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期珠海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市直属学校食堂自5月起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开放,原则上不得设立教职工食堂,做到教职工与学生“同餐同菜同价”。截至目前,珠海已有57所公办中小学率先实现师生同餐,与教师同餐的学生人数达10万余人,此举深受学生及家长好评。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学生与教职员工不在同一食堂就餐几乎成了“潜规则”。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学生们正在长身体,因此学生的配餐要比教师的更加“营养均衡”;也有人说,学生吃相对单一的“大锅菜”,教师吃“小灶”,目的在于避免学生在饮食方面铺张浪费、互相攀比……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也有诸多弊端。比如我们常说现代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平等意识。学生吃“大锅菜”却给教职工开“小灶”,显然没有把老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长此以往,可能会潜移默化地把“等级意识”灌输给孩子们。
施行教职工与学生“同餐同菜同价”,除了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消弭彼此的距离感,更有助于保障学生在校用餐安全。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就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但由于缺乏监管,陪餐制的实际效果有限,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偶有发生。而同吃“一锅饭”,无疑使师生成了校园食品安全的“利益共同体”,让校园餐饮质量监管有了更多的参与者。对于那些采取统一配餐的学校来说,也不妨碍类似的制度推行。比如浙江宁波就从去年9月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实行县域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取消教职工食堂,实行师生同餐。
教职工与学生“同餐同菜同价”的制度探索,无疑为如何更好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和学生营养健康提供了启示。相关方面不妨总结经验,适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赵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