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老天津卫
王襄:变卖家什也不把甲骨卖给外国人
2019/12/16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对研究人类文明意义深远,同时为我国历史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提到甲骨文就必然提到天津的王襄,他是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之一。

  1957年9月,王襄由老城厢东门内大刘家胡同迁往和平区睦南道睦南里,81岁高龄的王襄在五大道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八年时光。一位深谙甲骨文、金石学的学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老先生在五大道的旧居。在桂林路与云南路之间的睦南道南侧,有两座三层砖木结构公寓楼。与周围风格各异的小洋楼相比,这两座公寓楼显得很不起眼。由云南路沿着睦南道开始自西向东走,路边的洋楼在夕阳中散发出一种久远而静谧的气息。走近睦南道103号,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前一后两座厚重、敦实的现代风格的公寓楼。楼体方方正正,砖缝俨然;透过窗户,能够看到有人在厨房里忙碌,灶上渐渐腾起温暖的雾气,家的温馨感觉扑面而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变迁,这里与当年王襄搬来时的样子已有了很大变化。当年,八十多岁的王襄就是坐在自己寓所的窗前,迎着阳光,思索着学术问题,并把每一丝掠过脑海的灵感用笔认真记录下来。而今,老人早已驾鹤西去,徒留老楼在时光中孤独地想念。

  王襄是中国近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才智,辨识、研究甲骨文字,治学矜慎,著述精辟,为中国的金石、甲骨学研究,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在古钱币、古陶器、古镜、书法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也多有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王襄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

  1959年天津市书法研究会在天津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他出任首任会长,直至逝世。

  穿越时光隧道,我们回到1898年冬十月,与王襄相熟的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寿轩售古器物来到王襄家,说在河南见到一种“龙骨”,上面刻有古代的文字,问他想不想要。王襄一听,很感兴趣。正好孟广慧也在座。孟广慧是天津近代著名书法家,很有名气。听说有古文字,二人赶忙催促范寿轩前往收购。由于当时交通还不便利,直到一年后,也就是1899年,范寿轩才带着从河南收购的“龙骨”回到天津。从此王襄与甲骨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后王襄根据甲骨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村,断定这些甲骨是殷墟故物。后知道这些故物分龟甲和兽骨两种,乃殷商占卜时所用之物,龟甲、兽骨上所刻之字是占卜的结果。

  1899年至1917年间,王襄长期节衣缩食,先后六次购进甲骨共计4000多片。数量众多的甲骨为他深入研究甲骨文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资料。自此,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研究辨识甲骨文字,徜徉于甲骨文字所打开的未知的殷商时代,最终成为我国甲骨学的创立人之一,被誉为甲骨文研究的先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襄失业在家,生活拮据,天津的古董商常去他家,游说他将甲骨卖给日本人,但王襄先生宁肯变卖家中家具、衣物维持生活,也拒绝把文物卖给日本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王襄家中仍很困难,董作宾曾从美国来信,询问他是否有意将甲骨售与美国某大学,王襄也一口回绝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王襄认为万方更始,为自己在衰老之年喜逢盛世备感欣慰。1953年6月27日王襄受聘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积极投身馆务工作,撰写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的馆务工作日志,并将毕生珍藏的甲骨全部献给国家。

  1955年王襄当选天津市政协委员,1956年以80岁高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王襄政治生命最为辉煌的时刻。王襄早年加入同盟会,并支持侄女王贞儒投身五四运动,在日本侵华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都表现出他的气节与操守,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终于找到了信仰的归属。

王襄睦南里居室一角

  1965年王襄病逝于天津,享年89岁。王襄去世后,遵其遗嘱,将他一生的著作手稿、墨迹,收藏的碑拓、印章、图书、字画等共计748件捐献给国家。天津博物馆收藏有1800多件珍贵的甲骨,其中的800多件都是王襄1953年捐献给国家的。

  王襄捐献的甲骨对于中国古文字研究及商代历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如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商代月有食卜骨,上面刻有七个文字“旬壬申夕月有食”,记载了公元前1189年10月25日发生的一次月食。这是世界上关于月食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之一,像这种带有干支的月食记事卜辞在世上仅有两件,这是国内仅有的一件,极为珍贵,是研究商代天文、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标本,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王襄在天津、在五大道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足迹。人们来到他的故居前,都会想起那些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老先生慷慨为公、无私捐献文物的奉献精神,他的故事为五大道增添了更为浓郁的人文色彩。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打开天津志愿服务网

 
稿源:薇电台  编辑:张丽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道德课堂——致敬道德模范 传承榜样力量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卫津荣耀·中华剧院挂牌仪式成功举办
·卫津荣耀·中国民航大学蓝色天梦志愿者团队发布《志愿者服装使用规范》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宣传片
·2024年“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公益广告(横版竖版)
·天津河北区首家24小时户外劳动者驿站落户昆峰里小区
·代秋影: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治理建议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文明旅游倡议书
·天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
·天津媒体评论:黄河剧院门口的一场循环市集 换来什么
·天津媒体评论:禁止大学宿舍装床帘 隐私和安全如何平衡是个问题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