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公益广告 诚信天津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即将消失的村落
北坨村的抗日英雄杨云弟
2019/01/09
欢迎参与网络文明传播: 

  村情简介

  北坨村,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村,曾用名黄草坨、荒草坨、张旺村、北荒草坨村,“文革”时曾更名东风村。全村有1061户,2488人,原有土地11352亩。村址位于范庄村西南,南坨村北,西减河东侧。2007年启动拆迁工作,村民们统一搬入华明家园居住。

  村名的由来

  明朝建文帝在位期间,燕王朱棣对朱允炆继承皇位不满,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抗。建文帝得知,便召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近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1400年始,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拉锯式争夺战,最后燕王朱棣获胜。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号永乐。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役”,民间俗称为“燕王扫北”。两军所到之处,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永乐二年(1404年),一户张姓家族从山西洪洞县逃难至现在的北坨村之地,发现此地水草丰茂,便在此安家立业,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人丁兴旺,遂称之为“张旺庄”。此后,又有白、陈、杨、杜等姓氏人家陆陆续续携家带口迁入此地,择两个高台建房安家。当时因荒草遍地,远近皆知,故称荒草坨,因杨、杜二姓人口较多,故有“荒草养羊(杨),肚(杜)子饱”之说。村中姓氏越来越丰富,日久天长,张旺庄之名渐废。

  清光绪初年,村落更加庞大,胡台子(荒草坨村南部一居民点)胡七倡议将两处高台按方位分为南北两块,分别称作南荒草坨和北荒草坨,此村位北因此称为北坨,以杨、杜家族为主。

  窑坑金马驹的传说

  明朝末年,村里来了一位拉骆驼的西域商人。当时村里人口并不多,很多地方还没有人居住,荒草遍野。这些荒草区域平时很少有人前往,而商人却拉着骆驼在其中徘徊游荡,一天到晚很兴奋,大家都不知道缘由。晚上住店时,商人与其他旅客喝酒聊天,醉后失言,道出荒草里有宝贝之事。商人的秘密一传十,十传百,村民们信以为真,纷纷去荒草里挖宝贝。

  村民们东掘一锨,西挖一锨,始终没找到宝贝的藏身之地。突然一个年轻的小伙儿高喝一声:“快来看,这里有水!”大家纷纷过来围观,只见水咕嘟咕嘟地往外冒,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澈透明,尝起来甘甜可口。这可把村民们高兴坏了,因为村子周围的水源都是咸水,大家从来没有喝到过味道如此甘甜的水。“这个泉眼就是神仙赐给我们的宝贝啊!”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感叹道,他给这个水坑起了个名字,叫窑坑。说来也奇,喝过窑坑水的人个个身体健康,很少生病。十里八乡的人听闻此事后,纷纷赶来北坨村取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窑坑里的水量一直十分充足,即使在好久没下过雨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干涸过。人们对窑坑水充满敬意,勒令禁止顽皮的孩子去那里洗澡,生怕玷污了圣水。

  村里的一个小青年一直对窑坑水之事感到好奇,总觉得水中一定别有洞天,还有没被发现的宝贝,否则怎么会这么与众不同,别的水都是咸的,为什么它偏偏是甜的?一天夜里,他偷偷跑到窑坑边观察,并悄悄下水东摸西刨。突然在坑底的淤泥之中摸到一个坚硬的物体,掏出来一看,竟然是一个金光闪闪的金马驹。小青年很兴奋,把金马驹放回原处后,跑到村里挨家挨户的告知自己的重大发现。可村民们再来窑坑边寻找时,按照小青年指引的方向,却再也挖不出金马驹。从此,对于金马驹的讨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老人们都觉得它是神物,不能亵渎。

  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南方的外乡人,自称来此做生意,可他的真正目的却是为了寻找金马驹。此前,他从路人那里打听到金马驹一事,利欲熏心,很想拥有它,让自己发家致富。南方人每天都白天睡觉晚上出门,专门在窑坑处逡巡,却始终寻无所获。一天早上,店家突然发现南方人不见了,以为他是因为没钱付房费所以逃走了。可谁知,晨起打水的大爷却发现窑坑水变咸了。村民们得知后纷纷赶来,有人猜测是南方人把金马驹挖走了,惹得神明生气,故而水不甜了。人们都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村里的宝贝。直到1958年村里打井以前,村民还一直在用窑坑水。只是坑里的水时而发咸,时而发甜。天气干燥时水是咸的,雨水多的时候水是甜的,水质不稳定。故而村民只能另寻他法,另觅水源。

  抗日英雄杨云弟

  一说起抗日英雄杨云弟(生卒年月不详),北坨村无人不知,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

  20世纪20年代后期,20多岁的杨云弟胸怀大志,并不想一辈子待在村里种地。于是他背起行囊,来到山西,希望找个能学技术又挣钱的工作。时逢山西军火生产由轻武器向重武器迅猛发展,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和火药厂实力雄厚,共有设备3800部,职工1.5万人,其规模堪与全国最大的汉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相媲美。杨云弟看准了这个发展机会,成为兵工厂学徒。    

  在兵工厂的这段日子里,他夜以继日地学习军火制造技术,认真对待每一个生产环节,一直保持很高的劳动积极性。1928年至1930年的这段时间,太原兵工厂的月产量也是节节攀升,能产出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0支,机枪15挺,冲锋枪900支,炮弹1.5万发,迫击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

  可好景不长,1930年,历时半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以蒋介石获胜告终。阎锡山下野避居大连。蒋介石责成张学良统一节制晋、绥两省军政事宜,决定编遣晋绥军。太原兵工厂和火药厂的军火生产因此停止。两厂于1931年4月合并为太原修械所,原有的1.5万名职工裁减为1800名,只做一些军械修配和民需生产。杨云弟虽然凭借突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留在了厂里,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迅速占领了东三省,他深深地感受到国土沦丧的痛苦与悲哀。

  战争异常激烈,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扫荡最早就是从晋察冀边区开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急于迅速解决中国问题,更是加强了对华北地区的兵力,并推行野蛮毒辣的“三光”政策,以彻底破坏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华北地区的抗战进入空前艰难困苦的阶段。为了对抗日军的“囚笼政策”“铁壁合围”“淘水战术”“蚕食政策”等新的战术手段,杨云弟与战友们采取游击战术,搞过袭击,埋过地雷,打过伏击战、破击战,一度把敌人逼入困境,让他们措手不及。可惜在一次阻击战中,为了掩护新兵,杨云弟不幸被日军击中,年仅30多岁就殉国牺牲,死于山西文水。

  杨云弟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杨云弟的家人虽然痛不欲生,却也以他为傲,很珍惜这份他用生命换来的荣誉。可“文革”期间,有人弄丢了杨云弟的烈士档案,并将他的名字从烈士名单中抹去。杨云弟的侄子四处寻访奔波,搜集资料与证据,才为自己的叔叔找回了应有的荣誉。直至今天,北坨村人民一直都记着杨云弟的英勇事迹,并深深地被他的爱国与牺牲精神所鼓舞。

  守卫蓝天的北坨之鹰

  1965年,20岁的北坨村青年王兴虎响应政府的号召,意气风发地加入了义务兵部队。在部队的生活十分艰苦,但王兴虎从未叫苦喊累。早晨起床后,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然后立刻到楼下操练,王兴虎从未缺勤,即使是高烧38度的时候。每到用餐时间,王兴虎常常是最后一个打饭,但却是第一个吃完的,然后马上抢着帮炊事班的同志干活。王兴虎在部队里一直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吃苦,敢打头阵,表现十分突出。义务兵期满,王兴虎主动报名参加空军部队,先后在山东济南、安徽蚌埠任职,获得了大校军衔,成为北坨村民津津乐道的大人物。

  荣誉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心酸。当初王兴虎决定当兵时,家中父母就一直忧心“兴虎,娶了媳妇再去吧”,“爹娘,放宽心,儿马上就回来,回来娶了媳妇,让你们抱孙子”。义务兵一当就是五年。二老好不容易盼到了义务兵期满,王兴虎又兴冲冲地告诉他们要继续留在空军部队。二老听后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有出息,光耀门楣,村里人都啧啧称赞;忧的是啥时候能儿孙绕膝,子孙满堂。但王兴虎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了。

  两位老人在家也并不闲着,处处托人打听好人家的姑娘,一有眉目,二老就找人写信给王兴虎,催他有时间先回家把亲结了。王兴虎回信却总说快了快了。农村习俗本就结婚早,二老哪里放得下心,看着村上别人家热热闹闹地娶媳妇,两个老人就心酸难忍,看着隔壁的张大爷抱着孙子买冰糖葫芦,两个老人也忍不住偷偷抹把泪。

  有一次,老人家收到兴虎来信,说是部队批了探亲假,马上就能回家。二老急急忙忙赶紧让村里的媒婆挑了一个姑娘,等兴虎一到家就见面。谁知巴巴地等了一个星期,人没等到,却又来了一封信,说是临时接到通知,探亲假被取消了。两个老人家一听完,眼泪止不住地掉,又托人给兴虎回信“兴虎,娘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就等着入土前看你娶媳妇,娘死也能闭上眼儿了。再说,这部队那么多人,缺你一个就不行嘛?部队战士那么多个,娘就你一个啊。”堂堂硬汉王兴虎收到信,眼泪夺眶而出,“爹,娘,孩儿不孝。国事当头,只能把个人大事放一放了。”

  一直等到30出头,王兴虎才圆满完成了亲事。王兴虎的妻子就是看中了他踏实勤奋这一点。当初她准备嫁给王兴虎时,家里人都善意地劝她慎重考虑,她却坚持己见:“我就是对军人情有独钟,我心甘情愿做军人的妻子。”婚后,王兴虎和妻子也是聚少离多。妻子全心全意照顾双方父母,多累多苦都毫无怨言。王兴虎在部队立下了赫赫功勋。1998年抗洪期间,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到前线慰问,亲切接见大校王兴虎。只有王兴虎知道,这军功里有妻子的一半。没有妻子在后方的坚强支持,王兴虎在前线是打不了胜仗的。

  从一个小士兵到空军大校,王兴虎是忠诚守卫祖国蓝天的北坨之鹰。

 

扫描关注天津文明网微信

扫描下载志愿天津APP

 
稿源:东丽新青年  编辑:宋文婧
  即时热点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守护生命 “医”不容辞
·世界读书日 青年梦想家志愿者走进天津图书馆
·健康宣讲进校园 为健康成长护航
·青年梦想家油城首秀 二号院小学师生让爱扬帆
·“热血”暖津城:孙德泓和他的农民献血队
·天津动物园饲养员张新跃:我在猴山当段子手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中国青年报评论:该不该禁止挂床帘 先听听学生感受
·天津人人会说相声实锤?天大认真“逗你玩儿”!
·追忆:天津好人张明 用宝贵生命铸就忠诚警魂
·[视频]天津:陈敏尔赴静海区调研
·[视频]天津好人徐谊梅:用母爱托起希望
·天津媒体评论:以旧换新 惠企利民(附图示)
·天津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2024年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天津市道德模范刘晓程:国产人工心脏“火箭心”跳出科技脉动 已挽救150余人
·火车上听到求助广播 天津医学生刘振宇出手了
·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刊文:弘扬女排精神 谱写青春华章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