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首页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天津志愿者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道德讲堂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论坛
 
  天津文明网 >  道德讲堂 > 国学
清明节除了祭扫尚有另外一种内涵
2013-03-22 16:56

  核心提示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每年清明节,很多人都要扫墓追思先人,清明节似乎已经成了“扫墓节”。其实,清明节除了有扫墓、祭奠逝者的悲伤,更有万众踏青、郊游、放风筝等种种欢乐的活动。民俗专家认为,清明节的三天法定假期,有利于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并拥有更多的时间踏青、郊游。

  祭扫之外,清明尚有“踏青赏春”内涵

  今人过清明节,好像只有“祭扫”这一个主题内容。实际上,古代清明节的内涵丰富多彩。

  春雨惊春清谷天,在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这一个。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因为流传太广,难免令后人先入为主或产生错觉。其实他描绘的仅仅是清明节的一个侧面;而清明节还有程颢所说的另外一个侧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与程颢同时代的吴惟信,也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诗句。也就是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清明节,人们不仅祭扫亡灵,也借此机会踏青赏春,进行比较盛大的郊游活动。宋人张择端流传至今的巨制《清明上河图》,虽然对画题中的“清明”所指、对画面所描绘的季节还存在一定争议,但普遍观点认为其所表现的时令即为清明节,尤其是城外的一队人马,乃扫墓归来的情景。上海世博会时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就是“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整个画面能看得清清楚楚,里面的各种人物非但不见丝毫哀伤之情,反倒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据专业人士考证,本来意义上的清明节确是一个物候节气的标志,“清明忙种麦,谷雨下大田”,民间据这些积累的经验来安排庄稼活计。祭扫先人坟墓,民间虽然自古就有,但并无统一时间规定,也没有编入国家正式礼典,称为“野祀”。在清明进行扫墓的习俗,来自寒食节,也就是介子推那个著名的“守志焚身”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在介子推生日到来的时候,要全国禁火,冷食一个月;到了东汉三国时的曹操颁布《禁绝火令》,把期限缩短为3天。《旧唐书·玄宗本纪》载开元二十年(732年)又有诏令:“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王溥《唐会要》亦载:“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埽礼。”而清明节添加扫墓、踏青这些实际内容,则始于北宋。《梦梁录》说,自寒食至清明三日,“官员士庶,俱出郭省坟,以尽思时之敬”。这一规定,等于明确了彼时有三天假期,不仅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而且把原本出自个人意愿的行为上升为必须履行的义务。

  如果说,程颢、吴惟信们的句子只是诗人的夸大其词,只有两三分偏说成八九分,那么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清明节盛况,则是平铺直叙,可以进一步参照。我们看到,从皇家到百姓,倾巢出动,因此城内几空而“四野如市”。在官方,“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统一服饰,“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皆系官给”,花公家的银两就是;而且,“亦禁中出车马,诣奉先寺、道者院、祀诸宫人坟”,对亡灵一视同仁。普通百姓在扫墓之后,“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来之时,“各携枣糊、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刍,谓之‘门外土仪’”。家里有轿子的,“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在这三天之中,“但一百五日最盛”,达到高潮。这里的“一百五日”,是从上年冬至开始数起的,即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正是指清明那一日。整个节日期间,小贩们如影随形,“卖稠饧(糖)、麦糕、乳酪、乳饼之类”。散去时已天色不早,“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而“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其旗旄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

  在这段记载中,有几个名词需要解释一下。比如黄胖、掉刀、山亭、土仪等等。黄胖,就是土偶,一种儿童玩具。《四朝闻见录》有“黄胖诗”条,说韩侂胄“以春日宴族人于西湖,用土为偶,名曰‘黄胖’”,这种土偶,“以线系其首,累至数十人”。韩侂胄“售之以悦诸婢”,高兴之余还令“族党仙胄赋之”;结果却因为韩仙胄句子中的“一朝线断他人手,骨肉皆为陌上尘”,令韩侂胄很扫兴。这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了。掉刀,是古代战刀的一种,伊永文先生笺注《东京梦华录》引《三才图会》说:“掉刀,刃首上阔,长柄施鐏。”大约类似关云长用的那种“青龙偃月”,在这里则指玩具刀。山亭,也是玩具,是泥制风景建筑人物等小玩具的总称。观宋话本等出现“山亭”字样时,后面往往缀以“儿”,如《万秀娘仇报山亭儿》等,未解因何如此。土仪,即土产,又特指专作礼品的土产。明白了这些概念的含义,再回味上面那段话,就能很清晰地想象宋代清明节是怎样的欢乐景象了。

  这该是清明节的全面内涵吧,后来的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这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越过越窄”、窄得只剩下了扫墓。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在今天有了法定假期,或为恢复节日传统的必要条件,但并不等于远去的丰富节日内涵会自然而然地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还需要下大力气打捞历史的碎片。重要的是,在使它们回归传统,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同时,不妨赋予相应的时代内涵。(田东江)

  专家解读清明节三重文化内涵:生命清明、政治清明和生态清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在第五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上表示,清明节包括三层文化内涵,即生命清明、政治清明和生态清明。其中,生命清明是清明节最重大的意义和内涵。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时节天气清洁宁静,所以称为清明。但李汉秋认为,清明的意义绝不仅是自然状态的,其与寒食节相融合,包含了更多文化内涵。第一重就是生命清明。“清明节的情感本体和它最原本的意思是纪念已逝的先人,当我们站在已故先人的墓前,他们的一生就浮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不由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疑问。那么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就在于提升生命的品质和价值。”李汉秋说。

  李汉秋认为,清明节的第二重文化内涵在于政治清明。寒食节是为纪念功不言禄的介子推而设立,后与清明节融合。相传,介子推抱母葬身火海前曾留诗曰:“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对政治清明的期盼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的期盼。

  清明节第三重内涵就是生态清明。清明时节正是万物生长之时,自古以来就有插柳的习俗,后发展为植树造林。民间也有谚语说,“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所以清明节从插柳发展到植树造林,发展到生态环保,是生态的清明、环保的清明,这正是我们当前所要提倡的。”李汉秋说。(华声在线综合南方日报、新华网、东南网等报道)

 
稿源: 华声在线  编辑: 洪涛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卫津荣耀·中华剧院挂牌仪式成功举办
·卫津荣耀·中国民航大学蓝色天梦志愿者团队发布《志愿者服装使用规范》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宣传片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广告(横版竖版)
·天津河北区首家24小时户外劳动者驿站落户昆峰里小区
·代秋影: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治理建议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文明旅游倡议书
·天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
·天津媒体评论:黄河剧院门口的一场循环市集 换来什么
·天津媒体评论:禁止大学宿舍装床帘 隐私和安全如何平衡是个问题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