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集聚正能量 传递好心情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天津志愿者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道德讲堂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论坛
 
  天津文明网 >  温暖天津文明风
宝坻区民营企业家王淮:真情助圆“大学梦”
2013-07-15 16:51


王淮与受助学生在一起。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宝坻老区,提起老党员、民营企业家王淮,人们无不称赞他爱心助学的善举。被他资助的大学生还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学长”——

  今年67岁的王淮,出生在宝坻老区的西郝各庄村,兄弟姐妹七人。小时候,一大家子只靠父亲挣工分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尽管王淮从小勤奋好学,可因家庭条件所限仅仅完成初中学业,就告别学校回村务农了。后来,他应征入伍。生活的磨难,家境的困窘和生活的压力,并没有使王淮消沉,他试图改变命运,走出一片新天地。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率先吹进农村大地。已届而立之年的王淮,预感到“人生的新机遇”正在到来。在党的改革和富民政策的引领下,他和村里的几位年轻人一起,背起行囊,离开家乡,来到天津市区,走进了建筑工地,当起了建筑临时工。尽管当普通的建筑工又苦又累,但他坚强地承受着,并在劳动中虚心向师傅们学习,还在工余时间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由于工作积极出色,他被建筑队聘为工长,还先后当上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成为建筑行业的行家里手。步入不惑之年以后,王淮牵头组建了一支建筑队,开始独立承揽建筑工程。上世纪90年代初,他又投资创建了天津森源建筑有限公司,并一跃成为宝坻老区建筑行业的一家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他本人也成为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

  靠着实干打拼和诚信经营,王淮富裕起来了。但是,他没有忘记乡亲们,更没有忘记回报社会的责任,爱心助学成为他的善举之一。王淮想到,小时候家里穷,无力供自己继续上学,“上大学”成了他未能实现的梦想,也成为他人生的一大遗憾。随着在企业经营上取得的成功,王淮的积蓄多起来,他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不仅生活负担重,而且上学压力大,如果不给予他们必要的资助,他们可能辍学或失学,也必将给他们的人生留下遗憾。于是,已近知天命之年的王淮,萌生了资助贫困学生特别是家境困难大学生的念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一边打理着自己的企业,一边默默地做起了资助困难学生的事情。

  王淮资助的第一个困难学生,并不是家乡宝坻的学生,也并非是大学生,而是远在山西省吕梁山革命老区临县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学生。那是1995年的一天,王淮从儿子带回来的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山西省临县有一个小学生,家里非常困难,面临着失学,需要社会和好心人的救助。王淮当兵就在山西,他知道临县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晋西北吕梁山区脱贫任务较大的地区之一,他十分同情这名小学生的遭遇,便做出了要资助这名小学生的决定。他通过共青团临县县委“搭桥”,先给这名小学生汇去了500元救助款,随后又通过邮局将一些学习用具和儿童生活用品邮寄到这名小学生家中。1997年10月,王淮和家人又带着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千里迢迢来到山西临县,到这名小学生家中探望。离开小学生家时,还把2000元现金留在他的家中。从此,在王淮十多年的热心资助下,这名学生不仅坚定了上学读书的信心,完成了九年义务阶段的学业,还读完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等院校,圆了大学梦。在他上大学期间,王淮也一直资助他,帮助他完成了大学学业,使他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正是王淮多年的爱心助学,使山西临县老区多了一名大学毕业生。

  王淮资助家乡宝坻的困难大学生,则是从2008年开始的。这一年高考录取结束后,王淮从区红十字会得知,与自己同乡的兄弟俩,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被河北工业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录取。兄弟俩的母亲看着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既高兴又忧愁。兄弟俩的父亲已经病逝,因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不说,还欠了不少的债,哪还有能力供养两个大学生呢?就在他们一家人愁眉不展时,王淮通过区红十字会,表示要资助这兄弟俩,并以这两名大学生的名义开设了爱心助学账户,每学期按时汇入助学金。在王淮的热心资助下,兄弟俩都已完成了大学学业。近几年来,王淮还先后对本镇的东田五庄、西田五庄以及周良庄镇的张岗铺、尹家铺等6个老区村的13名家境困难的大学生给予了资助,使这些家庭困难的农家子女圆了大学梦。据不完全统计,王淮用于助学的爱心善款,累计达到60余万元。

  王淮爱心助学的感人事迹,在乡亲们中间传颂。受他资助的学生,更是对他深怀感恩之心,每次给他写信或发短信,总是尊称他为“长辈”,但王淮为人低调,不愿以长辈自居,一再嘱咐这些受助学生不要“抬高”他的辈分,就称呼他“学长”好了。受助学生们也只好尊重他的意见,但在“学长”这一称呼前特地加了个“老”字,亲切地称他为“老学长”。作为“老学长”,王淮不忘叮嘱这些大学生要珍惜时光,好好深造,立志成才,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并多次提醒他们不要总是惦记着他助学“这点儿事”。

  现已年近古稀的王淮,虽然身体多病,但他依然坚守着爱心助学的那份信念和承诺,要为资助家境困难的大学生多献一分余热。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一名党员,一个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多给社会做些事情,多资助一些家境困难的大学生,这不光是我的心愿,也让我感到欣慰。” 

 
稿源: 中老年时报  编辑: 姜姗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卫津荣耀·中华剧院挂牌仪式成功举办
·卫津荣耀·中国民航大学蓝色天梦志愿者团队发布《志愿者服装使用规范》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宣传片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广告(横版竖版)
·天津河北区首家24小时户外劳动者驿站落户昆峰里小区
·代秋影: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治理建议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文明旅游倡议书
·天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
·天津媒体评论:黄河剧院门口的一场循环市集 换来什么
·天津媒体评论:禁止大学宿舍装床帘 隐私和安全如何平衡是个问题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