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集聚正能量 传递好心情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 公益广告看台 道德讲堂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天津文明网 >  温暖天津文明风
村支书王东明:为了一个美丽的家园
2013-11-12 10:39

  时间的钟摆停止在63个年轮上,一个用赤诚的心忠贞不渝建设美好家园的共产党员,却被死神无情地带走了。短短的63个春秋,就有36年的日月奋斗在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他就像一颗螺丝钉,在组织和群众赋予的岗位上永不生锈,闪闪发光。

  放眼全局、为民奉献,是他的胸怀;勇于开拓、不懈创新,是他的追求;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是他的风骨……

  这就是王东明,宝坻区海滨街道吴辛庄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7月26日,王东明不幸因病去世。沉痛之中,我们看到,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农村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楷模,堪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带头人。

  为了全村致富,他奋力拼搏

  这一拼,就是三十六年

  1977年,27岁的王东明当选吴辛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名不见经传,之前的资历是只有两年党龄、一年村主任。村子的家底比他的履历更简单,这是一个让他脸红的字——穷。

  穷怕了,不能等!王东明知道,不是因为家里穷,他就不会刚念到小学三年级就回家务农;不是因为饿,只有8岁的他就不会半夜和小伙伴儿从烟囱钻进生产队食堂偷饽饽。

  当上村支部书记,不能只是填满自己家里的锅碗瓢盆,而是要填满全村每一家每一户的锅碗瓢盆。

  血气方刚的27岁,王东明很清楚,嫩肩膀要挑起重担子了。

  可压在头上的这顶贫困村的帽子,不是凭蛮力可以甩掉的。村东头,400亩农田静静地把绿意铺展开去,于是,他着手做起了温室蔬菜的文章。育苗、浇水、施肥、采摘,春夏秋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他把自己都扣在了大棚里,跟黄瓜、西红柿一起生长。一番辛苦下来,温室大棚给乡亲们带来了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新鲜蔬菜,但市场并没有恭迎这位初涉江湖的汉子,吴辛庄没有甩掉贫困的帽子。

  脱贫谈何容易!

  哪怕有一线生机,也要抓住。只有五六个人的村办小五金厂成为王东明让吴辛庄崛起的基石。当年,凭借着五金厂的产值,吴辛庄大队的一个工分儿从三毛一下子涨到八毛!接下来就是一块六,直到三块多。吴辛庄成了令人艳羡的红旗村。

  小五金厂是王东明手里的一个小雪球,他推着它,追着它,看着它越滚越大,小五金厂扩大了。有了这点资金垫底,村级建筑施工队外出揽活儿了,食品机械加工厂、防盗门厂、织袜厂、染整厂、管厂、纸厂如雨后春笋相继开工了。而王东明的家呢,在村里,是大队部的木板床,是厂子的竹板椅;在外面,是汽车里,是火车上,是小旅店中。

  王东明真想让自己长出三头六臂,那样就可以分着跑手续,找资金,搞基建,抓培训,忙生产;王东明真想让自己长出千里眼、顺风耳,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理顺供销两条线;他更想脚底下长出风火轮儿,那样跑全国各地就不发愁效率不高了……

  没办法,他只有拼了!

  村里的染整厂投资最大,前期工作也最操心。试生产时不太顺利,王东明眼珠不眨地在车间里整整盯了48小时,嘴边燎泡摞着燎泡,直到机器正常运行,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还没等睡上个安稳觉,第一笔业务就出事了,因为工人缺乏经验,卷布的滚子粘上了一颗小小螺丝钉,布上面每隔一段就被硌出一个小洞。客户不干了,嚷嚷着要退货赔偿。

  那一个个小洞也一下下硌在了王东明的心上。他看着堆满库房的三万米废布痛心疾首、心急如焚。他连夜赶到客户所在河北省迁西县的布厂,厂领导一听说他来了,甩出一句话:“没得商量!那布给你们村老太太裹脚去吧!”

  就这样回去?要强的王东明字典里根本没有“回头”两个字,他四处打听找到厂长家,人家闭门不见,他就干脆蹲在门口等,饿了就吃几口干馒头,渴了把嘴伸到小区门房水龙头下咕咚咕咚喝几口自来水。只要厂长一出门,他就赶紧迎上去,走到哪儿跟到哪儿。厂长被跟烦了,无奈地问他,“这厂子肯定是你个人的,值得你这么找?”“千真万确是我们村集体的,全村的饭碗都指着这儿,我两手空空地回不去。”王东明老老实实地回答。布厂领导被感动了,主动找了一家服装企业,重新设计了裁剪方案,在裁剪上巧妙地避开了布面上的小洞。

  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王东明带着让全村人满意的喜讯回村了。细心的厂里人看到,几天光景,这个一米七五的大男人瘦了一大圈。在王东明手下当了二十多年厂长的杨宝利在王东明去世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看着他那样,我都可怜得慌。”宝利老人的“可怜”两个字,是心疼王东明一心扑在工厂的事情上不顾身体?是责备他不该这么较真儿?还是那厂子是集体的不是你王东明个人的?还没来得及追问,68岁的杨宝利呜呜地哭了:“要不,也不至于这么多年把他累坏了,得上这个绝症……”

  把一碗水端得倍儿平,他做到了

  这一端,就是三十六年

  每每追溯,往事总会蒙上时光的尘烟。拂去尘烟,我们才能摩挲到历史真正的本质。王东明从小受毛泽东思想教育,毛主席伟岸的形象早已深深植入身心,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牢牢印在心间。他为人做事的第一原则就是“公”。

  就这一个“公”字,在乡情、友情、亲情汇聚的农村,做到位着实不容易。

  当年,王东明的弟弟想计划外再要个儿子,他知道这是违反计生国策的,但想到哥哥是村支部书记,肯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计划生育小分队进村,找他爱人,要引产。弟弟连忙到大队部找哥哥,哥哥话不多说,态度就一个:没戏。“你感是有儿子。你要是让我断了香火,我就不认你这个哥了。”越说越戗火,怒火中烧的弟弟抄起茶碗向哥哥头上砸去。这一砸,砸掉了兄弟俩一奶同胞的亲情。王东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边是兄弟手足情,一边是党的政策。但他没有让步,亲情面前,党的政策同样重如山,他没让这一茶碗砸回了头!

  岂止是兄弟情!在生生息息数百年形成的一个村里住着,邻里情、家族情、乡亲情都是一座座不好翻越的山。但王东明很坦然,因为他没有“私”。

  如果心里有私,他就可以三绕两绕,把集体的企业变到自己的名下,就不必顶着重重压力,保住村里企业的集体性质;如果心里有私,光凭自己的能力,他也可以打拼出自家的一片辉煌天地,而当个村干部,即使到他去世时,每月的工资才1500元;如果心里有私,他就可以把村里临街的门市房留给自己几间,获得的财力就可以给自己在城里买套楼房,不至于搬迁之后,和村民们一样租房住。

  他的心底早已将私的蔓草全部刈除,心中蓬勃生长的全是公。因为公,他才能够挺直腰板讲话,虽然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因为公,他才敢提议,村两委班子成员,每月上全勤班,拿工资时,却要少拿两天的,那两天是村干部的奉献日;因为公,他才可以在村支部书记的选举中,不用“打招呼”、送礼品,一次次高票当选;因为公,他才可以要求全村建房一个标准,房檐对齐,房脊相平。

  对齐的是房檐,平直的是房脊。其实,三十六年,平的是王东明心中的那杆秤,齐的是党员群众的心。

  一家一户都不能丢下,村民乐了

  这一乐,就是三十六年

  在王东明心中,每一位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是他的手指,每一个人都连着他的心。大家幸福,他才幸福。

  回首30年,吴辛庄成了宝坻第一个电视村,村里早就修上了公路,安上了路灯,挖通了下水道。耕种收割、种子化肥、吃水用电、有线电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要村民花一分钱。国家补贴,一分不少发到村民手里。村里95%家庭最少有一人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不但如此,多年以前,村里对独生子女、军属、退伍兵、五保户、老党员都有补贴政策。

  村里的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王东明为领头人的村支部给大家带来的好处。这可令外边的人眼红。邻村的姑娘托着媒人想往吴辛庄嫁,人问为什么?邻村的人说,“吴辛庄的日子好,嫁过去就像掉蜜缸一样。”

  从不让一家一户过不去,这一点已故村民魏大娘的亲人们体会最深。30多年前,魏大娘被诊断得了乳腺癌,这对本来就老实巴交、在贫困中挣扎的一家人好似晴天霹雳,不光求医治病无门路,再说,上哪去凑治病的钱?看着五个羽翼未丰的子女,魏大娘老两口暗自垂泪。正当一家人束手无措时,王东明主动推开他们的家门,“老嫂子,甭着急,北京协和医院我找到专家了,明天就送您去治病。”临走,他硬塞给魏大娘一个厚厚的纸包。一数,整整3000块钱,要知道那时候王东明一年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当时王东明家里也没有那么多的钱,那是他从几个朋友处东拼西凑来的。

  含泪收下这笔救命钱,魏大娘坐着村里派的专车,到北京做了手术,彻底治愈了乳腺癌,生命又延续了18年。而那3000块钱,王东明硬没对外提过半个字,自己攒够了,又一笔一笔还给了朋友。魏大娘临终时,把子女们叫到身边,一句一句地嘱咐,“王叔是你们的大恩人,你们知福吧。是他,让你们又多有了18年的妈啊!”

  后街的傻二不会忘记是王叔领他到村办企业安排扫院子等零活儿,解决食宿的问题,还为他申请了低保;村东的李大婶不会忘记自己患上风湿病卧床不起的那段日子,是王大哥每月筹钱资助,给自己请了保姆;外地的农民工不会忘记王书记像儿女一样看待他们,村办企业从不拖欠、克扣工资,哪个有困难,他第一个出面解决。

  掌声一片里也有微弱的不满声。王东明的妻子常对他埋怨:“你对大伙儿比亲人还亲,对我们娘几个咋啥事不管?”按说,丈夫公道、正派、有头脑,妻子勤俭、能干、会持家,他们应该过上村里数得着的好日子。可妻子委屈地说:“东明的心根本没有放在家里。院子里栽了一颗苹果树,都结苹果了,你问他知道不?可谁家地里的棒子长得好坏他都清楚。除了吴辛庄,他的心里盛不下别的东西。”妻子也不是不理解,她知道,不是王东明不想管家里的事,而是外面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只有妻子知道,在外面那么风风火火、生龙活虎的一个人,经常是回到家来就瘫成了一堆泥。从天一亮出门,到夜深了才回来,“就是块铁也早被磨秃了。”她心疼他。2000年,京津色织布整理厂筹建之初,妻子得了严重的肾结石,王东明带她到天津做了手术,因为工程离不开他,王东明留下女儿照顾妻子。妻子嗔怪他,“你别一天到晚啥也不管把我扔给闺女,闺女家里还一摊子事呢。我要不是做手术,也没指望着你陪我。就这几天,你也伺候伺候我。”王东明歉意地笑笑,仍旧我行我素。出院回家后,王东明找来了一个亲戚伺候妻子。甭说照顾,有时一连几天连人影儿也见不到。妻子暗自垂泪,“这么多年,你哪里是跟我结婚,纯粹是跟这个村结婚呢!”

  “真盼着他早点退休,我们好一起在家吃顿安稳饭。”时间长了,相濡以沫中已经有了默契的理解与宽容,已经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来表达,只盼静下来默默吃上一顿饭。妻子心里明白,王东明是个永远闲不下来的人,他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给了那些需要他的老百姓。吴辛庄村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人,王东明心里都想到了。唯独,在他的心里,没有自己的那一家,更没有他自己。王东明去世后,妻子在他的遗像前摆上了一碗饺子,“东明,我给你包了你最爱吃的饺子。你吃吧,消消停停地吃吧。”

  用生命谱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这一写,就是一生一世

  王东明始终保持着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有公无私、公而忘私、只公不私,树立起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时时牢记光荣使命,身先士卒,有福民先享、有苦官先尝,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做到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思想修养,他做到了;甘于清贫,一身正气,他不折不扣地做到了。

  时光荏苒,年华流逝,多年的辛苦耕耘,使他积劳成疾。2011年8月,从不知疲倦的王东明病倒了。专家诊断:肺癌。

  2011年10月,王东明接受了手术。多年来,这颗蒸不烂、煮不热、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产出的是奉献,汇聚的是真爱,流淌的是精神,铸就的是共产党员的品牌!

  就在这个时候,按照城中村改造整体规划,海滨街道的部分村庄和宿舍区要进行搬迁。吴辛庄也在其中。

  吴辛庄要全村搬迁了。这不啻一枚炸弹在村中炸响。祖祖辈辈苦心经营的家园从我们手里没了?一时间,村民意见不一,议论纷纷。

  王东明也是心急如焚。一边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故土难离,一边是区委的惠民工程。如何让老百姓理解支持这项群众受益的搬迁工作,是他和两委班子正在考虑的。

  一天,妻子无意中问起:“要是咱们村搬迁,先搬哪条街呀?”

  “哪条街?搬就先搬咱们家!”王东明掷地有声。

  这么多年来,只要是上级政策需要村里落实,他没有讲过条件,没有谈过困难,更没一句抱怨。“党叫干啥就干啥,党教咋干就咋干!”吴辛庄,有团结务实的好支部,有顾全大局的党员,有通情达理的好村民,上级的船从没在这里搁浅过。可这是搬迁啊,王东明明显感到这项工作与以往不同。

  2012年10月,街道办事处搬迁工作组进村,从政策宣传、核算面积到签订搬迁协议,一共才用了6天!这对于有过搬迁经验的区街干部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大家都知道,从全区来讲,从全市来讲,从全国来讲,搬迁工作都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操心费力的难事。

  可这对于王东明,岂止是6天!他早早就进入了“角色”。他心里明白,搬迁工作可谓天下第一难,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遗患无穷。眼前熟悉的一条条街,一道道巷,写满了幼时的快乐时光;一户户家庭,一个个群众,写满了血浓于水的乡情。他为一家家掂量、核计,为一户户筹划、盘算,怎么才能做通这500颗心的工作?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快快乐乐搬到新的美丽家园。但这时,他的身体又如何呢?

  这时的王东明,病情已经恶化了。体质虚弱,经常咳血、便血、呼吸困难。他经常是输完液,赶紧回村工作。街道办事处领导劝他:“东明,养病要紧啊,这些累活、苦活放手让别的同志去操持吧。”妻子忍泪相劝:“老头子,你快歇歇吧,你这条老命还要不要了,你还答应过我,养好身体出门转转呢。”儿女们跪下相求:“爸爸啊,您太累了,这一次,您就听我们的,先治病后工作吧。”

  王东明温和地笑着,暗暗自忖:我的生命是党的,让我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为群众做些事情吧。

  村里的小吴,不久前在家里开了个皮鞋辅料作坊。因为办厂,夫妻意见不合导致离婚,他的生产也刚步入正轨。如果搬迁,厂房无着落,工人四散,什么都没有了。任凭街道干部一次次掰开揉碎、苦口婆心地说,他坚决不签。街道工作人员无奈,只好忍心打扰病榻上的王东明。王东明在人们的搀扶下,冒雪来到小吴家,进了门,只说了一句:“政策有我的就有你的,该选房选房,这就去!”小吴稍微一愣神儿,看看眼前这位被人搀扶的老支书,乖乖答应了。他知道,只要王书记在,就不会让老百姓吃亏。街道办事处的同志情不自禁向王东明竖起了大拇指,眼角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搬迁工作组入户之前,村两委会已经把工作做在了前面,让大家心里面有了底,也明白了政策。特别是搬迁后,吴辛庄村民每人分到了120842元的集体资产处置钱,这也有力地助推了搬迁进程。整个搬迁,不但速度快,也没有出现一例信访,堪称奇迹。在抽选楼号的过程中,年届七旬的村民杨宝利发自肺腑地高喊“共产党万岁!”回肠荡气的一呼,令所有在场人动容,这是共产党的胜利,这是群众路线教育的胜利!

  看着村民们一个个绽开的幸福笑脸,王东明欣慰地笑了。孰不知,死神已经悄悄向他逼近,王东明正承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和煎熬,他的生命已经走向最后的时刻。

  王东明去世前,还念念不忘他的村民和还迁楼,村里独自聘请了建筑监理,监督施工质量。就在去世前的一个月,他还到建筑工地,对两委会成员就工程质量嘱咐了又嘱咐;就在去世前一天,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区领导,他还艰难地流露出对搬迁小区质量的关心……

  王东明走了,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带着对群众的无限眷恋,带着他对村集体的无私奉献,带着他对梦想家园的无限牵挂,走了,走了,走了……

  如果我们的广大党员,都像王东明一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同人民群众心连心,为党的事业、家乡的富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们的家园一定会美丽无比,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稿源: 宝坻区文明办  编辑: 姜姗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卫津荣耀·中华剧院挂牌仪式成功举办
·卫津荣耀·中国民航大学蓝色天梦志愿者团队发布《志愿者服装使用规范》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宣传片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广告(横版竖版)
·天津河北区首家24小时户外劳动者驿站落户昆峰里小区
·代秋影: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治理建议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文明旅游倡议书
·天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
·天津媒体评论:黄河剧院门口的一场循环市集 换来什么
·天津媒体评论:禁止大学宿舍装床帘 隐私和安全如何平衡是个问题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