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连日来,我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畅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路和举措。
大家纷纷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将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奋楫笃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交出更为优异的答卷。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下更大力气把涉及千家万户、千头万绪的事抓得更深更实更好,关键是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快提升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红桥区委书记、区长陈宇表示,目前红桥区在建和谋划的城市更新项目数量居于全市前列,“十五五”时期,红桥区将在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推进站产城融合发展中,更好处理“新建”与“更新”的关系。通过西站南站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西站周边交通体系提升改造工程等一批新的建设,推动城区面貌蝶变跃升;同时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薄弱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推进邵公庄南智慧颐养、天津市实验小学红桥学校等项目建设,不断“补短板、强弱项”,“面子”“里子”同步翻新。通过不断完善城市配套服务,提高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的功能品质,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进,为京津同城生产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市扎实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农业生产基础稳固坚实,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陈汝军表示,将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立足大都市、直辖市“三农”定位,认真谋划好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坚持优化供给,夯实现代都市型农业根基,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坚持产业融合,全链条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努力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创造更多新鲜经验,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高品质生活、农村高效能治理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天津力量。
全会提出,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取得新进展,12个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评估认定。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和义务教育资源建设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22.87万个;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采取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加强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等方式,建成一大批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表示:“‘十五五’,我们将继续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2.0工程,深化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城乡教育帮扶共同体内涵建设。完善紧密型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机制,打造市级优质办学集团和示范学区,不断扩大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前,产业升级催生人才需求变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南开大学以契合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的学科建设为根基,通过升级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精准布局,包括新文科打造37个交叉复合型项目与微专业,新工科设14个特色班与卓越班,新医科培育医工交叉学科群、建强智能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同步依托“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让学科发展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我们将以‘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赋能高质量就业,搭建实践平台、共建实习基地、定制‘智慧就业’服务,持续向国家发展重点领域输送人才,实现学科建设与人才输送精准衔接,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力量。”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表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大家一致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宏伟蓝图,要立足本职岗位,把全会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转化为可观可感可及的实景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将进一步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悟、一体贯彻落实,锚定医疗保障‘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政治责任,聚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医保基金运行管理,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生育保险政策,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世忠表示,将加大医药产品集采力度,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持续赋能群众健康、赋能医疗机构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在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新气象中展现医保之为,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十四五”期间,静海区完成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改革任务,落实低收入困难群体动态监测机制,加大“救急难”力度,精准救助困难群众,5年来,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达7.543亿元。建成的静海区养老服务指挥调度中心,负责全区养老服务资源的指挥、调度、监管,现在中心开通了养老服务热线68612349、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线上服务渠道,提供“一站式养老综合服务”,精准对接养老需求,老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多项便民服务。静海区民政局副局长张俊树表示,展望“十五五”,静海区将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物质+服务”多层次救助措施,实现基本社会服务更高水平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婚姻、殡葬和社会组织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大慈善”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有力促进共同富裕。(记者 张雯婧 李杨 廖晨霞 姜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