩于”开始说起。

  话说村中韩、于两家的祖宗,那可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大人物。他们是明成祖朱棣麾下的两员大将,一个是正将,一个是副将,两人虽不同姓,但肝胆相照,亲如兄弟。当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韩将军和于将军就跟随着朱棣南征北伐,后朱棣为夺皇位发起战争,韩、于二位将军跟随朱棣大军挥师南下,有勇有谋,骁勇善战,深得朱棣器重。

  在南下过程中,有一天大军准备拔营出发,于将军去马厩将朱棣的战马牵出,马儿不知为何受到惊吓,突然不断嘶吼,四处踩踏,为防止惊马冲撞大营,于将军死死拉住缰绳,不让马到处狂奔。在一片混乱中,这匹惊马将于将军的脚踩得血流不止,众人闻讯赶来,合力才将这匹惊马控制住。

  这时于将军才发现自己的小脚趾被马踩得血肉模糊,但经历过刀枪血雨的他怎会将这点小伤放在心上,于是随便清洗了一下伤口便跟着大军出发。因为伤口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不到几天,于将军脚上的伤势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正常行走。燕王一看,自己平时走路虎虎生风的爱将怎么最近却一瘸一拐,觉得不对劲,一问才知道,于是立马召军医给其治伤。

  军医一看,于将军的小脚趾已经溃烂,还感染了脚上的旧伤,马上施针用药,脚好歹是保住了。但军医告诫于将军,半个月内千万不能下床走路,否则脚伤就再也治不好了。急性子的于将军一听说自己几天都不能动,勃然大怒,一脚踢翻了军医的药箱,翻身就要下床。在一旁的韩将军等众人生怕其一动会影响到伤势,只好骗他说大军现在都在驻扎休息,让他安心休息几日,养好伤势。

  燕王知晓情况后,下令让于将军就地养伤。于将军哪肯留下休息,但军令难违,他又怕自己一瘸一拐会拖累大军,心里又急又苦,夜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觉。韩将军见到于将军这样,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朱棣看着受伤的于将军和满身是箭伤刀疤的韩将军,不忍心让二位老将军拖着伤病继续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于是下令二人就地留下,也好互相有个照应。就这样,于、韩二位将军就地留了下来。不久之后,他们迁入小王庄村,在村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小王庄村继张、王两大姓氏之后又多了于、韩两大姓氏。

  直到今日,韩家的族谱上记载着祖先的光辉事迹。现在每每提到于、韩二位将军,两家后代都会万分自豪地说自己是当年“燕王扫北留下韩于”的将才之后。

  解放天津的向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小王庄村不过60余户人家,可这小小的村子,在解放天津时期竟出了几十名向导。

  1948年末,小王庄村解放后,第四野战军某团进驻。此时虽已入冬,但村民们不畏严寒,纷纷选择离开村子,投奔亲戚。这样做一是不忍心战士们睡在村口路边,饱受严寒摧残,二是敌我双方炮击不断,村里建筑毁坏不少,与其让国民党军把村里炸成废墟,还不如让解放军战士们将村子加固成工事,既可防枪避弹,又可避寒取暖,两全其美。

  战士们接受了村民的好意,将村中建筑逐一打通,加固成半永久工事。小王庄村地处要津,正是战事最激烈的地方,但纷飞的战火并没有吓住坚强勇敢的小王庄人,他们不时回到村里,帮战士们运补给,修工事,还有不少人主动要求为解放军带路去打国民党。

  村民张某曾带着解放军一个排的战士前往东局子与敌军作战。那天清晨张某带着战士们从村口出发,还没走几步,炮火就纷至沓来。一名战士迅速将钢盔扣在了张某的头上,并顺势将他按倒在地,炮火停息后,队伍停止隐蔽再次前进,大约走了不到2公里,进入解放军控制的交通壕。

  张某和战士们在一人高的交通壕中穿梭着,耳边时而传来枪炮声,时而夹杂着伤员的凄惨叫声。随着离东局子外围阵地越来越近,枪炮声越发激烈,几经周折,张某终于把队伍带到了指定地点。为确保张某人身安全,张某立马被送回了交通壕。几天后,张某才知道他带的这个排的战士,除了最小的一名战士活下来外,其他同志全部牺牲了。

  张某仅仅是小王庄村众多向导中的一个缩影,整个平津战役时期,小王庄出来的向导们,为解放天津做了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因为解放军周密的保护,向导们在惨烈的战场上没有一人伤亡。

  小王庄高跷队

  民国年间,小王庄村高跷队远近闻名。据说高跷队的组织者姓于,但成员多以韩姓村民为主。起初小王庄高跷队多是在本村花会期间为村民们进行表演,但随着高跷队的名声越来越大,周围村子哪里办庙会都会把小王庄高跷队请去热闹一番。

  民国时候没有柏油马路,大多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正常走路有时都会摔倒,但高跷队的队员们为了能在四邻八乡中打响名气,只要接了任务,不管多远,都会立马换上戏服,敲起锣鼓,踩着高跷沿颠簸的土路前往目的地。这土路一走就得大半天,人踩在高跷上累得不行。那年代请得起高跷队的往往都是乡里的大户,他们也知晓高跷队又饿又累,一般都会在目的地备好点心供队员们充饥。

  小王庄高跷队的角色一般有:两个棒槌、傻妈妈、傻儿子、老渔翁、一对英哥外加青蛇和白蛇。其中两个棒槌负责打头阵,敲敲打打为其他队员开路清场,往往高跷队未到,就能听到锣鼓敲打之声,外加队员们到目的地后往往需要吃点心充饥,被其他村的村民戏谑为:“嘁呛嘁嘁呛嘁,没羞没臊吃点心。”别的村因为妒忌高跷队名声越来越大,还编出了一句“小王庄高跷真没羞,挑着担子去敛秋”来取笑。但这些取笑不仅没有影响到高跷队的名声,反而让小王庄高跷队的名声越传越远,渐渐地周围十里八乡都知道小王庄有个高跷队。

  高跷这门艺术除了一些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外,为了取悦观众,有些队员还需要打扮成女性角色。曾有扮演白蛇的队员因为过于妩媚多姿,而被大家怀疑他的性别。

  高跷队表演的时候,凡是高跷队员走过的地方都引来一片叫好之声,后面又有数名小王庄村民挑着担子四处找观看者讨赏,所以每次都是空空的担子出去,满载而归的回来。

  小王庄村的高跷在东郊区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每次演出都会吸引无数群众前来观看。某次在吴嘴村演出时,周围村的人为一睹高跷神技,纷纷赶来观看,表演场地一时被挤得水泄不通,别说高跷表演,连正常行走都成问题。但这可难不倒高跷队员,只见一名队员突然向前倾倒,趁观众连连后退之际,又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人为地在拥挤的人群中制造出一小块表演场地。同时,数名队员也开始沿着现有场地向外踩着高跷进行劈叉、翻跟斗等表演。在观众边向后退边鼓掌时,两个棒槌急忙根据高跷正式表演所需要的场地大小走一圈,顺利开出一片场地。就开场的这两下子,没点功夫可是做不出来的。

  可惜的是,受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影响,小王庄村高跷队只存在了短短一段时间,现在只存在于老人们的记忆里了。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东丽新青年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好人工作室继续履行承诺 让老人“顶上生辉”
·“党建+共建” 用劳动汗水致敬劳动节
·守护生命 “医”不容辞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出炉 天津这些集体和个人获奖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将文明养犬落到实处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综合执法岗位练兵系列活动之双新篇
·卫津荣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逐梦星火团队开展“巧手慧心 丝网传情”益老志愿服务活动
·天津好人“扎堆”养老服务中心 街道举办公益服务“小微市集”
·纪念天津市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推动会议召开
·每日新报评论:小长假开启 如花在野温柔热烈
·曲凯:践行教育家精神 铸就师大卓越育人之路
·于淑珍: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