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身边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网 >> 精神建设进行时 >> 工作传真 >> 全市
天津“红绿灯爷爷”张树兰:四年多志愿服务 半世纪家风传承
2024/04/23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他是孩子们口中的

  “红绿灯爷爷”

  护送学生过马路

  斑马线上,一站就是四年多

  他千里寻亲

  只为那不曾谋面的牵挂

  跨越半世纪圆梦

  一捧黄土,带烈士回家

  《百姓故事》本期带您走近

  “红绿灯爷爷”张树兰

  听他讲述 四年坚持背后的

  半世纪家风传承

  请听天津生活广播《百姓故事》

  2024 年 4 月 16 日 节目回放: 

  

  记者/ 姚芳 讲述/ 谈心

  孩子们的“红绿灯爷爷”

  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对于家住东丽区华新街道顶秀欣园社区的张树兰来说,感受更为强烈。四五月份的早晨,不冷不热,这样合适的温度,一年到头儿,也就那么几天。他还是早晨六点准时起床,洗漱的工夫,老伴儿徐玉芬已经准备好早餐,热乎乎的粥饭下肚,张树兰步行三五分钟,七点前就到了华新实验学校门口。

  七点半,到校的学生逐渐多起来,校门口便成了人车混流的拥堵地段,张树兰也加快了往返的脚步,边指挥着车辆,给学生、行人让行,边招呼起一波学生排好队,护着大家过马路。

  按理说,从马路对面下车的孩子们横穿这条马路时,家长们应该最是紧张。可因为有了张树兰的守护,许多家长放下孩子后,便立马离开了。

  跟在张树兰一侧排队穿过马路的孩子们,临进校门那一刻,总是不忘朝着已经回到路中央的张爷爷说再见,在他们眼中,每天护送大家上学的张爷爷总是那么精力充沛又和蔼可亲,根本不像是已经76岁的老人。孩子们也送给张树兰一个形象的称呼——“红绿灯爷爷”。

  时间长了,过往的行人也都知道华新实验学校门口有位“红绿灯爷爷”,手一抬,车就停,再一摆,路人行。多年下来,说起这位每天早高峰穿梭在车流和人流中的老同志,都不免赞叹道:“多亏这爷爷,这是几年啦,别管冷、别管热,为了孩子们早班班儿就来。”

  华新实验学校的所在地——东丽区华新街道,西邻华明镇,南侧与空港经济区一路之隔,每天早晚高峰人来车往,特别是学校门前的华七道,沿路分布着多个住宅小区,每天早晨学生入校那段时间,即便来送孩子的私家车都是即停即离,这车流量一大,也难免出现拥堵。

  东丽区华新实验学校是一所公办初中校,从2019年开始,华新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到这里借用校舍学习,也正是打那儿开始,早起遛弯儿的张树兰发现,负责校门口执勤的交警每到早高峰就忙得团团转,送孩子的家长,尤其是这些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想要把孩子送到校门口,往往不容易找到位置停车,停下了车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一想到,自己这个点儿,正好没什么事儿,张树兰就干脆当起了志愿者,护送孩子们过马路,这一干就是四年多。

▲每天上午八点多,孩子们陆续进校,附近的交通状况恢复常态,张树兰也结束一个多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回家休息。

  为了表明自己志愿者的身份,也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发现自己,张树兰在校门口执勤时,特意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这都是他在社区当志愿者的“装备”。

  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眼中,张大爷一直以“老党员”、“老退役军人”的身份约束自己,志愿服务积极主动,思想觉悟非常高。不过,多年来坚持在校门口义务执勤的事儿,张树兰从没跟谁提起过。

  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迪告诉记者,他们也是最近听接送孩子的居民们念叨:“‘红绿灯爷爷’看着面熟,像是住在咱们小区。”跑到校门口去看,这才发现是张大爷。

  张树兰的党组织关系不在顶秀欣园社区,可日常的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张大爷总说:“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可随着采访的深入,一段发生在张树兰身上的圆梦故事,似乎也揭开了,他甘于奉献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未曾谋面的牵挂

  1948年9月,张树兰出生在河北省清河县大马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自记事起,叔叔张金荣的名字就成了陪伴他一生的烙印,既熟悉又陌生。

  1949年,张树兰的叔叔张金荣随部队南下,从此,便成了全家人的牵挂,直到1952年,朝思夜想的消息,成了烈士证上——“张金荣同志不幸于1949年12月在童桥战斗光荣牺牲”。

  牺牲时,张金荣年仅25岁。而这张烈士证送达家人手上,已经是两年多以后的事了。

▲张树兰的家中,一张叔叔当年烈士证的复印件已经布满印痕,那是张树兰时常翻看的结果,他说,叔叔的烈士证之前一直被爷爷张贴在老屋的墙上,后来翻建新房,侄子将烈士证揭下,一直由张树兰妥善收藏在河北老家。而这张复印件,在之后的很多年,就是自己心情的寄托,一想到心愿未了,他就翻出来,看上几眼。

  可是,“童桥”是哪?张金荣牺牲后安葬在何处?当年,因为信息闭塞,一连串的问号悬在全家人的心头,找不到答案。在这种种的不确定中,张树兰的爷爷抱着“小儿子没死,还会回来”的希望,遗憾离世,父亲也因为不知弟弟魂归何处而无法释怀。至于张树兰,从懵懂孩童到长大成人,虽然跟叔叔从未谋面,可他的英雄事迹一直萦绕耳畔。

  张树兰还记得,小时候,总听村里的老辈人谈起叔叔,说他从小胆子就大,自己报名参加了儿童团,长大后参加县敌工站,英勇善战,经常单独去搞侦查。在高唐时,排长在战斗中负了伤,张金荣背起他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挽救了一个生命……1948年张金荣随军南下,牺牲时任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新兵连连长。

  一直以来,张树兰都为有这样一位叔叔而骄傲,以至于长大后,他也选择走进军营,继续叔叔未走完的路。

  回忆自己五年的军旅生涯,张树兰的言语中不经意间流露着男儿无憾的自豪。从在部队中饱受历练,到后来参加工作定居天津,虽然,时过境迁,“童桥”却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还能找到叔叔吗?几番寻找之后,他一遍遍问自己。

  红色家风代代传

  张树兰说,年轻那会儿,他特意查过老家清河的县志、烈士名录,但都没找到和“童桥”相关的信息。

  直到2006年前后,他托人查找,终于在《邛崃市“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大渡河游击支队的战斗历程》两份资料里找到了“童桥战役”的影子,于是马上按图索骥,在四川省地图上,终于发现了“童桥”这个名字,根据位置判断,大概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

  于是,他满怀希望给当地相关部门打去电话,而收到的却是一盆冷水。张淑兰说:“他应该在烈士陵园,一查呢,没查到。”

▲ 张树兰搜集到有关“童桥战役”的资料

  然而,烈士证上的“童桥”二字,既是张树兰寻找叔叔的唯一线索,也是铁一般的事实,让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既然有名字可寻,就一定不能放弃。直到2018年前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消息,重新为他燃起希望。

  2019年5月13日,张树兰从邛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得知,“童桥战役”确实发生在邛崃境内,邛崃市烈士陵园也安葬着包括张金荣在内的30多名牺牲于“童桥战役”的烈士,是2011年清明节才迁至陵园的。至于,当年张树兰拨打当地民政局电话,没有查找到“张金荣”烈士的名字,是因为当时,牺牲于童桥战役的烈士仍安葬在当地桑园附近的军事管理区,还未迁入烈士陵园,张树兰这才跟叔叔“擦肩而过”。

  2019年5月16日晚上10点,71岁的张树兰和老伴登上了从天津到四川的航班,这距离他终于找到叔叔张金荣的牺牲地,仅仅过去3天,等了半个多世纪,这次他再也不想等了。

▲张树兰携老伴儿来到邛崃烈士陵园祭奠无名烈士纪念碑

▼拿出珍藏的照片,张树兰向记者讲起当年寻访叔叔安葬地时的情景。

  捧一抔黄土,带回河北老家,让烈士魂归故土,张树兰终于半生梦圆。带着对叔叔这样革命先辈的敬仰,张树兰回顾过去走过的路:路上有1998年我国多地遭遇特大洪水时,年过5旬的他,运送抗洪物资,在抵御洪峰的大堤上穿行的身影;有每年汛期,他和同事们下到车间,夜以继日赶制防汛物资的身影;也有如今站在斑马线上,保障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身影。

  就在不久前,张树兰从华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宋德江手中郑重接过学校颁发给自己的校外辅导员证书。

  座无虚席的学校大礼堂里,他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侧耳倾听,会场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张树兰日复一日的坚持,也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植下一颗奉献的种子。

▲张树兰跟老伴儿分享收获聘书的责任和喜悦

  多年来,每逢国家重要节日,都有一面五星红旗在张树兰的小院中升起。他说,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已经成为全家人代代接力的使命。

  如今,两个儿子一个是人民公安,一个是人民教师,也将这份红色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而他自己,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将继续站在斑马线上,为孩子们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记者 姚芳,照片由张树兰提供)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打开天津志愿服务网

 
稿源:文明天津  编辑:刘睿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好人工作室继续履行承诺 让老人“顶上生辉”
·“党建+共建” 用劳动汗水致敬劳动节
·守护生命 “医”不容辞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出炉 天津这些集体和个人获奖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将文明养犬落到实处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综合执法岗位练兵系列活动之双新篇
·卫津荣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逐梦星火团队开展“巧手慧心 丝网传情”益老志愿服务活动
·天津好人“扎堆”养老服务中心 街道举办公益服务“小微市集”
·纪念天津市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推动会议召开
·每日新报评论:小长假开启 如花在野温柔热烈
·曲凯:践行教育家精神 铸就师大卓越育人之路
·于淑珍: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