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身边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网 >> 精神建设进行时 >> 工作传真 >> 全市
天津媒体评论:孩子不识现金 还有必要教吗
2024/06/07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据《长江日报》报道,有老师发现,不少一年级小学生不知道人民币没有3元、6角的面额,不懂“换钱”“找钱”的概念。当老师拿出人民币现金时,全班40名学生,没见过1元纸币的占一半以上。孩子不认识钱的情况,近几年越来越明显。不少小学生不认识现金,也不知道钱从哪儿来,对“花钱”的理解就是“刷手机”。

  相信有不少家长都和孩子有以下对话,家长说:“这个玩具太贵了,我没那么多钱,先不买了啊。”孩子来一句“怎么没有钱,手机里不就是钱吗?”在不懂事的孩子眼里,爸爸妈妈拿手机一刷,就可以把玩具带回家,是手机把商品买回来的,现金?这是什么东西?在移动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既然孩子不认识现金,那么还有必要让孩子们学习这些看上去已经“过时”的常识吗?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连成年人都会在移动支付的大环境下,对现金或多或少地失去概念。如果是现金支付,掏几块钱和掏几千块钱在直观上就能感觉出不同,但在手机上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数字,看上去人畜无害,真到了信用卡还款日的时候才让人觉得肉痛。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涉世未深的孩子呢?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用父母的账户给主播天价打赏,动辄花重金给游戏充值,其实都是金钱观教育的缺失导致的,如果没有给孩子明确过金钱的概念,孩子就可能天真地以为“钱是手机里的、花不完的”。

  网上有一句话,说“以前,父亲掏出口袋里的钞票,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窘迫;如今,我们掏出手机扫码付款,孩子却以为里面有永远花不完的钱。到底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变了”。时代是变了,从现金支付变成了大多数使用移动支付,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手机里是有钱的,但这钱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家长的劳动所得,上了一个月班,一天一天干活,能赚多少钱,这些钱能买多少东西,家长不教给孩子,孩子怎么知道呢?纸币、硬币,换钱、找钱,这些看似已经“过时”的常识,背后蕴含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金钱观,进行“财商”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

  带孩子出门购物时,家长可以适当收起手机,掏出许久不用的钱包,用现金支付给孩子先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货币概念。接下来可以给孩子少量现金,归他自己支配,让他自己去买想要的东西,当钱实打实地在自己手上,孩子就会精打细算了,慢慢地有了经济头脑,寓教于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评论员 张雪飞)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打开天津志愿服务网

 
稿源: 每日新报  编辑:张丽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天津“公交婚车”开启别样幸福路
·女交警连捷:十二年无数次“转身”,无悔坚守“原点”
·天津滨海新区居民周希平空手夺斧救母女 荣登中央政法委发布的见义勇为勇士榜
·南京盲人夫妇携导盲犬来津旅游:“热心的天津人给予我们很多光明”
·“新天津人”张凯铭:多年诚信经营肉店 只为让顾客满意
·法治日报头版:天津律师胡英魁捐献造血干细胞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天马”圆满落幕 低碳实践书写“无废”新篇章
·@天津人 天马给您发来一封感谢信 请查收
·天津市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谈举措话落实
·天津媒体评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天津媒体评论:用“效应”换“动能”
·张工主持召开天津市安委会(扩大)会议
·天津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展开热议
·“00后”为什么爱上TA?
·600米,600年
·[视频]天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风采展示活动举办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7493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